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18篇
化学工业   9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3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用长庆油田北三区原油、油田采出水、聚丙烯酰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配制了聚表二元驱采出液。采出液含水率为10%~90%,高浓度采出液含1000 mg/L聚合物、1667 mg/L表面活性剂,低浓度采出液含400 mg/L聚合物、600 mg/L表面活性剂。考察了含水率、聚合物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剪切速率、温度等因素对聚表二元驱采出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20%含水率高浓度采出液的乳状液类型为W/O型、25%以上含水率的采出液为O/W型,转相点在含水率20%~25%之间,而低浓度采出液的转相点在含水率25%~30%之间。温度升高,采出液黏度降低。当含水率较低时,随着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浓度的降低,相同温度下的采出液(W/O型)黏度保持不变;当含水率较高时,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浓度的降低,相同温度下的采出液(O/W型)黏度逐渐降低。无论采出液为W/O型或O/W型,温度在反常点以下时,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采出液黏度降低,表现出剪切稀释性。  相似文献   
42.
对老化给原油流变性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以东黄线原油,中原原油为例,分别进行了自然状态下以及预处理后原油的老化实验,结果表明,原油的老化程度因原油的组成,原油状态,环境状况和老化时间等条件的不同会有所不同。不管是未经预处理的原油,还是已经预处理的原油,或是重复预处理的原油,都存在老化而使原油流变性恶化的问题,应引起科研和生产领域的重视。还对原油老化机理了探讨。  相似文献   
43.
对老化给原油流变性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以东黄线原油、中原原油为例,分别进行了自然状态下以及预处理后原油的老化实验,结果表明,原油的老化程度因原油的组成、原油状态、环境状况和老化时间等条件的不同会有所不同。不管是未经预处理的原油,还是已经预处理的原油,或是重复预处理的原油,都存在老化而使原油流变性恶化的问题,应引起科研和生产领域的重视。还对原油老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4.
史鑫  马晓斌  杨飞  李传宪  姚博  孙广宇 《化工学报》2017,68(8):3014-3022
基于聚甲基硅倍半氧烷(PMSQ)微球良好的有机相容性与规则的微观球形形貌,将PMSQ微球与BEM降凝剂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BEM/PMSQ杂化降凝剂。以青海含蜡原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流变实验评价了BEM/PMSQ杂化降凝剂对原油的凝点、黏弹性、黏度与屈服值的影响,利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了加剂前后原油蜡晶形貌的变化,并与单独添加BEM降凝剂的油样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不加剂原油凝点27.0℃;在相同的降凝剂加量下(100 μg·g-1),降凝效果最好的是BEM/PMSQ 2%杂化降凝剂,可降低原油凝点19.0℃,相较于添加BEM降凝剂,进一步降凝6.0℃,降低胶凝点4.3℃,10℃时平均降黏率39.0%,G'值降低了62.0%。PMSQ微球与BEM/PMSQ杂化降凝剂在十二烷中的分散状态照片表明PMSQ微球表面吸附了BEM降凝剂,从而在原油中作为蜡晶的成核模版存在,使所形成的蜡晶结构更为紧凑,包覆更少的液态油,从而改善原油的宏观流变性。  相似文献   
45.
采用自主研发的Couette结蜡装置研究了聚丙烯酸十八酯(POA)降凝剂对合成蜡油体系结蜡特性的影响。通过对结蜡层表面样(远离结蜡筒)和底部样(靠近结蜡筒)的宏观观察、DSC放热、气相色谱及蜡晶微观结构的分析发现:POA的加入降低了蜡油体系的结蜡速率,加快了蜡油体系的老化速率,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50~200μg·g~(-1))导致了径向不均质蜡沉积结构的形成,从结蜡层表面到底部含蜡量逐渐升高,但在较高加剂浓度(400μg·g~(-1))时径向不均质蜡沉积结构消失;POA的加入使得结蜡层表面样和底部样的临界碳数(CCN)都由C_(24)升高到C_(25),但结蜡层底部样与表面样相比低碳数正构烷烃(≤C_(25))有所减少,高碳数正构烷烃(≥C_(26))有所增加;随着油样中POA浓度的增大,结蜡层表面样与底部样的蜡晶形貌由针状蜡晶逐渐转变为片状蜡晶,且蜡晶尺寸逐渐变大,结构更为致密。  相似文献   
46.
