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46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17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8篇
矿业工程   7篇
能源动力   18篇
轻工业   14篇
水利工程   84篇
石油天然气   12篇
无线电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4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61.
通过对不同种类空压机的应用情况、工艺流程、余热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空压机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主要介绍了喷油螺杆空压机余热回收方案和离心空压机余热回收方案,阐述了空压机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的技术原理,并以某空压机站为例,对喷油螺杆空压机余热回收方案进行经济性分析,结合喷油螺杆空压机余热回收案例和离心空压机余热回收案例,对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对空压机的余热回收利用及节能减排工作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2.
大通湖是洞庭湖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其水质状况呈现恶化态势,正通过实施水系连通工程,以期改善其水环境。基于MIKE21构建大通湖区水系连通工程的二维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选取总氮和总磷作为水质指标,模拟不同连通调度方案下大通湖的氮磷浓度变化,采用滞水区面积比例、浓度变化指数、换水率和水质浓度改善率,评估6个连通方案下大通湖水环境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实施引水调度方案能够有效改善大通湖水环境,当引水前期流量取30 m~3/s,出口水位控制在25.48 m时和引水后期流量保持为30 m~3/s不变,出口水位调整至25.88 m时,大通湖水环境改善效果最佳。本研究可为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改善类似湖泊水环境和提高引水调度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若尔盖高原的降水量微弱减少与蒸发量持续上升,使若尔盖高原径流量与储水量逐年降低,直接减少了若尔盖高原的湿地面积和对黄河上游径流量的补给。基于红原、若尔盖和玛曲站的气象数据和7个水文站的径流量数据(1981-2011年),并对数据序列进行插补与计算,获得若尔盖高原的径流量变化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进而计算储水量变化。计算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原向黄河年均补水(67. 08±14. 90)×108m3,并以0. 48×108m3/a速率持续减少。降水量每减少1 mm将导致黑河与白河的年径流量分别减少0. 02×108和0. 05×108m3。蒸发量每增加1 mm将导致黑河与白河的年径流量分别减少0. 12×108和0. 27×108m3。1981-2011年若尔盖高原的年均储水量为(59. 30±18. 69)×108m3,其年均递减速率为0. 49×108m3/a。本研究有助于认识若尔盖高原对于黄河上游水资源保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4.
基于较系统的文献调研,介绍了分汊形成机制如中心沙坝沉积、横向沙坝转换、斜槽切断、复合沙坝切割和河道决口,水沙分配影响因素如汊道几何形态、汊道河床地形、汊道内的水力特性和潮汐等因素,和水沙分配计算方法等主要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以长江中下游分汊河段为例,总结了其分汊河道的水力特征和演变规律。最后探讨了分汊河道研究中还需解决的问题,以及数值模拟方法在分汊形成与演变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65.
本次技改产品档次高,工艺设备先进,设计方案合理。首次在蓄电池行业设计了10,000m~2大跨度高荷重多层厂房,通风效果好,改善了生产环境,消除了污染,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6.
针对当前荆江河段和洞庭湖水系严峻的采砂形势,根据遥感影像和本地区历年水泥产量,采用体积计算公式、水泥产量估算法、采砂船只估算法这3种方法计算荆江河段和洞庭湖水系的年采砂量,并对3种计算结果的误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荆江河段年采砂量约(2.6~3.0)×107 t,近5 a的采砂量变化较小;洞庭湖区及湘资沅澧四水水系的年采砂量约1.3×108 t,近3 a的采砂量变化较小。本计算结果对于定量估算荆江河段和洞庭湖水系的采砂量,加强采砂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7.
为了认识黄河源区弯曲河流滨河植被的带状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规律,2015-2016年在黄河源区兰木错曲的河湾凸岸沿中轴线方向展开植被样方调查、植物种鉴定和土体级配特征分析等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兰木错曲河湾凸岸浅水区至河漫滩上,滨河植被普遍具有4个明显的带状或弧状带分布,依次呈现从水生草本植物、湿中生草本植物、中生草本植物至矮生灌木的植被过渡。植被覆盖度由10%增大至100%,地表土壤机械组成由粉土质砾逐渐过渡为粉土质砂、粉土,级配由不均匀过渡至均匀。由灰色关联结果可知,植被覆盖度与土体粘粒含量、粉粒含量和根密度的关联性较强,关联度分别达到0.907、0.900、0.815。  相似文献   
68.
塔里木河干流上游为辫状河道,中下游发育为弯曲河道,两种河型的沿程转化及维持河道蜿蜒的必要条件尚待研究。通过遥感影像、水沙数据和野外考察,分析径流、输沙和滨河植被在维持塔里木河中下游弯曲河型中的作用,结合辫状和弯曲河型的形态特征,确定了塔里木河干流辫状-弯曲过渡段的分界位置,建立阿拉尔、新渠满和英巴扎的水沙数据与沿程河长的线性关系,得到辫状-弯曲过渡段的临界径流量和临界输沙量的范围。2016年5月和12月对塔里木河弯曲河段的河岸植被根系进行取样测量,运用BSTEM模型,计算植被根系对河岸提供的附加黏聚力及河岸稳定性系数,解释了滨河植被是维持塔里木河下游弯曲河道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69.
长江源广泛发育辫状河道,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辫状河群,在水流泥沙与河床地形数据缺乏的条件下,长江源辫状河道形态的时空变化尚缺少研究。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研究长江源通天河局部辫状河段的平面形态特征与分汊强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87—2016年辫状河段的水域面积与河床面积之比在年内呈现单峰变化过程,即汛期4—9月份逐渐变大,非汛期10月—次年3月趋于变小至基本不变,而且近30 a有所增加,间接反映了长江源径流量增加的趋势。辫状河段的36个横断面的汊道数指数和汊道长度指数分别为4~10和5~12,在1994,2005,2015年其均值几乎维持不变,表明此辫状河段的整体形态具有自相似性且河型不变。  相似文献   
70.
三峡水库运用后下荆江急弯段出现“凸冲凹淤”现象,研究急弯段河床形态调整对水流特性的影响十分必要。基于2002年、2011年和2016年实测地形,采用Delft 3D水动力学模型计算上游来流为5 000 m3/s、10 000 m3/s和20 000 m3/s流量的七弓岭急弯段水流特性,探讨河床形态调整对弯道段流速分布与二次流结构和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七弓岭急弯段2002年至2016年的水流动力轴线大幅左摆,三种流量级条件下分别左摆1 160 m、1 130 m和900 m;水流冲刷动力在凸岸增强,凹岸减弱。这三年的凸岸侧垂线平均流速最大值依次为1.24 m/s、1.91 m/s和1.66 m/s。凹岸侧最大流速依次为2.55 m/s、0.97 m/s和0.80 m/s。七弓岭弯顶上游的断面平均环流强度递减,凹岸沙洲的二次流已非常微弱,导致泥沙淤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