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1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51篇
电工技术   67篇
综合类   67篇
化学工业   287篇
金属工艺   38篇
机械仪表   74篇
建筑科学   127篇
矿业工程   50篇
能源动力   31篇
轻工业   372篇
水利工程   50篇
石油天然气   43篇
武器工业   16篇
无线电   1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91篇
冶金工业   19篇
原子能技术   8篇
自动化技术   192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重要医疗装备,但存在热湿舒适性差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热湿舒适性影响因素、热湿舒适性评价体系、改善热湿舒适性的研究现状,旨在为提升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热湿舒适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不同产地扁形绿茶的品质成分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系统和全面地了解扁形绿茶的品质特征,分析来自湖北大悟、浙江磐安、安徽歙县、贵州湄潭、四川峨眉山5个产地扁形绿茶样品的感官品质、色差以及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咖啡碱、可溶性糖等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龙井茶干茶L1值(亮度值)与b1值(黄蓝色度值)分别达到38.20和19.35,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4个产地的扁形绿茶,大方茶茶汤L3值最高。大方茶和湄潭翠芽平均水浸出物总量超过48.00%,显著(P<0.05)高于孝感龙剑茶、龙井茶及竹叶青茶。湄潭翠芽的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均最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以孝感龙剑茶最高。基于各品质成分的相对含量建立的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成功区分了5个产地的扁形绿茶样品。同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变量重要性因子值筛选到11种关键成分,分别是干茶E1(综合色差值)、干茶a1(红绿色度值)、干茶b1、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咖啡碱、游离氨基酸、茶汤a3、茶汤b3、茶汤L3、茶汤E3,可作为区分5个产地扁形绿茶的品质指标。本研究结果将为扁形绿茶加工工艺和品质提升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3.
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酱香型白酒下沙轮次堆积发酵过程中细菌、真菌进行了全面的测序分析,从而解析堆积不同时间节点的微生物的群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堆积过程中八个时间节点分别检测到113个、134个、176个、169个、198个、207个、158个、142个细菌属,51个、79个、60个、105个、121个、166个、114个、103个真菌属。堆积过程中细菌优势菌属为乳酸菌,占比可达85%以上,真菌优势菌属均为生香酵母。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酱香型白酒的酿造机理提供了前期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4.
为探索废弃白菜在不同季节温度时的青贮可行性,模拟兰州地区气候条件,探讨了不同温度下废弃白菜的青贮品质,并结合MiSeq高通量测序对青贮过程的微生物菌群进行分析。设置OA(低)、RA(中)和HA(高)3个温度处理组,青贮发酵30 d后从感官质量、干物质及有机组分含量、发酵品质等角度分析发酵品质,并通过Illumina MiSeq平台解析温度对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青贮发酵30 d时3个处理组均未发霉或腐烂,感官质量尚好或优等。中温青贮发酵能产生乳酸和乙酸等有机酸,使pH下降至3.95,氨氮含量仅为3.45 g/100 g(总氮),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分别降至21.51 g/100 g DM和18.36 g/100 g DM,粗蛋白含量能够达到18.04 g/100 g DM。微生物多样性分析表明,中温青贮发酵时的OTUs数量最高为87,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较好,厚壁菌(相对丰度87.27%)、乳酸杆菌(相对丰度80.07%)分别为门、属水平优势菌,中温时乳酸细菌总相对丰度高达87%以上,保持了良好的乳酸发酵强度。总之,白菜废弃物在中温(18±1)℃条件青贮能获得良好品质,有机组分的变化有助于提高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
利用青霉菌Q59固态发酵酸解棉杆制备纤维素酶,对影响青霉菌固态发酵过程中纤维素酶蛋白含量、CMC酶活和FPA酶活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响应面试验中各因素的水平中心点。通过响应面试验确定了固态发酵的优化工艺参数为:发酵时间7 d,起始p H 5.7,麸皮添加量质量分数12%,在此工艺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得纤维素酶蛋白质含量、CMC酶活和FPA酶活分别为4.83±0.51,151.70±6.72和76.42±5.13 U/g PCS,与模型的理论预测值较接近,说明建立的模型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6.
