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9篇
电工技术   101篇
综合类   26篇
化学工业   52篇
金属工艺   94篇
机械仪表   51篇
建筑科学   25篇
矿业工程   16篇
能源动力   10篇
轻工业   42篇
水利工程   13篇
石油天然气   20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7篇
冶金工业   99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3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嗜酸乳杆菌发酵大豆酸凝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嗜酸乳杆菌在豆乳中的生长情况,考察了温度、接种量、木瓜汁添加、嗜酸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复配比例对发酵的影响,最后根据发酵豆乳的感官指标,确定了嗜酸乳杆菌发酵豆乳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发酵温度为39℃、接种量为6%、木瓜汁添加量为10%、嗜酸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配比为1:2是制作木瓜发酵豆乳的最佳工艺条件。产品中嗜酸乳杆菌的活菌数达到3.0×109CFU/mL,且产品口感良好。  相似文献   
32.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具有超深、超稠,以及高密度、高黏度、高含胶质沥青质、高含硫化氢、高矿化度的"两超五高"特点,50℃原油黏度在1500~(210×104)mPa·s之间,原油黏温拐点深度为2500~5000m,采用掺稀油降黏方式生产。常规抽稠泵受排量限制,难以满足稠油举升需求;电泵运行寿命短,成本高。为提高机采井运行寿命,降低采油成本,在常规液压反馈式抽稠泵基础上,研制CYB-83/44侧向进油大排量抽稠泵。该泵上泵筒长度10.2m,最大冲程8.7m,进油通道仅为0.2m,进油口直径达到51mm,配套8m冲程抽油机,最大理论排量可达179m3/d。根据柱塞外径尺寸,设计了两种管柱及杆柱组合方式,并分别在稠油井中进行了矿场试验。结果表明,油井地层产量增加,稀稠比下降,有效泵效提高,且与电泵相比,免修期增加,采油成本显著下降,可替代小排量电泵在超稠油区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3.
探讨鸡内金粘多糖提取过程中脱蛋白、脱盐、脱色方法及多糖组分的初步分级。确定了酶解加三氯乙酸法和氧化铝法为鸡内金粘多糖脱蛋白和脱色的方法,选截留量1000的透析膜来脱盐。得到了75%、55%两种乙醇浓度的鸡内金粘多糖的分级沉淀。关键词脱蛋白脱色素脱盐粘多糖分级  相似文献   
34.
研究了不同提油方法对香椿籽油理化特性、维生素E和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影响,考察了不同提油方法制备的香椿籽油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提油方法对香椿籽油的酸值、皂化值、过氧化值影响较大,超临界CO2法提取的香椿籽油色泽淡黄,香味浓郁,酸值、皂化值、过氧化值均最低;以压榨香椿籽油VE含量最高,超临界CO2法提取的油脂次之,而超临界CO2法提取的香椿籽油α-VE含量最高;不同提油方法得到的香椿籽油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提取方法对香椿籽油氧化稳定性有显著影响,以超临界CO2萃取的香椿籽油在有光条件下氧化稳定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35.
从弹性力学理论出发,建立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相交作用准则。该准则涵盖了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相交作用下的各种模式,以及相交点流体压力从小到大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破裂方式。利用该准则,通过模拟计算进行定量分析,探讨了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相交的剪切破裂机制:1在较小范围的低逼近角区域和较大范围的高逼近角区域内,天然裂缝将不发生剪切破裂;2在发生剪切破裂的逼近角范围内,逼近角越大,剪切破裂发生具有"难—易—难"的趋势;3存在一个最小临界剪切破裂应力差,当实际水平应力差小于该值时,无论任何逼近角下,天然裂缝都不发生剪切破裂;4天然裂缝内聚力和内摩擦系数越大,发生剪切破裂的逼近角范围越小;5在低逼近角情况下,无论是高水平应力差还是低水平应力差,水力裂缝都将沿天然裂缝发生转向延伸;6在高逼近角情况下,当应力差大于岩石的抗张强度时,高应力差有利于穿过延伸发生;7在高逼近角情况下,当应力差小于岩石的抗张强度时,水力裂缝在天然裂缝处于张开状态下才会直接穿过天然裂缝延伸;8在应力差极小的情况下,无论为任何逼近角,都可能将会发生穿过和转向的混合模式;9天然裂缝内流体压降对转向延伸和穿过延伸的交界逼近角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6.
工艺参数对高强度钢强度及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两阶段控制轧制加快速冷却,综合利用细晶强化、相变强化和析出强化等强化机制获得了满足了国标GB/T 16270-1996中Q550和Q620要求的高强度钢板。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背散射衍射手段研究了终冷温度及终轧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终冷温度降低,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屈强比升高;终轧温度高不利于组织的细化,导致强度和韧性降低;随终冷温度升高,M-A岛的尺寸增大,体积分数增多,不利于韧性和塑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7.
采用GPS100高频疲劳试验机研究了海洋柔性立管用钢在温轧工艺下的疲劳断裂行为。结果表明,海洋柔性立管用钢疲劳寿命随加载应力幅的升高而不断下降;疲劳裂纹产生于试样表面,裂纹源区可见变形带及河流花样,裂纹扩展区存在大量二次裂纹,瞬断区疲劳裂纹呈韧性断裂特征。在疲劳裂纹扩展过程中,裂纹的扩展能力因大角度晶界的铁素体和高强度贝氏体的相互作用而受到限制,同时在晶界处形成的二次裂纹同样可减缓扩展速率,达到提高疲劳寿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8.
研究了热轧工艺对65Mn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和透射电镜(TEM)对热轧组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热轧工艺,可获得珠光体和贝氏体两种初始组织。随着终轧温度和终冷温度的降低,先共析铁素体含量和珠光体体片层间距逐渐减小,强度、硬度逐渐升高。相比珠光体组织,热轧贝氏体组织具有更高的强度,抗拉和屈服强度分别为943 MPa 和648 MPa。  相似文献   
39.
沉积颗粒的粒形与粒径承载着丰富、重要的历史地质信息,一直是沉积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也是工程勘察必不可少的重点内容。对于不规则的巨粒沉积物(卵石),其大小与形态是通过颗粒的长中短轴的长度以及基于长中短轴计算出的某些参数来描述。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航测无人机的卵石三轴高精度计算方法,对卵石进行航测、建模,自动识别卵石边界,并计算其三轴长度和每个轴的走向。将随机选取于天然卵石滩的90个不同粒形、粒径的卵石,放置于近似水平、平整的石板上进行测量实验,并评估了无人机在不同飞行高度下本文方法的精度,建立了无人机飞行高度与三轴测量精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可为不同精度需求的应用场景提供科学参考,并为将来应用于原位砾石样品测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0.
采用CO2气体保护焊对30 mm厚高强韧中锰钢板进行对焊试验,通过圆棒拉压疲劳试验获得中锰钢焊接接头的应力幅-寿命曲线,测定了其高周疲劳极限并观察其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在应力比为-1、循环次数为107周次条件下,中锰钢焊接接头的高周疲劳极限为353 MPa;当中锰钢焊接接头焊缝中存在明显的焊接缺陷时,疲劳裂纹萌生于微观缺陷处,而当焊缝中无焊接缺陷时,疲劳裂纹萌生于试样表面熔合线位置,疲劳裂纹扩展区表面粗糙,存在着明显的二次裂纹,瞬断区表面存在大量均匀细小的韧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