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篇 |
化学工业 | 1篇 |
金属工艺 | 19篇 |
机械仪表 | 1篇 |
轻工业 | 1篇 |
石油天然气 | 6篇 |
武器工业 | 43篇 |
无线电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0篇 |
冶金工业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3篇 |
出版年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1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研究不同温度热处理的纳米Ni基核壳微粒的结构以及由其组成的电流变液的性能,分析Ni基核壳结构微粒电流变液性能与处理温度以及所加载电场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热处理后微粒的远红外谱线、TEM图和XRD谱特征不同,同成分电流变液随微粒处理温度的提高,剪切强度减小;漏电电流密度呈现出相反的结果,处理温度越高漏电电流密度越小。 相似文献
73.
高温高压超深井测试联作射孔难度大,成功率低,常规器材不能满足施工要求。针对高温高压井射孔要求,通过对射孔器材、起爆装置、密封件以及仪器设备等进行精心设计,使其满足高温高压超深井射孔测试联作的施工要求。该技术应用于徐闻x3井,射孔一次成功,射孔发射率100%。 相似文献
74.
75.
Fe—Cu—Nb—Si—B纳米软磁合金的HREM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HREM(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观察了Fe-Cu-Nb-Si-B纳米软磁合金的显微组织结果。发现在合金中确有长程无序的非晶相存在,且非晶相是基体相,在纳米晶粒中没有发现位错等晶体缺陷,非晶相与纳米晶间具有类似于液固界面中的粗糙界面,在合金中没有发现HREM下可观察到空隙。 相似文献
76.
研究了铁基非晶合金平均电子浓度对晶化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铁基非晶合金的晶化温度随合金的平均电子浓度的增加而线性下降,并给出了二者间的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77.
Nb量对Fe基超微晶软磁合金的结构与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Fe_(75.5)-_2Nb_2Cu_1Si_(13.5)B_9超微晶软磁合金在不同Nb含量x下的性能变化,并用TEM观察了合金的显微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当Nb含量为x=3at%~5at%时,合金具有较高的软磁性能;随Nb含量的增加,合金中晶相的晶粒尺寸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8.
运用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及磁测量方法研究了M元素(M=Nb,Mo)对Fe73.5Cu1.0M8.0Si13.5B9.0纳米软磁合金的结构及磁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Nb的合金的αFe(Si)纳米晶的晶粒尺寸小于,Si含量高于,体积分数低于M=Mo的合金,M=Nb的合金的磁软性优于M=Mo的合金,运用双相无规磁及各异性模型,探讨了M影响合金磁性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79.
本文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下Fe(78.5)Cu(1.0)Nb(8.0)Si(13.5)B9纳米软磁合金的显微结构与磁性特征。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Ta=535℃时,合金具有最佳软磁性能,其起始磁导率μi为14.8×104。合金中αFe-Si纳米晶的晶粒尺寸d及Si含量对退火温度不很敏感,当Ta=495~575℃时,d为10.65~11.87nm,Si含量为18.87~21.01at%,而非晶相的体积分数VA及短程有序范围δ则随退火温度变化较大。合金的磁性除与αFe-Si纳米晶有关外,还与合金中非晶相密切相关,在αFe-Si纳米晶的d为10.65nm、Si含量为20.56at%、非晶相的VA为0.33、δ为1.43nm下,合金具有最佳软磁性能。并用新近提出的双相无规各向异性模型分析了纳米软磁合金显微结构与磁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0.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出花状微米颗粒。采用SEM,TEM,XRD,FT-IR等方法分析颗粒形貌及成分。结果表明,花状颗粒为丙三醇基化合物,其表观直径在2~3μm之间,表面由次级的刺状结构组成。分别以花状微米颗粒和光滑球状Ti O2颗粒为分散相制备电流变液,并测试其电流变性能和沉降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电场强度下,花状颗粒电流变液的剪切屈服强度明显高于光滑球状颗粒电流变液,但漏电流密度远小于光滑球状颗粒电流变液;静置12 d,花状颗粒电流变液的抗沉降率较之光滑球状颗粒电流变液有显著提高。花状颗粒特有的形貌是其具有优异电流变性能和沉降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