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29篇
金属工艺   9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3篇
轻工业   11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37篇
自动化技术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采用商业CFD流体模拟软件Fluent6.3,通过基于压力的分离隐式求解器,以及k-ε双方程模拟了50t转炉出钢过程,并将模拟结果与几何相似比1:4的水模型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和水模型模拟结果具有好的可比性;由于数值模型在构建时忽略流体与壁面间的相互摩擦作用,数值模拟确定的涡流形成和出钢时间要短于水模型模拟结果;在现行出钢口结构形式下,涡流卷渣过程不可避免,涡流的形成主要发生在出钢过程的中后期。  相似文献   
152.
利用大样电解、金相观测、扫描电镜(SEM)和电子探针(EPMA)等手段,对X70管线钢铸坯中夹杂物的数量、粒径、形貌及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X70管线钢铸坯中夹杂物数量较多,粒径较大,且多为复合夹杂.针对大型夹杂物中硫化物、氧化物、硅铝酸盐和钙铝酸盐复合夹杂的特点,分析了铸坯中夹杂物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3.
对某厂LD转炉—LF精炼—连铸工艺生产的45号钢冶炼过程中氧、氮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精炼后钢中夹杂物去除效果较好,T[O]含量降低了40.3%,而[N]含量变化并不明显;钢液转移至中间包过程中存在较严重的钢液二次氧化和中间包内衬氧化物的熔蚀,T[O]和[N]含量分别增加了73.7%和45.9%;浇注过程中同样存在较为严重的二次氧化现象,铸坯中[N]含量增加了21.6%,由于在浇注过程中去除了部分氧化物夹杂,T[O]含量降低了12.8%。由此可见,为了提高45号钢铸坯质量,现有生产工艺需要进一步防止钢液二次氧化。  相似文献   
154.
针对高炉渣制备矿渣棉的调质过程,研究碱度对高炉渣黏度和熔化性温度的影响规律。根据矿渣棉的基本成分,在熔融高炉渣中添加适量调质剂调整其化学成分,并加热混匀。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化学纯试剂对高炉渣进行调质时,碱度升高使得熔渣黏度向短渣特性进一步转化,熔化性温度升高,不利于熔渣流动性的提高;碱度对调质高炉渣表面张力的影响不显著;制备矿渣棉适宜的碱度为1.0。  相似文献   
155.
BPR——企业管理的革命 BPR(Business ProcessReengineering,业务流程重组)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地再思考和彻底性地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6.
研究了不同级配的Fe-6.5%Si粉末的混合均匀性,测试了其粉末特性,并在不同的辊缝条件下进行了粉末轧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粉末经过2.5~3h混合后达到比较均匀的混合状态。通过Horsefield填充原理级配能够优化粉末的特性,得到的流动性最好的粉末能够轧制成较为致密的带材。  相似文献   
157.
通过与直链聚丙烯酸/苯乙烯磺酸盐(PAA-SSS)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8)比较,研究了梳型聚醚聚羧酸盐(PC-350)对彬长煤的成浆性能与其在煤粒表面的吸附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不同分散剂对煤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研究发现,直链型PAA-SSS以卧式吸附在煤粒上,吸附量和吸附速率最小,其通过静电斥力作用使浆体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但稳定性较差;NP-8通过单点尾式吸附方式,具有较大吸附量和较快吸附速率,但其降粘性能不好;梳型PC-350以梳型方式吸附,其吸附量和吸附速率居中,而其成浆性能(分散降粘和稳定性)最好,其既具有离子型侧基的静电作用保证了分散降粘,又引入了聚醚亲水侧链空间位阻作用增加了浆体稳定.  相似文献   
158.
核磁共振测井利用标准T2谱法、移谱法、差谱法以及由移、差谱演变产生的一些方法,在油气田的勘探开发中提供不依赖于电性的储层流体性质评价。针对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不同评价方法的影响因素,结合实例分析了核磁共振技术识别储层中天然气、不同黏度原油、水的局限性。原油黏度、孔隙结构以及长、短回波间隔和长、短回波等待时间选择是否合理是影响核磁共振技术识别储层流体性质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不同黏度的原油在相似的孔隙结构下或相似黏度的原油在不同孔隙结构下都需要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测量模式,才能更好地识别油层和水层。  相似文献   
159.
针对国内老油田的开发现状,对设计的乳化剂配方体系进行了基本性能评价和乳化驱油效果研究,探讨了乳化驱油的可行性和驱油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优选的乳化剂配方体系HC-5(氨基磺酸型两性活性剂20%,OP系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8%,稳定剂0.8%,助溶剂2.5%,其余为水)具有良好的耐盐抗盐性能,在室温数85℃范围内、盐度超过120 g/L的混合盐水中的溶解性良好;HC-5能在高、中和低盐度的盐水中有效乳化原油,并具有良好的乳化稳定性;HC-5乳化体系的乳状液类型与盐度和含水率有关,盐度增加时,发生W/O型乳状液向O/W型转变的临界含水率增大,矿化度为15350 mg/L、40650 mg/L和120670 mg/L的体系的临界含水率分别为48%、57%和68%。室内模拟乳化驱油试验表明,乳化驱对于低渗透驱替介质有明显增压和调剖作用,波及系数增大,原油采收率提高;而对于较高渗透率的驱替介质,乳液的调剖机理和表面活性剂驱油机理共同作用实现了原油采收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0.
新型醇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马来酸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_9)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通过酯化、中和反应制得一种新型醇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马来酸酐改性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MAE_9C-Na)。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探索。最佳合成条件为:n(脂肪醇醚):n(马来酸酐):n(NaOH)=1:1.2:2.4,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3 h。在此条件下,产物的收率达81.6%。性能研究表明,MAE_9C-Na 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其 cmc 为0.08 g/L,γ_(cmc)为34.0 mN/m,润湿性26″14,乳化力2.36min,增溶力1.2 mL,并具有优良的泡沫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