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7篇
电工技术   33篇
综合类   32篇
化学工业   40篇
金属工艺   16篇
机械仪表   21篇
建筑科学   28篇
矿业工程   7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44篇
水利工程   13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3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篇
冶金工业   9篇
原子能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含砷金属矿物在火法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砷或砷化物的烟尘,这些烟尘因砷含量高而被列为危险固废,但同时仍富含铅、锌、锡、铋、锑、铟、银等有价金属,因此,对其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重有色冶炼工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评述了国内外对于含砷烟尘的处理和利用技术.目前含砷烟尘的处理方法有湿化学法、火法和联合法.湿化学法主要通过氧化浸出、结晶、沉淀等将烟尘中大部分砷转化为三氧化二砷产品,或以稳定砷酸盐沉淀的形式固化堆存;火法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含砷烟尘进行高温处理,含砷物质经挥发、冷凝制得三氧化二砷或粗砷产品;联合法则通过湿法浸出、分离并回收部分有价金属元素,再采用选矿或火法熔炼方法回收浸出渣中剩余的有价金属,整个过程中砷以砷铁渣或砷钙渣形式堆存处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含砷烟尘无害化处理和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并针对炼铜过程产生的一次含砷烟尘提出了真空还原预脱砷、低温硫化深度脱砷及回收有价金属的思路.  相似文献   
362.
以课题组前期筛选得到的菌株Tolumonas osonensis P2-A-1为对象,通过菌体初始浓度、底物种类和浓度、阳极液p H、外电阻等参数的优化以及细胞的通透化处理,提高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产电性能。结果表明,菌株T.osonensis P2-A-1接种到TSB液体培养基中,22℃有氧条件下静置培养48 h(OD600=2.714),离心收集的菌体经1mmol?L?1 EDTA处理20 min后,接种到阳极液Ⅱ(PBBM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2.000 g?L?1的乙酸钠(作为底物)和终浓度为5.000 g?L?1的柠檬酸铁,p H 7.2),制备得到细胞浓度为3.394 g?L?1的接种液,注入MFCs反应器,外接1000?电阻,于室温下运行14 d,功率密度达到509 m W?m?2,比优化前提高了162.4%。这是首次对T.osonensisa种内微生物产电性能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应用的报道。其成果对于丰富产电微生物的多样性,挖掘更多具有高电化学活性的微生物纯种、提高其产电性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63.
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研究芝麻油的真伪与掺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结合化学计量学分别建立了芝麻油的真伪鉴别与掺伪定量的快速分析方法。真伪鉴别分别采用FTNIR结合主成分分析-簇类软独立模式识别(PCA-SIMCA)和偏最小二乘法-人工神经网络(PLS-ANN),建立了芝麻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的分类模型。经过验证,两种分类模型的准确识别率均达到了100%。芝麻油中掺伪油的定量分析采用FTNIR结合PLS。通过采集不同比例的芝麻油-大豆油与芝麻油-葵花籽油二元系统的FTNIR谱图,应用PLS分别建立二元系统定量分析模型并通过验证集检验其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准确预测芝麻油中10%~100%的掺假油,其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标准偏差(SEP)分别为1.027(大豆油)和0.9660(葵花籽油)。  相似文献   
364.

为了研究夹层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夹层转归的重要影响,并期望为临床判断主动脉夹层发展及转归提供理论依据,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不同出入口比例及破口大小的B型主动脉夹层模型,对主动脉夹层内血流变化进行模拟,并测量观察主动脉夹层模型假腔内压力变化及流场情况. 真腔内固定压力为18.620、21.280kPa两组中,不同破口比例的假腔入口压力比普遍均小于夹层模型内其他假腔位置,且压力值低于真腔压力;真腔内压力为23.940kPa组中,破口比例为2:1的夹层模型内假腔压力比较其他破口比例模型的压力比明显升高;所有模型真腔固定水压为21.280、23.940kPa下均可观测到同真腔压力下,真腔流速更快,其内部压力低于假腔. 同一模型中,假腔压力普遍低于真腔压力;相同压力下,原发破口大的模型假腔流速相对较低,而涡流明显;相同模型相同压力下,假腔流速低于真腔,假腔的涡流更为明显,复杂的涡流和旋动对壁面造成冲击进而使假腔破裂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365.

