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篇 |
综合类 | 8篇 |
金属工艺 | 5篇 |
机械仪表 | 43篇 |
矿业工程 | 1篇 |
轻工业 | 2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从描述复杂产品开发的数据特点出发,提出基于"产品-环境"的系统模型,建立支持产品集成开发的数据基础结构。该模型由需求、功能、结构、语境数据信息组成。采用树形数据语境,实现数据的有效组织和管理结构;建立模型的控制语境,完成对任务执行逻辑关系及时序关系的定义。构建系统模型的数据追踪机制,实现对产品开发过程中用户需求、设计任务及目标的追踪。 相似文献
22.
23.
米洁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07,36(12):33-36
阐述了集成产品和过程开发是高效的工程产品开发过程。针对复杂工程产品开发的特点,从系统工程理论出发,建立了面向全生命周期的集成产品与过程开发的集成模型,集成模型是构成IPPD框架的基本单元。从微观和宏观2个角度分析了产品与过程的集成机制:产品与过程的集成表现为集成模型中产品数据与过程数据的集成,以及将横向开发层次与纵向产品结构结合起来,形成整个开发流程的集成。 相似文献
24.
25.
有效的热变形仿真分析是机床热平衡设计以及热误差补偿的基础。为了提高热变形仿真的精度,通过优化发热量等计算方法以及合理设计分析流程,基于ANSYS Workbench对超硬车数控车床液体静压主轴箱系统进行热特性仿真分析以及温升测试试验。热特性仿真与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场仿真与试验结果误差在5%以内,保证了热变形仿真的有效性。由变形仿真分析知:主轴3个方向上的热变形及主轴前端最大变形为5μm,为热误差补偿提供理论基础。由试验结果得到了同一转速下各热源处温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为合理预热、提高加工精度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6.
对振动磨机动态载荷的测定分析是对其进行可靠性分析的首要任务。用数据采集器对磨机的运动参数进行了在线测量,给出加速度曲线和加速度幅值谱图,据此计算出运转过程中的动态载荷均值和变异系数。分析认为,磨机振动箱体的质心不与转轴重合和参振体质量在轴向分布不均,分别为箱体两侧和沿轴向各位置在横向平面内加速度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7.
米洁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35(9):1153-1157
为解决火力干燥不足,建立了一套针对粒度细、水分大的泥性物料以间接热传导为主、热辐射为辅的干燥工艺线,用于浮选精煤、尾煤泥滤饼、精矿粉、污泥以及化工原料的干燥脱水.螺旋干燥机是该干燥工艺线中的核心设备,针对原有的桨叶式螺旋干燥机在结构上存在的问题,从结构上进行改进并设计了一种管式螺旋干燥机.使用ANSYS软件对2种螺旋轴体结构进行了热应力分析和计算,结果证明管式螺旋干燥机结构更合理.该设备能达到热源与物料分离,实现安全工艺,同时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28.
29.
30.
机床的结合面是整机动态特性的薄弱环节。应用实验测试和计算机仿真,对机床结合面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以提升整机的动态性能。针对磨床中螺栓连接的关键结合面,建立考虑法向和切向刚度的三维接触刚度模型。将实验测试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相对比,验证所建结合面模型的正确性。应用该模型,采用增加螺栓个数及提高螺栓预紧力等方法,改进结合面设计,分析改进后的整机动态特性。该方法实现了机床整机结合部的非线性特性的合理处理,以支持机床设计中整机性能的预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