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46篇
建筑科学   1篇
自动化技术   1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31.
选修课概念以前多见于大学课程,三年前现身于中学完全是因为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的内容来源,是抽取了原来以软件类型为划分标准的模块,改为信息技术应用的五大领域,即算法与程序设计、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选修的要求是,每个学生在高中期间除必修"基础模块"(通识内容)外,再至少选修1门选修课.新课程实施已过三年,效果仍然不明显,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众所周知的硬件环境、师资力量、班级班额、课程管理等诸多因素.但是,选修课自身究竟有无局限呢?  相似文献   
132.
设计意图 "信息的编程加工"在课本上仅仅是一节内容,而高一数学教材中仅算法内容就有十节.从这个比例来看,本节课的教学难度的确非常大.即使把要求放到很低,仅仅让学生体会一下程序设计加工信息的功能和意义,也很难让学生从生硬的代码中体会到程序设计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33.
王爱胜  田敏 《中外电器》2011,(13):19-21
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王爱胜老师和山东省青岛第十九中学田敏老师提出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发展推演”提供了一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变的思维。未来的信息技术教学的“战争”怎么打?我们看到的只是虚拟的“战争”场景,谁来实现它,谁来修改它?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34.
请大家一起反思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做的最多的课堂创新是什么?最常见的是内容载体——教学实例的创新,即把同一个技术变化出很多的应用花样来,技术并没有因此而变化;然后是在教学的形式——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即对师生行为进行变化革新,如把相同问题从陈述变成探索与讨论,结论并没有因此而变化。  相似文献   
135.
136.
20世纪末,信息技术课程曾经是素质教育的排头兵,因为它具有动手实践的强大优势。而今这种优势似乎不在,是因为学生太忙了没有时间动手?还是因为课程太多了没时间实践?或者是任务太多、主题太广、作品太大,师生没能力、没需求完成呢?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已有被程序化、形式化的危机了?  相似文献   
137.
田敏  王爱胜 《中外电器》2012,(10):35-36
信息技术考题的设计日趋成熟,尤其是大型考试的考题已经实现模式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各省的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各地区的中考或各类等级考试。常见的考题一般是知识方面的选择题、概念方面的判断题、软件方面的操作题,个别的还有解决过程的填空题。  相似文献   
138.
序:自从2000年以来,信息技术课程在全国日渐发展,目前已经基本得到了普及。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作为学科来说,我们做得还很不够。目前出现一些质疑、责问的声音,于是部分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开始寻找它更多的内涵,试图发现其专业未来和精神的归处。从教学到教研,从培训到考察,从发现到创新,我也像很多教师一样正走在信息技术教育的这条崎岖的大路之上,时常也遐想联翩,随想随记几个关键词,以求共鸣。  相似文献   
139.
随着学科的成熟,应知应会在越来越多的人眼中变成历史,课堂效益在越来越多的学校里成为关注的主题。但是,很多富有思想的教师在做什么呢?他们在研究教学艺术这个古老而时新的问题。教学艺术的元素很多,包括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以及各种教学调控手段等不一而足。从本期开始,我们尝试从各个角度讨论教学艺术,期待您的参与。  相似文献   
140.
自2000年以来,信息技术课程在全国日渐发展,目前已经基本得到了普及。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作为学科来说,我们做得还很不够。目前出现一些质疑、责问的声音,于是部分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开始寻找它更多的内涵,试图发现其专业未来和精神的归处。从教学到教研,从培训到考察,从发现到创新,我也像很多教师一样正走在位良技术教育的这条崎岖的大路之上,时常也遐想联翩,随想随记几个关键词,以求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