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21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3篇
金属工艺   21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9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篇
冶金工业   6篇
自动化技术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21.
论述了间谐波检测装置的研制,介绍了间谐波检测算法(迭代DFT算法)的优点、硬∕软件设计流程、装置的校验方法及实验结果;提出了"间谐波记录"这一概念,有利于衡量电力系统中间谐波的含量。对3种典型间谐波源进行了间谐波的实际测量工作;分析了间谐波的测量结果,指出由于3个测量点所带的间谐波源负荷不同,所监测到的间谐波成分也各有特点。根据测量结果,指出了IEC61000系列标准在应用中存在的缺陷;并且建议,中国的间谐波标准应该按4个频率段的划分来取不同的间谐波限值。  相似文献   
22.
连续离子层吸附法(SILAR)是制备量子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采用LILAR法制备了CdS/CuInS_2/In_2S_3量子点光阳极,采用SEM、EDS、EIS和吸收光谱对该光阳极的特性进行了表征分析,并研究了其做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Cs)光阳极的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采用CdS/CuInS_2/In_2S_3量子点的QDSCs较采用CuInS2的QDSCs短路电流、填充因子和光电转换效率,分别提高了97%、46%和226%。  相似文献   
23.
采用燃烧合成法,以硅粉和炭黑为原料、固态氮化剂α-Si3N4为掺杂剂及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为化学活性剂,制备N掺杂的β-SiC粉体吸收剂。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燃烧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TFE含量为10wt%时,燃烧产物中β-SiC的纯度较高,具有较好的颗粒形貌。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了样品在8.2~12.4GHz频率范围的微波介电常数,10wt%PTFE样品显示了最大的介电常数实部ε′、虚部ε″和损耗角正切tanδ。  相似文献   
24.
李桂芳  曹全喜  李智敏  黄云霞  卫云鸽 《硅酸盐学报》2012,40(4):562-563,564,565,566
采用凝胶–燃烧法合成了掺Eu3+的Y3Al5O12(YAG:Eu3+)荧光粉。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发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分析了不同温度下煅烧所得粉体的物相、形貌与发光性质。XRD和SEM结果表明:YAG:Eu3+的最低合成温度为900℃,并且在该反应过程中没有中间相YAP(YAlO3)和YAM(YAl)的产生。1 100℃合成的晶粒尺寸比较均匀,平均粒径在90 nm左右。发光光谱的测试表明:在592 nm监控下的真空紫外激发光谱由峰值位于147、156、169nm和214nm的系列激发带组成,其分别归属于铝酸根的基质吸收以及Y3+和Eu3+的电荷迁移带吸收。在147nm激发下YAG:Eu3+荧光粉最强发射峰位于592nm处,属于Eu3+的5D0→7F1跃迁。Eu3+在基质中的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4%。  相似文献   
25.
以硅粉和炭黑为原料,利用燃烧合成法,在0.1MPa 的N_2气氛下合成了β-SiC粉体.对其进行拉曼光谱和SEM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SiC为含有C反位缺陷C_(si)和石墨态sp~2C的富C β-SiC固溶体.添加剂聚四氟乙烯(PTFE)含量为10%时合成的SiC粉体为等轴状团聚颗粒,粒径约为0.2μm,随着PTFE添加量的增加,SiC粉体颗粒的平均粒径增大.在8.2~12.4 GHz频率范围对所合成SiC的介电常数进行测试,发现15%PTFE时合成的SiC粉体具有较好的介电常数实部ε'、虚部ε"和介电损耗tanδ,对其微波损耗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6.
27.
本文研究了在350~600℃间,Fe_固与Sn_液间的反应扩散及金属化合物FeSn_2和FeSn的生长动力学,确定出FeSn_2及FeSn形成的温度范围分别为350~520℃和520~600℃,二者均按抛物规律生长。求出了抛物常数和扩散激活能,并研究了FeSn_2及FeSn的形貌。  相似文献   
28.
Cubic β-SiC coating was grown onto the graphite substrate by the normal press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using CH3SiCl3 (MTS) as a source precursor at 1 150 ℃. But the hexagonal Al4SiC4 phase was generated in the doped process with trimethylaluminium (TMA) as the dopant. Microstructure of the deposit coating as-prepared was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which consists of spherical particles with a very dense facet structure. The real component of permittivity ε' and dielectric loss tang of the coatings undoped and doped by TMA were carried out by a vector network analyzer in the microwave frequency ranges from 8.2 GHz to 12.4 GHz.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of them have low values, and doped coating has lower ε' and tan δ than undoped one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Al4SiC4 impurity phase,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desired Al/SiC solid solution at 1 150 ℃ in a normal argon atmosphere is not produced.  相似文献   
29.
介绍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现状及趋势,针对光阳极改性来提高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的方法,从半导体薄膜、量子点共敏化、量子点掺杂3个方面综合分析光阳极的研究进展和相关技术。根据制约电池效率的主要因素,提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继续优化光阳极半导体薄膜的组成及结构、探索新型的宽光谱响应量子点以及发展高效的界面修饰技术等。  相似文献   
30.
LiMn2O4正极材料高温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正极材料LiMn2O4与LiAl0.1Mn1.9O3.9F0.1,对它们进行XRD和SEM测试,并组装成双电极实验电池进行高温电化学性能比较。结果表明:Al^3 与F^-1掺杂的LiAl0.1Mn1.9O3.9F0.1具有较好的尖晶石结构及微观形貌,不同于LiMn2O4,在高温(55℃)下充放电时,LiAl0.1Mn1.9O3.9F0.1经过15次循环后,容量为110mAh/g,保持在96%以上,交流阻抗研究也显示了其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