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7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为了分析近红外吸收喷墨油墨的防伪性能,利用配方设计原理制备了综合性能优良的水性近红外喷墨油墨,并用爱普生K100喷墨印刷机打印印刷样张,用FDD-500近红外光源测试油墨防伪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溶剂对近红外吸收喷墨油墨染料的溶解性和表面张力等方面的性能有影响,树脂是决定体系黏度的关键因素,红外吸收染料的含量直接影响红外吸收强度的大小。本实验所研制的油墨具备良好的喷墨性能和防伪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沥青路面不平整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研究智慧高速路侧设备优化布设问题、合理布设方案,在SUMO和OMNET++双向耦合仿真平台中模拟出高速公路基本路段场景以及发生异常事件的高速公路场景,采用根据交通流参数变化来判定事件是否发生的事件间接检测算法以及路侧检测设备检测范围内直接感知异常事件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考虑检测范围视频检测器布设方案对异常事件的检测效益,并综合考虑布设成本,通过仿真实验得到考虑检测范围视频检测器布设方案的合理布设间距为300 m。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目前探地雷达金属板反射法无法对覆水沥青层空隙率进行检测的问题,建立三种不同脉冲波入射角的路面结构FDTD数值模型,研究脉冲波色散现象对单色子波反射系数的影响,在干-湿双层体系的假设前提下,考虑脉冲波入射角,以全波形反演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种非线性检测算法,在路表覆水的条件下利用探地雷达获得干燥沥青层的介电常数与空隙率,并建立七种不同含水量干-湿双层体系的FDTD数值模型并通过实验室实测对该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种数值模型脉冲波入射角范围内,单色子波反射系数变异性很小,可视为常数,即入射波各频率点对应的激励值相同;通过非线性检测算法重构而得的合成脉冲波与实际接收波具有较高吻合度,金属板反射法与非线性检测法介电常数测量误差随湿沥青层含水量升高而增大,但非线性检测算法误差增长远小于金属板反射法;与金属板反射法相比,探地雷达非线性检测算法所获得的介电常数相对误差由10.9%降至1.6%,沥青混合料毛体积密度相对误差由4.6%降至1.1%,空隙率相对误差由24.9%降至7.2%,证明非线性检测算法可有效消除路表覆水的影响,准确计算干燥沥青层的介电常数及空隙率,为沥青面层压实质量实时监控及智能压实技术提供一种精确、高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山东省某城际铁路路基的典型路段为研究对象,预测砂岩路基的沉降.选取影响沉降的主要因素——弹性模量,推导出适用于实际工程的经验公式,弥补了现有理论预测方法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7.
在基坑深度较大的基坑支护中,采用了支护桩的设计方案,当支护桩的设计埋置深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会造成围护桩的倾覆及土坡的失稳.在通过有限放坡、沉井及中心岛相结合的设计和施工处理方案措施,达到了工程的要求效果.通过这样的处理措施,为基坑支护工程提供了有力的设计及施工依据.  相似文献   
18.
梁丽娟 《山西建筑》2010,36(2):318-319
列出了客运专线隧道衬砌台车的主要技术参数,详细介绍了台车的施工关键工序和台车作业的关键技术措施,强调了衬砌台车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为提高衬砌施工质量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膜回收技术在小本体聚丙烯装置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膜法有机蒸汽回收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小本体聚丙烯尾气回收工艺,应用膜回收技术回收尾气中丙烯单体,同时纯化氮气,实现了节能降耗。丙烯回收率高达 95%以上,氮气纯度 95%以上。  相似文献   
20.
周艳玲  张楠  梁丽娟 《建筑》2010,(18):17-18
<正>近几年,我国每年新建造的房屋超过20亿平方米,其中城市住宅开发量在7亿平方米以上,但建筑建造和使用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据统计,建筑用能占我国能源消费量的比例逐年上升,从十年前的15%快速上升为46.7%,其中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耗能占30%,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