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6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8篇 |
综合类 | 19篇 |
化学工业 | 32篇 |
金属工艺 | 9篇 |
机械仪表 | 25篇 |
建筑科学 | 25篇 |
矿业工程 | 14篇 |
能源动力 | 3篇 |
轻工业 | 19篇 |
水利工程 | 7篇 |
石油天然气 | 13篇 |
武器工业 | 11篇 |
无线电 | 4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8篇 |
冶金工业 | 5篇 |
原子能技术 | 13篇 |
自动化技术 | 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双 H 桥馈电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HSM)使用两个独立的控制器分别调节两相电流,存在n硬件结构复杂和电流脉动大等问题,建立三相电压源型逆变器(VSI)馈电两相 HSM 驱动拓扑模型,提出了使用一个预测控制器同步调节两相电流的策略,实现了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电流控制(FCS-MPCC)和无差拍预测电流控制(DPCC)两种预测控制算法。 首先,建立了非平衡电路结构下VSI 的空间电压矢量模型;其次,通过构建电压控制集、电流预测模型及代价函数实现了FCSMPCC;最后,通过改进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实现了 DPCC。 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新驱动拓扑下的预测控制器具有良好的动、静态特性,电流脉动小,算法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212.
目的 实现液滴在仿生超疏水表面的水黏附力调控。方法 通过调控表面结构实现薄膜由仿玫瑰花瓣高黏附疏水表面转变为仿荷叶低黏附超疏水表面。将PS微球与无水乙醇混合制得涂层结构,将其转移到半固化的PDMS表面蒸发固化,通过调控PS微球的尺寸和混合比例,得到具有水黏附力可控的超疏水表面。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白光干涉仪和接触角测量仪,对薄膜表面的微观形貌、粗糙度和润湿性能进行表征。最后利用两种不同功能的表面制备了简易的液滴无损转移装置。结果 通过制备直径为80 nm、8 μm以及80 nm-8 μm混合PS微球表面,发现80 nm和8 μm表面的液滴接触角分别为129.3°和131.4°左右,但两种表面均呈现出液滴高黏附现象,即使表面翻转180°液滴也不会滚落。但80 nm-8 μm混合表面呈现出低黏附超疏水现象,接触角可达158.3°,滚动角为8.9°。此外当两种粒子按体积比为1∶1混合时,超疏水性最好。结论 制备出的具有不同液滴黏附性的仿生超疏水表面,可实现微量液滴的无损转移,在自清洁、减阻、微流体和生化分析等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13.
214.
215.
216.
217.
我国是资源大国,但是由于人口众多的原因使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极少,且我国的资源严重的分布不均,也成为我国资源利用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水资源更是由于地理原因成南多北缺、东多西少的趋势,为缓解水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就需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完善水利基础工程。健全的水利工程设施是保证我国人民需要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218.
医疗产品辐照灭菌剂量设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按照ISO11737标准 ,检测了 7类医疗产品的初始污染菌 ,范围 10CFU/件—972 71CFU/件 ;回收率 5 4.6 %— 10 0 % ;校正因子 1.0— 1.83。并以ISO11137标准方法 1完成了辐照灭菌剂量的设定。验证剂量范围为 5 .1— 17.6kGy。取样品 10 0件 ,按各验证剂量辐照 ,以无菌检查法评估 ,阳性样品数均未超过 2件。所需灭菌剂量则从ISO11137标准方法附录B中表B·1外推选定 相似文献
219.
介绍了三元无规共聚聚丙烯的主要生产商和工艺;总结了国内新型包装市场应用的三元无规共聚聚丙烯主要产品、性能和应用领域,并对性能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20.
石油沥青质聚沉的微观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分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方法构建了溶剂-沥青质分子相互作用体系的周期性结构模型,研究硝基苯、喹啉、吡啶、1-甲基萘、二溴甲烷、苯6中不同溶剂对沥青质聚沉过程的影响.通过对沥青质聚合体构型和其分子间相互作用能的分析,确定了沥青质聚沉的主要驱动力,讨论了常温和加热条件下不同溶剂对沥青质聚合体稳定性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范德华相互作用能在沥青质聚合体内占据主导地位,静电相互作用能相对较小;分子问的π-π相互作用是促使沥青质聚合最主要的驱动力,杂原子的存在可能是促使沥青质分子聚合的主要原因之一;溶剂苯和硝基苯对沥青质聚沉有显著的抑制或解聚作用,可作为沥青质沉积的抑制剂和清除剂.图5表1参1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