目的了解黄茶及其茶毫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分析茶毫中的挥发性成分对黄茶香气的影响。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黄茶及其茶毫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黄茶和茶毫中分别鉴定出挥发性成分51种和49种,共有挥发性成分32种;黄茶主要以醛类、碳氢化合物和酮类挥发性化合物为主,茶毫则主要以醛类、酯类和醇类化合物为主。茶毫中存在而黄茶中未检测的挥发性成分共有17种,其中一些香气成分具有特定的香气特性,会对黄茶的香气产生影响。另外,茶毫中壬醛、癸醛和顺-3-己烯异戊酸酯的相对含量不仅高于黄茶,而且具有特定的香气。结论黄茶及其茶毫中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茶毫中的挥发性成分与黄茶的香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7.
为建立基于烟叶麦角甾醇含量结合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初烤烟叶霉变预警模型,以2015年和2016年云南5个地区2个等级(B2F和C3F)初烤烟叶为研究对象,调节烟叶含水率为18%,在28℃,RH 80%条件下以30天为实验周期,进行烟叶霉变实验。每3天取一次样,采集近红外光谱数据并检测样品麦角甾醇含量。建立第0d初烤烟叶样品近红外光谱主成分监测模型并提取Hotelling T2统计量,预测第3天至30天初烤烟叶样品近红外光谱数据的Hotelling T2统计量,对比分析肉眼观察和近红外类模型对烟叶霉变的预警效果。结果表明:1)烟叶霉变过程中,麦角甾醇含量逐渐增加后逐渐降低,当肉眼可见时,麦角甾醇含量较初始值增加4.66~23.38倍;2)基于上述监测模型,13个霉变烟叶样品中,提前预警天数为6天的样品2个,提前预警天数3天的样品7个,当天预警的样品4个,7个未发生霉变烟叶在30天的监测周期内均未出现预警,预测准确率100%。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方便快速地实现对初烤烟叶霉变的预警,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为研究环境生态因素对烟草内生真菌的影响,在湖北省恩施州选取不同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的田块,以云烟87为供试植株,探究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对烟草内生真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分别选取6块不同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6.3,20.7,23.3,27.1,31.4和35.6 g/kg)及4块不同pH(分别为4.3,5.5,6.4和7.6)的田块,采用五点取样法采集健康烟草植株,分离纯化根中内生真菌并根据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菌种鉴定,以Shannon多样性指数及相对分离频率反映内生真菌生物多样性。结果发现,烟草内生真菌生物多样性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6个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下,内生真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53、0.67、0.82、1.09、0.86和0.59;而烟草内生真菌生物多样性随土壤pH的升高呈下降的趋势,在4个不同土壤pH下,内生真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36、1.12、0.93和0.83。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会对烟草内生真菌生物多样性产生一定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升高或者pH的降低可以增加烟草内生真菌的物种丰富度。  相似文献   
99.
微量油膜附水滴切削40Cr合金结构钢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油膜附水滴(oils on water,OoW)切削液的冷却润滑原理。通过干切削、常规浇注乳化液和OoW切削液三种冷却润滑方式,切削40Cr合金结构钢的切削力以及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对比试验,研究OoW切削液的冷却润滑性能。试验结果表明,OoW切削液能有效减小切削力和表面粗糙度值。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利用磁粒研磨光整加工技术提高TC4材料的表面质量,使用BP神经网络建立加工工艺参数和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关系,使用遗传算法寻找最优工艺参数组合。方法使用双级雾化快凝法制备的金刚石磁性磨料对TC4材料工件进行L9(34)正交试验,借助Matlab软件建立结构为4-12-1的BP神经网络,根据正交试验结果训练BP神经网络,探究工艺参数主轴转速n、加工间隙δ、进给速率v、磨料粒径D和表面粗糙度Ra之间的关系。使用决定系数R2评判BP神经网络训练结果,基于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使用遗传算法对工艺参数进行全局寻优。使用计算得到的优化工艺参数进行试验,并测量工件表面粗糙度,与计算得到的表面粗糙度做对比。结果BP神经网络的预测误差在1.5%以下,通过决定系数R2优化的模型可在训练样本较少的情况下进行有效可靠的预测。遗传算法优化的结果,在主轴转速为1021.26 r/min、加工间隙为1.52 mm、进给速率为1.04 mm/min、磨料粒径为197.91μm下,获得最佳表面粗糙度,为0.0951μm。使用调整后的工艺参数,在主轴转速为1020 r/min、加工间隙为1.50 mm、进给速率为1.0 mm/min、磨料粒径为196μm下,试验得到的表面粗糙度为0.093μm,与计算得到的最佳表面粗糙度误差为2.21%。结论采用磁粒研磨光整加工技术与寻优参数结合,可以有效提高TC4材料加工后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