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针对传统三相电能表因应用现场接线方式不同,衍生出来多种电压规格的表型,造成电能表厂商的生产和维护成本高、用户使用和管理难度大的问题;该文介绍了一种三相三线与三相四线自适应电能表;该自适应电能表以测量到的三相电压幅值和三相电压间的相角为基础数据,结合电能表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和实际运行环境,形成了一整套的电压规格识别和管理、计量参数调整和显示报警机制,并通过软件程序实现了电能表对三相三线与三相四线两种接线方式下不同电压规格的自适应功能;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自适应电能表在57.7 V、100 V和220 V三种电压规格下都能准确地测量和计量,完全能满足国家电网公司在《Q/GDW1827—2013三相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中对0.2 S级三相智能电能表的技术规范要求,且性价比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22.
23.
24.
25.
针对电能表黑盒测试方法无法实现电能表软件分支路径遍历测试,及无法给出电能表EEPROM数据错误容错能力评价的问题,考虑电能表数据存储单元EEPROM保存着电能表运行参数的事实,提出了一种基于EEPROM读写的新型电能表白盒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通过对EEPROM参数的改写来实现电能表软件分支路径的全覆盖,有效地解决了黑盒测试方法相关分支路径的漏测问题,通过相关测试平台的搭建与集成,实现了智能电能表自动化白盒测试。该方法的实现对提高电能表的可靠性及容错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6.
智能电能表作为一种大宗电子产品,在投入批生产以后,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如原材料、元器件和制造工艺所带来的缺陷,很难达到原始设计的固有可靠性水平。为满足产品上市时间的需要,必须在最短的时间检验出产品的可靠性。因此,近几年来一些国际大型企业纷纷将思维模式转为如何在产品开发阶段,采用最快速而且有效的方法来寻找产品可能潜在的缺陷。而高加速寿命试验(HALT)正是这种能在短时间内发现产品缺陷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通过对目前市场主流智能电能表产品进行相关试验验证,结果验证了该试验方法的科学有效性,为HALT试验技术在智能电能表行业的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7.
28.
29.
目前对模拟量输入合并单元的计量性能研究较少,现有合并单元测试规范中与误差相关的部分均参照电子式互感器标准制定,难以满足计量性能测试的要求,限制了数字化电能计量技术的发展。为研究模拟量输入合并单元的计量特性,从信号流程角度,分析了模拟量输入合并单元的误差环节,比较了模拟量输入合并单元与电子式互感器和电子式电能表的结构异同,总结了计量特性误差影响因素。并以基本误差为例,按照不同标准对2台不同厂家生产的标称0.2 S级准确度的合并单元进行了单相和三相误差测试。测试数据显示单相测试和三相同时测试的结果有差异,说明各通道相互之间有影响,且输入信号越小,相互影响越大。针对现有合并单元测试规范不能正确反映计量性能的问题,提出评价模拟量输入合并单元计量性能时,不能仅仅参考电子式互感器标准,还应参考电子式电能表检定规程增加计量性能相关测试项目,完善计量用合并单元的相关测试规范。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