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我新近又结识了几位高人,有著名的信息学金牌教练,也有出道很早的特级教师,有没名没声的技术高手,还有为学科教学默默探索实践的教师。先是在交流中不断惊叹,后是私下不免心生几分敬意,再就多次感悟所谓"脊梁"的真正意义,有很多的脊梁在支撑 相似文献
42.
本文以通过探索信息科技新课程中“算法”逻辑主线的课程学习以达成“计算思维”学习目标的资源创新与创作为例,分析重“法”轻“码”认知产生的学习瓶颈,采用类比阅读与数据实验的创新方式,尝试探索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的故事化“跨学科阅读”与“不插电阅读”的系统化设计,以“法”“码”平衡为信息科技课程的“计算思维”探索趣味化的深度学习资源,助力丰富的课程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43.
王爱胜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2,(1)
冬去春来,春暖花开,世间百鸟最应该做的就是梳理一下自己的羽毛,向着初升的太阳继续展翅奋飞,自由翱翔.信息技术课程亦复如是,远眺近在眼前的"信息科技",尽览"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梦想,期待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相似文献
44.
王爱胜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5):28-29,39
最近听到一个抽考的事,包括各个学科在内,由相隔很远的教师临时抽签监考,对学生的综合实践、体育及各学科技能进行抽测。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还是新办法呢?其实,这对信息技术教育促进来说貌似也不是坏事,但面对超速发展的技术、日新月异的教育模式,在追求测试、考试、评价、比赛之时,我们是否考虑过它们能否快速拯救课程、拯救教育呢?信息技术大众化教育这么多年之后,精英教育的价值是否需要再次被重视呢?如果要培养科技精英,就要给学生以空间,给教 相似文献
45.
王爱胜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5):27-29
哲学研究的是普遍的世界,世界的本源。信息哲学研究信息世界的来源和本质,更倾向形而上的研究。信息技术课堂一线更需要具体认知,本期解码借鉴了哲学中一个更触实际的分支--美学,形而下地针对性思考如何审美课堂的内容与形式。 相似文献
46.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老而新的永巨话题。课堂教学需要什么招?在校育人需要什么计?纵有千条妙计,可落实到实践中还需教师自己的努力探索与积累。本期和下期解码我们就从嫩师能力成长着手讨论,试图启发大家把眼光放远,持续地去自我修炼、自我培养、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47.
48.
王爱胜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23):29-31
我们不仅要提倡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借鉴、创新与应用,而且要提倡在行动过程中系统地总结、反思、改进与推广。“生态课堂”、“原生态课堂”,这或许不是多么新颖的名词,但是我们想通过系统的行动研究策略,研究它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从多角度启发大家对信息技术的生态课堂进行认识与借鉴,促进课堂和谐、可持续地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49.
请大家一起反思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做的最多的课堂创新是什么?最常见的是内容载体——教学实例的创新,即把同一个技术变化出很多的应用花样来,技术并没有因此而变化;然后是在教学的形式——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即对师生行为进行变化革新,如把相同问题从陈述变成探索与讨论 相似文献
50.
在信息时代中生活,首先是适应于技术环境的生活,进而为了生活去发现技术、运用技术和创造技术,这是比信息活动更接近技术层的生活。这种生活可能很散乱,可能缺乏规划,但是现代技术已经让各种技术碎片化的生活集成在一起。阅读、欣赏是最常见的一类,不论是基于纸质的、电子的、网络的或手机的,海量的技术与缺乏深度的阅读这类素养瓶颈值得关注。我们可以从亚马逊等网络书店以及优酷等视频网站得到启发,其相关链接、主动推荐无不包含着计算机说服技术,通过记录人们的浏览、购买等行为进行推荐相关或最热、最新图书,更深度地影响人们的阅读体系。这样的思想,其实从心理层面是引导人的比较倾向、联想心理。我们通过数节信息技术课,在全年级建立一个大的图书及音乐数据库,以便让学生在参与构建、共享、分析大数据中得到深度的技术思维和阅读思维的锻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