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9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6篇 |
综合类 | 28篇 |
化学工业 | 5篇 |
金属工艺 | 1篇 |
机械仪表 | 30篇 |
建筑科学 | 6篇 |
矿业工程 | 3篇 |
轻工业 | 21篇 |
水利工程 | 10篇 |
石油天然气 | 23篇 |
无线电 | 4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4篇 |
冶金工业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6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以TMS320F28335为控制核心的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进行设计。对系统的DSP主控单元、PMSM、速度和位置检测电路、主功率部分和驱动电路、电流检测电路以及保护电路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系统所设计的硬件电路的可靠性、抗干扰性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42.
43.
44.
阻热包装的设计与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阻热包装对医药包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导热定律的理论基础上,探讨了与阻热包装设计和计算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5.
地下储氢技术利用地下构造空间实现氢气大规模高压气态储存,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规模大、周期长的优势,但中国地下储氢库研究起步较晚,尚无地下构造空间储氢实践,亟待形成完整的地下储氢库高效建库方案。为此,在总结国内外用于地下储氢构造空间的类型,回顾地下储氢技术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气藏型储氢库高效建库亟待解决的十大技术挑战,研究结果表明:(1)气藏型地下储氢库的潜在库址与新能源发电资源具有高度的空间重合,便于绿电就地消纳,最适宜我国大规模发展;(2)气藏型地下储氢库高效建库需重点解决十大技术挑战,即完整性与选址地质评价、氢气与储层介质的反应机理、氢损耗及氢纯度对储氢效率的影响、垫层气类型与占比优选、注采渗流理论与库容设计、氢用特种管材及管道工程关键技术、建库及注采工程关键技术装备、运行期监测与动态分析、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方案、生命周期评估等。结论认为:(1)中国发展地下储氢库具有潜在枯竭/衰竭气藏库址众多的资源优势,复杂地质条件储气库创新实践的技术优势,氢能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优势和未来市场应用前景广阔的规模优势,具备实现工业化发展的条件和基础;(2)针对气藏型储氢库建库... 相似文献
46.
我国天然气探明未开发储量在全国已探明气田储量中占比超1/3,加快未开发储量的动用可促进天然气进一步上产稳产。基于我国天然气探明未开发储量的分布、特点及未动用的原因分析,建立了探明未开发储量分类评价方法、标准及流程,并进行了分类评价。我国天然气探明未开发储量以低渗透—特低渗透和碳酸盐岩非均质气藏储量为主,集中分布在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盆地。未开发储量中,近期可动用储量占27.4%,难动用储量占58.4%,待核销储量占14.2%。我国难动用储量规模较大,在目前体制机制、技术经济及政策条件下无法动用,为此,从油气企业体制机制改革、管理与技术创新、国家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我国难动用储量开发的具体举措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7.
48.
49.
介绍IC卡饮水机系统硬件结构、组成、工作原理。给出了控制器AT89C51与IC卡的接口电路并对其作了详细分析,结合西门子SLE442卡的四个通信协议的时序关系,给出了相关软件编程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50.
全球碳中和共识与地区冲突加剧的背景下,新能源已成为各个国家实现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以风能、光能、地热能、氢能、储能、可控核聚变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和规模优势正在不断增强,低成本风能、太阳能、储能将支撑全球能源转型,新能源生产与利用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22年世界新能源消费平均占比达18.2%,预计2050年占比达到55%左右。世界能源在资源、消费地域、技术发展、人均消费量、节能领域、碳排放等存在分布不均的情况,化石能源低碳化提速、新能源规模化提速、能源管理智慧化提速的“三化提速”推动世界能源加快转型。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坚持“六性原则”,即能源生产的“独立性”、能源供给的“绿色性”、能源储备的“安全性”、能源消费的“高效性”、能源管理的“智慧性”、能源成本的“经济性”,加快规划建设新能源为主、新电力为主、新储能为主、新智慧能源为主“四个为主”绿色智慧的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目前中国是能源大国但不是能源强国,能源消费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中国能源安全发展新战略是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