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5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17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84篇
无线电   4篇
原子能技术   11篇
自动化技术   3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为了满足新一代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位形设计以及等离子体的平衡、稳定性、输运等各项物理研究的需要,必须进行等离子体平衡反演系统高性能计算形式的研究;利用Windows&Linux这两个操作系统的各自优点,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上下位机形式的大型平衡计算程序,为高性能计算提供一个方便、灵活扩展,易于使用的平台,必将极大地促进平衡反演这一高性能计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2.
王华忠  华向明 《化工学报》1995,46(5):631-634
<正>一些研究者基于简化机理模型,讨论了固定床反应器的推断控制。然而,工业过程中有许多固定床反应器的机理模型尚难以建立,而且由于固定床反应器特性的复杂性,模型简化和状态估计器的设计等具有较大的困难。因此,基于“黑箱”模型研究固定床反应器的推断控制可能是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Budman等人提出用部分最小二乘法(PLS)以改进回归模型的性能。他们对实验室固定床反应器,假设沿反应器轴向的十点温度可以测量,并据此建立回归模型,然而由于固定床反应器具有严重非线性和时变等特性,用PLS法建立估计器仍有局限性。另外,实际的固定床反应器可能只有少数几个温度可以测量。因此其面向应用的推断控制策略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3.
随着高性能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两宽一高"采集技术的广泛应用,高分辨率、高保真的反演成像成为研究热点。首先从Bayes估计理论框架下的地震波反演成像出发,指出Bayes估计理论是地震波反演成像的基础,基于所选择波场预测器(一般为常密度标量声波方程)的波场预测残差的先验概率分布和要反演的模型参数的先验概率分布决定了模型参数的后验概率密度,后验概率密度的最大化是地震波反演成像最佳解的判定准则。在波场预测器为线性、预测误差为高斯白噪情况下,Bayes估计可在最小二乘意义下实现,并可以得到无偏和方差最小的参数估计结果。实际数据的不完备、线性化的正问题不能很好地模拟数据中的地震波场,使得数据协方差阵和模型协方差阵的引入成为必然。鉴于模型参数的正则化在反演成像中已有充分的讨论,重点讨论了加权最小二乘反演成像框架下数据协方差(逆)算子的作用,说明了数据加权处理在叠前深度偏移中的必要性。在将加权系数矩阵视为对角矩阵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倾角扫描和动态时间规整算法确定数据加权系数,并将其应用于叠前深度偏移成像中。理论和实际数据的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数据协方差(逆)算子能够有效提高偏移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34.
无论是高精度的构造成像,还是高保真的针对岩性油藏的成像,都越来越依赖于有一个准确的浅中层速度模型(含各向异性和Q值参数模型)。随着"两宽一高"地震数据采集技术的进步,透射波相较于反射波信噪比更高,参数反演更自动化,因此利用透射波信息进行浅中层参数估计得到了特别的重视。首先从层析成像的理论框架出发,系统地论述了波动方程层析、波束层析以及射线层析的异同,剖析了参数迭代公式中各项的含义,认为层析正问题、地震数据的预条件以及模型的正则化是利用透射波旅行时层析成像方法挖掘"两宽一高"地震数据信息时应注意的几个核心问题。然后,重点介绍了加权地震走时的含义及其基于瞬时走时信息的自动化拾取策略。最后,简述了Beam束层析成像算法理论及其对观测系统的适应性,提出了MPI+OpenMP的策略缓解海量地震数据带来的存储与计算压力。海上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说明了透射波旅行时Beam层析处理流程在"两宽一高"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5.
偏移速度分析的精度与观测系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偏移速度是决定叠前地震数据成像质量的最关键参数。叠前偏移速度分析的精度受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地震观测系统(主要是观测孔径)及成像方法的影响,很难进行定量的估计。针对此,在常速介质情况下建立了速度估计结果的相对误差与地震数据分辨率、观测孔径及地下反射界面倾角的关系式。利用该关系式,在进行观测系统设计时,可以根据目标反射层的速度估计精度设计观测系统的参数(主要是最大偏移距)。  相似文献   
136.
为了探索甜菜四倍体诱变方法,分别用0.3%和0.4%秋水仙碱溶液诱变处理甜菜干种球和萌芽种球.结果表明,干种球处理的种子诱变率在1%~6% ,萌芽处理的种子诱变率在8%~16% ,萌芽种球的诱变率显著高于干种球.秋水仙碱液浓度对诱变率也产生较大影响,干种球与萌芽种球均以0.4%秋水仙碱溶液处理的诱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7.
压缩感知思想在油气勘探领域已经受到了充分的关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与随机采样有关的随机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评价、同时源激发的混叠数据分离、空间非规则数据的规则化、地震数据的去噪和地震数据压缩(传输)等;另一方面是地震数据的特征表达、模型参数(如速度模型参数)的特征表达、模型特征表达情况下的地震波正演模拟以及对应的稀疏反演方法(包括多尺度反演方法)。前者可以直接借鉴信号和图像处理领域发展的各种方法;后者需要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及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出合适的思想和方法。来自以沉积地层为主的地下介质中的反射(绕射)波场是有特征的或可压缩的;以层状地层为主的模型参数也是可压缩的。这是压缩感知方法能用于地震勘探的基础。首先简述了压缩感知的基本思想,指出它是一套随机采样理论。然后阐述了无论是叠前地震数据或是叠前偏移成像结果都是可以稀疏表达的,压缩感知理论可以在地震勘探中得到有效应用。接着从随机采样、同时源激发的混叠数据的分离、高维数据规则化方面展示了压缩感知思想的应用。关于随机采样,指出当前地震数据采集的技术重点应该是更高效地实现"两宽一高"的数据采集。最后列举了压缩感知思想在特征数据提取、编码炮集成像和特征波场成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8.
Controlling the poloidal field(PF) in the HT-7U superconducting tokamak is critical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mission of advanced tokamak research.Plasma start-up,plasma position,shape,current control and plasma shape reconstruction have been performed as a part of its design process.The PF coils have been designed to produce a wide range of plasmas,Plasma start-up can be achieved for multiple conditions.Fast controlling coils for plasma position inside the vacuum vessel are sued for controloling the plasma vertical position on a short timescale.The PF coils control the plasma current and shape on a slower timescale,VXI(VME bus extensions for Instrumentation)Bus system and 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is a basic unit of the feedback control system),the response time of which is about(2-4)ms.The basic unit of this system ,the shape-controlling algorithms of a few critical points on plasma boundary and real-time equilibrium fitting(RTEFIT)will b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39.
简要介绍了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发展趋势,讨论了P道集波动方程速度分析技术,推导出了共方位角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的计算公式。利用上述技术和方法,借助国产神威I型机,完成了埕北地区130km2三维地震资料的叠前深度偏移,实现了共方位角波动方程偏移算子的并行运算,并行效率达到了线性加速。偏移结果表明,此方法能有效改善地震数据的成象精度,适用于构造复杂地区。  相似文献   
140.
三维Born近似波动方程炮域叠前深度偏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射线理论的Kirchoff三维偏移方法,在解决复杂构造的成像时遇到了困难。基于波动方程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对横向剧烈变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且成像精度较高。Born近似傅里叶偏移方法,是基于小扰动假设,引入参考慢度,可以适应横向变速。利用频率波数域与空间频率域混合域偏移算子,构造出炮域波动方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算法,形成相应的处理流程。对SEG/EAGE盐丘模型数据集C的宽方位角三维数据进行了测试,实现真正全三维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对胜利油田CB地区部分海上实际资料进行了试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