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1篇
建筑科学   1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8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无线电   7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液化是饱和无粘性土和少粘性土在强振作用下,使土体具有液体流动特征的现象,是一种典型的不良地质现象。液化机理决定了液化土层的处理措施,而现代工程中,地下水位升降使土层液化等级有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52.
由于产品结构上的需要,工件加工面的形状往往有筋、非圆形或带有孔、槽等,因而在机械加工中出现了断续切削。这种断续切削给机械加工带来很大的困难。主要是切削过程中,工件-机床系统受到冲击,使工件的加工质量恶化,机床精度下降以及刀具极易损坏和崩刃.尤其当提高切削速度时容易产生很大的噪声.断续切削通常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切削过程中,刀具从切入到离开工件的时间或距离是有规律性的,如等分筋、等分槽等。另一种是刀具从切入到离开工件的时间或距离无规律性的,如不规则的毛坯孔、浇  相似文献   
53.
针对混合译码放大转发协作通信最优中继集合选择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信道统计特性顺序排列的中继选择算法.首先,在各节点等功率分配下分析了各中继信道统计特性的参数运算,得到了使系统中断概率最小的中继集合,很大程度降低了运算复杂度.仿真表明,在相同情况下,与传统中继选择算法相比,这种算法平均中断概率更低.其次,对参与通信各节点的功率重新分配,系统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54.
针对我国自主研发的PKPM系列钢结构设计软件中节点设计结果不能人为干预的问题以及其设计机制的缺陷,结合钢结构节点设计的专业特点,研发出新的适合于钢框架节点的CAD程序.程序研发采用C++面向对象的开发技术.提供了灵活的人工交互功能,不仅可以实现三维框架的全楼自动节点设计,且设计者可以合并节点、修改节点设计结果并重新校核...  相似文献   
55.
目的 为表征具有尖端小、比压大廓形特征的机器人异型盘磨削接触力,针对异型盘薄板与橡胶板双层结构形式,提出一种考虑廓形特征影响的包含薄板挠曲形变和橡胶板弹性形变的机器人异型盘磨削接触力建模方法。方法 首先,基于弹性薄板弯曲理论,分析薄板挠曲形变与接触力关系。其次,依据静态弹性理论,建立橡胶板在弹性形变区域内弹性形变与接触力模型。再次,开展有限元数值模拟实验求解橡胶板弹性形变参数和薄板挠曲形变参数,并通过变量替换建立接触力与异型盘法向进给位移数值形式反函数模型。最后,搭建机器人异型盘磨削实验平台,分别开展1种平面与3种曲率曲面工件的机器人异型盘接触力模型验证实验和1种侧曲面圆台铸铁工件的机器人异型盘磨削一致性验证实验。结果 机器人异型盘接触力模型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当盘倾角较大时,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接触力。机器人异型盘磨削一致性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磨削参数条件下,3条磨削路径(路径1、2、3)的磨削深度平均值分别为0.066 3、0.063 2、0.064 5 mm,最大偏差分别为0.013 9、0.009 0、0.010 8 mm,变异系数分别为11.2%、6.4%和9.6%。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论 所提方法考虑了异型盘廓形特征,将工件表面曲率、盘倾角、廓形参数和异型盘尺寸等参数包含在磨削接触力模型中,并描述了磨削接触力与异型盘法向进给位移的数值形式反函数关系,能够度量异型盘磨削作业接触区域和解释磨削接触力影响因素,可为机器人异型盘的高效率、高质量恒定接触力磨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6.
电动力耦合技术通过在微生物处理落地油泥基础上施加一定的电场,以增加生物活性,通过耦合作用提高微生物对油污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速率。结合中试装置及高效复合降解菌种,在安塞油田首次开展了电动力耦合微生物降解落地油泥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在生物修复基础上施加电场,可将降油率提高15%以上,同时定期翻堆会进一步提高修复效果,添加表面活性剂处理,在电动力微生物联合修复基础上将降油率再提高约5%。  相似文献   
57.
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电力系统的实时数据迁移方法,以解决电力系统生产环境下,位于不同安全区域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迁移问题。采用部署在各安全区内的数据接口服务器,负责所有迁移数据的获取、格式转换、解析以及写入过程;采用中转服务器在各安全区负责所有数据文件的传输及中转工作,减少接口服务程序在数据传输方面的压力,确保系统稳定运行;采用国调制定的标准E格式语言文件作为载体,通过中转服务程序和隔离网闸专用传输工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跨隔离网闸数据传输,保证数据安全。本方法确保了现有生产系统(特别是数据库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从而实现了在线、安全、稳定的数据迁移。  相似文献   
58.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室内定位是当前室内定位发展的趋势.本文以智能手机无线定位和惯性传感器定位为研究对象,在研究算法分别提高两者传统定位方法的精度的基础上,基于安卓智能手机开发室内定位App,使用自适应抗差滤波算法实现了两者的组合定位,能够弥补使用单一方式进行室内定位存在的缺陷,得到更高精度的室内定位成果.最后在上海市测绘院二楼进行实验分析,验证了多源信息融合室内定位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