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50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7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人工智能国外研究情况分五点进行综述: 1.脑和神经元模型.评述了有关脑和神经元模型的研究情况,特别指出这些研究对了解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重要性. 2.思维过程模拟.强调从人的智能活动中寻找启发物来实现人工智能. 3.模式识别.关于视觉模式识别问题,谈到了统计学途径和语言学途径.还谈到机器人的识别问题. 4.自然语言的理解.给出了从50年代后期的语言分析到语义网络的记忆模型,以及 70年代初的概念依赖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概貌. 5.智能机器人.介绍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及日本的某些机器人的情况. 根据以上内容,作者们认为人工智能是一门边缘学科,必须有不同学科的科学工作者参加,才能取得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32.
中国陶瓷具有连续不断的长达万年的历史,为世界上独一无二,它的发展过程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科学技术内涵,基本上可以用五个里程碑来概括它们的发展进程以及用三大技术突破来总结它们的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33.
作为一种重要的微晶玻璃系统,Li 系玻璃的结构及其分相与晶化引起了玻璃工作者的浓厚兴趣。本文以24Li_20-76SiO-2玻璃为基础,引入不同量的 Al_2O-3和 AlN,用 Raman光谱、透射电镜、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和差热分析等方法,对 Li_2O-SiO_2,Li_2O-Al_2O_3-SiO_2 和 Li-Al-Si-O-N 系统玻璃的结构、分相和晶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在Li_2O-SiO_2玻璃中,由于 Li~+具有较高的静电离子场强,使非桥氧的分布不是统计均匀  相似文献   
34.
35.
36.
37.
本文应用透射电镜:选区电子衍射和微区成份分析并结合扫描电镜形貌观察,深入研究了 CaO-MgO-Al_2O_3-SiO_2-P_2O_5-F 系可切削生物微晶玻璃初晶相 Ca_5(PO_4)_3F 的析晶机理。研究表明,玻璃首先发生二液分离,形成了能够析出初晶相 Ca_5(PO_4)_3F 晶体的富 P~(5+)、Ca~(2+)、Mg~(2+)、Ti~(4+)的液滴相。在进一步的热处理中,液滴相发生整体核化,并逐步形成由大量细小晶粒镶嵌生长构成的球形 Ca_5(PO_4)_3F 聚集体。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这些球形 Ca_5(PO_4)_3F 聚集体逐渐转变为广泛分布于微晶玻璃另一主晶相氟金云母中的六方短柱状 Ca_5(PO_4)_3F 微小晶体。  相似文献   
38.
绪言耀州窑是我国古代名瓷之一.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从大量出土的碎片和实物表明,"耀州窑创烧于唐,烧制黑釉、青釉、白釉瓷器.入宋以后,青瓷得到了很大发展,北宋中期以后为鼎盛时期".关于耀瓷器物的种类和器型、胎釉的时代特征、生产工艺以及艺术装饰手法已有详细的报导,除了早期的有关论文之外,近期  相似文献   
39.
堇青石基微晶玻璃内微裂纹的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膨胀长度变化、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及光学显微镜等实验技术研究了接近堇青石组分、内含11wt%TiO_2的玻璃的晶化过程,探讨了该微晶玻璃内微裂纹的生成机理。同一成分的玻璃,经不同的预热处理,会引起晶化过程中亚稳相的数量及堇青石析出的分布状态的不同,从而影响了该微晶玻璃内微裂纹的生成。含有大量微裂纹的堇青石微晶玻璃具有优良的热震性。  相似文献   
40.
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陶器的科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甑皮岩遗址为中国华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石器。而在它最早一期距今12,000年左右的文化层中出土了更早期的粘土制品,经过热释光方法的测定,可以确定它未经过250℃以上温度的烧制。应该属于陶器形成过程中的阶段产物,也可以称之为陶器的雏形。这是以往考古发掘中绝无仅有的重大发现,将对研究陶器起源问题提供重要线索。本文除了对这种粘土制品进行科学研究,还研究了其后期陶片化学组成、晶相组成以及烧戍温度等属性。甑皮岩陶器的制作原料经过了从随机取土到随机选土,到进行初步处理的阶段。陶片中含有石英、长石、方解石、绢云母等各种矿物颗粒,还含有一定量的炭。陶器的烧成温度一般在800~840℃之间.均为无窑烧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