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5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7篇 |
综合类 | 7篇 |
化学工业 | 2篇 |
金属工艺 | 28篇 |
机械仪表 | 25篇 |
建筑科学 | 8篇 |
矿业工程 | 1篇 |
石油天然气 | 1篇 |
武器工业 | 2篇 |
无线电 | 1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1篇 |
冶金工业 | 17篇 |
自动化技术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现在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和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已将本门课程的总学时数减少,而其中实验部分的学时数却有增加。同时必然较大地缩减了理论课的讲授学时。在电子技术飞速发展,课程内容不断增加的形势下,如何高效率地利用讲课学时就成为每个任课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模拟部分的理论教学参考学时数为60~70。近年来,我们在执行教学基本要求的过程中,首先对各部分内容及其要求进行了比较深入地讨论,再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的所积累的经验,制定了一个压缩《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包括光导体基础知识和基本器件部分的内容)学时的方案,并选定(?)级 相似文献
82.
0前言 移动无线电监测系统通常是将多种监测、测量、分析及控制设备组装在诸如汽车、飞机、船舶等移动载体上实现对无线电信号的移动监测.而陆地移动监测主要依赖车载监测系统.由于汽车内部空间有限,物理环境尤其是电磁环境较为复杂恶劣,相关监测设备的外形、体积、重量各异,所以如何保持合理的承载配比,实现良好的操作,并维持乘坐空间与各相关设备间可靠的数据连接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分布式安装虽然可以保持合理的承载配比,避免影响车辆行驶性能,改善人员和车辆的工作效率,但势必使连接各设备的数据总线变长,影响到数据传输效率.因此,选择一种合理、高可靠性的数据总线是解决上述矛盾的关键. 相似文献
83.
基于SVPWM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实现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的电压空间矢量控制,在分析永磁同步电动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介绍了矢量控制的坐标变换。重点介绍了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的控制原理和算法,给出了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在Simu.1ink环境下的实现方法。最后对整个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控制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4.
85.
86.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许多复杂的产品很难利用一台单独的电机进行生产.多电机系统的协调控制已经成为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的一项关键技术.首先,将反推控制应用于永磁同步电动机的速度指定位置跟踪控制.速度指定控制方法可以在永磁同步电动机位置控制中增加一个速度控制自由度.其次,利用简化交叉耦合控制方法在双永磁同步电动机同步控制中实现其协调控制.该方法可以在双电机控制中减小由于速度指定控制而导致的异步问题的影响.最后,论文给出的仿真结果证明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7.
介绍了孔板法测量气体流量的计算方法。对孔板法测量混合煤气流量过程中由于介质密度的波动造成的流量计量不准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结合承钢应用实际,对准确测量混合煤气流量的推算过程和算法误差来源进行了详细分析,对系统硬件应用环境和数据采集及处理过程进行了简要介绍。很好地解决了常规计量仪表无法实现的计量计算过程,计算得到的混合煤气流量更科学合理,满足了企业生产和能源计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88.
运动估计是视频编码中最耗时的模块。为了提高编码效率,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快速块匹配算法,本文在分析现有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块匹配算法。这种方法综合了钻石形法(DS)和六边形法(HEXBS)的优点。实验结果显示,编码效率相比于钻石形法提高了约37%,并保持了同等的预测质量。 相似文献
89.
90.
受到信息来源与传输过程不稳定性的影响,电力系统远动信息分析结果精准度较低,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了基于赋值法的电力系统远动信息仿生化建模分析。分析了电力系统远动通信结构,建立了与远动通信有关的逻辑节点模型,确定了信息对象和属性关系,并以此建立了电力系统远动信息的仿生化模型;采用主观阈值与客观阈值线性加权的方法,确定了综合阈值,获得电力系统远动信息异常预警指标,判断电力系统远动信息是否存在异常。由实验结果可知,该方法负序电压长时间不平衡度低于0.24%,短时间不平衡度低于0.45%,能够精准识别电力系统远动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