为提高主动脉夹层疾病的治疗效果,针对主动脉夹层疾病,研究主动脉夹层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尤其是不同破口位置下,夹层患者的肾肠等器官的灌注情况及产生的影响. 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不同破口位置的主动脉夹层模型,通过实验方法进行主动脉夹层内血流模拟,并对主动脉夹层模型真假腔内的压力及肾肠支脉的压力进行测量,辅以超声技术进行观测. 不同破口位置下,真假腔压力都会随不同基准压力(15960、21280、26600Pa)的升高而增大,在3种基准压力水平(15960、21280、26600Pa)下,模型B肠系膜动脉压力明显高于模型A肠系膜动脉压力. 真假腔压力会随不同基准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压力极差变化更加剧烈,管壁的负担加重,夹层破裂风险更大. 降压手段支持下,模型B有可能出现肠器官灌注不良状态,即因低灌出现脏器缺血情况.

  相似文献   
366.
为探究低温胁迫萌芽对青稞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富集情况及其调控机理,以柴青一号青稞为原料,考察浸泡时间、萌芽时间、培养温度3 个因素对青稞GABA 合成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低温胁迫萌芽富集青稞GABA 的工艺条件,进一步研发低温胁迫萌芽对GABA 关键调控酶(谷氨酸脱羧酶、多胺氧化酶、二胺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揭示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在浸泡时间8 h、萌芽时间16 h、培养温度0 ℃的工艺条件下,制得的萌芽青稞籽粒中GABA 质量分数为(78.70±1.73)mg/100 g,是青稞原料的1.74 倍,表明低温胁迫可以高效富集青稞GABA;谷氨酸脱羧酶对GABA 合成影响较明显,多胺氧化酶活性普遍较低,揭示GABA支路为低温胁迫青稞合成GABA 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67.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统一通信协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当前制约煤炭企业安全监控系统健康发展通信协议不一致问题造成的后果作了深入分析,指出监控系统统一通信协议的制定有利于监控系统发展,有利于保护用户投资.提出了监控系统统一通信协议构架,该构架不仅适用于主从结构网络体系也适用于无主结构的网络.同时,对监控主站软件层次上实现数据共享的若干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368.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SO2-4/ZrO2-2%Nd2O3催化剂,电镜分析表明,该催化剂颗粒为纳米级。将其用于对羟基苯甲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中,考察了影响合成反应的诸多因素。结果显示,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的优化工艺条件为:采用过量的正丁醇作共沸带水剂,回流反应时间为3.0h,催化剂用量为对羟基苯甲酸质量的3.5%,正丁醇与对羟基苯甲酸的物质的量比为3.0∶1.0,在此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7.5%。产品经熔点测定、元素分析、液相色谱和红外光谱表征为高纯度的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自制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并可多次重复再生使用。   相似文献   
369.
侧围外板是车身覆盖件的关键制件,冲压成形和加工调试过程复杂,耗时较长,现对侧围外板拉深工序加工数模的偏差加工方案进行探讨,即通过改变凸、凹模间隙和压力机压力重新分布等方案,以达到提高板料成形质量和模具工作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70.
采用TiZrNiCu钎料来实现改良的超高温陶瓷(Cf-SiCf)/SiBCN与金属Nb的钎焊连接,研究了温度、时间对界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对连接机理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在900 ℃/20 min的工艺参数下,(Cf-SiCf)/SiBCN-Nb接头室温抗剪强度最高达到36 MPa,接头典型的界面结构为Nb/Ti-Nb固溶体/(Ti, Zr)2(Cu, Ni)/Zr5Si3 + Ti5Si3/TiC + ZrC/(Cf-SiCf)/SiBCN. Cu元素在钎焊过程中逐渐从钎料扩散陶瓷母材中,通过与SiC反应生成Cu-Si脆性化合物进一步促进(Cf-SiCf)/SiBCN陶瓷的分解,同时Cu-Si相是接头断裂路径由钎料层扩展到陶瓷侧的主要原因;保温时间过高时,陶瓷的分解程度增加,接头断裂在陶瓷内部;而温度过高时,固溶体前端与钎料层物相差异增大而引起了贯穿钎料层的裂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