利用带压溶气原油乳化装置在不同溶气环境(CO2、CH4、N2)下对长庆原油进行带压乳化,并通过溶解度测定装置、溶气原油乳液稳定性分析装置、界面张力仪、高压流变仪测得不同气体的溶解度Rs、分水率fv、界面张力γ、界面膜弹性模量εd、溶气原油黏度μ,溶气原油乳状液表观黏度μap。结果表明,油水界面膜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气体从外相向内相的迁移,使溶气原油乳状液的溶解度小于内外相各自的溶解度之和;在溶CO2的环境下,由于其油/水界面张力最小,使其乳化效果最好,形成的带压W/O型乳状液乳滴最为细密,同时由于其油水界面弹性模量最大,形成的带压乳液体系最为稳定,乳液体系较原油体系的增黏率最明显;与之相反,在溶N2的环境下,带压乳液体系的稳定性较差,易于破乳。  相似文献   
47.
以原油W/O型乳状液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压乳状液分水率测定装置、高压流变仪、界面流变仪、显微镜,测试体系分水率随压力(0.5MPa~2.5MPa)的变化、溶气原油乳状液的粘温特性关系、油水界面张力及弹性模量变化、乳状液体系微观形貌,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原油乳状液体系破乳效率的主要因素在于油水界面膜强度,体系在溶气状态下较为稳定,不易在热沉降过程中脱出游离水相,其脱出的高含水乳状液相随压力的升高而减少,在较高含水率(40%)时溶CO_2原油乳状液不存在牛顿流体温度区,体相粘度随着温度、压力的上升而降低,初始时界面张力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大,稳定后不同压力下的界面张力值相同,界面弹性模量有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48.
李传宪  邓有云 《轴承》2008,(5):50-51
我公司开发的N326E、N324E等柱滚子轴承,外圈带斜坡,原工艺为:粗、精车内径、端面→粗、精车外径→精车滚道→车斜坡→调头车另一斜坡→倒角.  相似文献   
49.
为了明确聚氨丙基/甲基硅倍半氧烷(PAMSQ)微球能否与沥青质协同改善合成蜡油的低温流变性,合成了不同极性的PAMSQ微球,再通过流变实验、DSC分析、显微观察和沥青质沉淀实验探究不同极性PAMSQ微球对添加/不添加沥青质的合成蜡油的低温流变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AMSQ-1~PAMSQ-4微球的极性随氨丙基含量的增加(1%~25%,摩尔分数)而逐渐增强。PAMSQ微球能轻微改善不添加沥青质的合成蜡油(MO-1)的流变性,并且MO-1在添加质量浓度为200 mg/kg的PAMSQ-1微球后低温流变性能最好;然而,PAMSQ微球可以显著改善含质量分数为0.75%沥青质的合成蜡油(MO-2)的低温流变性,且MO-2在添加浓度为200 mg/kg的PAMSQ-3微球后表现出最优的流变性能。因此,PAMSQ微球能与沥青质协同改善合成蜡油的低温流变性,而且PAMSQ微球的极性强弱会显著影响PAMSQ微球与沥青质的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50.
用控制应力流变仪,考察了30℃、不同剪切速率下,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表观黏度随剪切时间的变化,以反映管流剪切条件对HPAM溶液黏度的影响规律。根据现场条件,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浓度HPAM驱油剂在输送管线流动对应的剪切速率和剪切时间。结果表明,在剪切速率为3.117.76 s-1、剪切时间为5522min时,高浓度(5000mg/L)HPAM驱油剂黏度随剪切时间的延长略有上升,单位时间黏损率为-0.43%/h-0.91%/h。在输送过程中的管流剪切对高浓度HPAM驱油剂黏度损失没有影响。在剪切速率为36.8492.10 s-1、剪切时间为2.260.90h时,低浓度(1000、2000mg/L)HPAM驱油剂黏度随剪切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单位时间黏损率分别为0.08%/h0.86%/h、0.07%/h0.30%/h。在低浓度范围内,随着HPAM驱油剂浓度的降低,剪切历史对HPAM驱油剂黏度及黏损率的影响增大。浓度的提高有利于降低驱油剂的黏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