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4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8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4篇
石油天然气   133篇
武器工业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应用IR、27Al NMR 和UV3种波谱方法对不同方式配制的Al2O3浓度和苛性系数基本相同的四种NaAlO2溶液进行了详细的表征。结果表明IR、27Al NMR和UV3种光谱方法给出的信息可以相互补充支持,共同给出NaAlO2溶液中铝酸根离子的微观结构。溶液配制方式对NaAlO2溶液中铝酸根离子的微观结构具有显著影响,4种NaAlO2溶液中铝酸根均以四配位[Al(OH)4]-为主体离子,可以排除六配位[Al(OH)6]3-的存在; 二聚[Al2O(OH)6]2-含量因配制方式不同存在显著差别,在方式Ⅰ配制的溶液中二聚[Al2O(OH)6]2-含量很少或不存在,在方式Ⅱ、Ⅲ、Ⅳ配制的溶液中显著存在二聚[Al2O(OH)6]2-,在溶液Ⅱ、Ⅲ中还存在尚未确定结构的离子。  相似文献   
82.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含V的NiMo/Al2O3催化剂。对硫化态含V的NiMo/Al2O3催化剂进行了XPS和TEM表征;以科威特常压渣油为原料,考察了V对NiMo/Al2O3催化剂渣油加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渣油中金属和硫的存在形态不同,并且V-Mo-S相和V-S相对于加氢脱金属的催化作用大于加氢脱硫的催化作用,因此V能引起NiMo/Al2O3催化剂上渣油脱金属率的增加;但是V含量较高时,V会造成NiMo/Al2O3催化剂上渣油脱硫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83.
利用BET,TPR,UV-DRS物化表征方法系统考察不同制备条件对加氢催化剂CoMoP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的浸渍液温度及较低的干燥、焙烧温度有利于活性组分的还原;干燥和焙烧气氛的流动性较差时催化剂中活性组分的分散性较差;降低焙烧温度可以降低催化剂中钴铝尖晶石的数量;催化剂的孔径分布不受浸渍液温度、干燥和焙烧温度及此过程中通风状况的影响。通过精细控制催化剂制备工艺条件可以使催化剂活性组分性质稳定并达到更好地利用活性组分的目的。  相似文献   
84.
制备了孔分布集中的氧化铝载体,并以饱和浸渍法制备了CoMo/Al2O3催化剂,考察了Co/(Co+Mo)原子比和助剂对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及表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o/(Co+Mo)原子比为0.3左右时,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最好;催化剂中引入适量的助剂,可以提高CoMo/Al2O3催化剂的活性。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具有高加氢脱硫活性的RMS-30催化剂。中型装置评价及工业应用结果表明,与上一代渣油加氢脱硫催化剂相比,RMS-30催化剂具有更好的脱硫和脱残炭性能。  相似文献   
85.
面对柴油低硫、低芳烃双重质量要求的挑战,基于对柴油加氢催化剂失活规律以及加氢脱硫、芳烃饱和反应过程化学的深入认识,通过发明高性能活性相构建技术和高分散活性相稳定技术创新了柴油加氢催化剂制备技术,开发了高活性、高稳定性柴油加氢催化剂;同时开发了定向强化目标反应的RTS工艺,解决了工业装置难以长周期兼顾超深度脱硫和多环芳烃深度饱和的难题。通过在催化剂制备技术和柴油加氢工艺方面的创新,形成了柴油高效清洁化关键技术,可低成本、高效率和长周期稳定生产满足国V/国VI标准要求的柴油产品。目前,该关键技术已成功应用于36套工业装置,总加工能力超过50 Mt/a,为我国油品质量快速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6.
采用中型固定床加氢装置考察了含氮化合物对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Ni-Mo-W型催化剂运行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元素分析、N2吸附-脱附、热重 质谱(TG-MS)联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高分辨透射电镜(TEM)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实验结果表明:原料添加含氮化合物后,主要影响了催化剂的初活性,运转初期反应温度提高了7~10℃,但对催化剂的稳定性影响不大。根据催化剂失活原因的分析发现,原料添加含氮化合物前后,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均与其表面积炭的形成、孔体积的损失和边缘W比例的下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7.
以中东高硫渣油为原料,在4种工艺条件下分别进行了一段加氢流程和两段加氢流程的渣油加氢试验,考察H2S和NH3对渣油杂原子加氢脱除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H2S和NH3在催化剂活性位上的竞争吸附抑制了渣油加氢脱硫反应,加氢反应气氛中较高含量的H2S和NH3不利于渣油加氢脱硫反应;由于H2S促进C—N键加氢分解反应,H2S对加氢脱氮有促进作用,反应气氛中较高含量的H2S有利于渣油加氢脱氮反应;H2S对加氢脱金属有促进作用,反应气氛中较高含量的H2S有利于渣油加氢脱金属反应。  相似文献   
88.
氮化物对NiW/Al2O3上DBT和4,6-DMDBT加氢脱硫反应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碱性氮化物喹啉和非碱性氮化物吲哚为杂质,考察DBT和4,6-DMDBT在NiW/Al2O3上的加氢脱硫活性和选择性。结果表明,氮化物对DBT和4,6-DMDBT的加氢脱硫反应存在截然不同的作用结果。氮化物存在条件下,DBT的加氢脱硫反应通过直接脱硫路线活性的提高得到改善,而4,6-DMDBT的加氢脱硫反应由于氮化物的存在受到抑制。这主要是因为氮化物在加氢活性位上的吸附抑制了硫化物在加氢活性位上的吸附,从而抑制了加氢路线的进行。但氮化物使催化剂表面结构重排使硫化物氢解活性提高成为可能,此时硫化物的分子大小和分子结构起到了决定性作用。DBT由于分子体积小、通过S原子与氢解活性位接触容易而使氢解活性提高,4,6-DMDBT由于分子体积大和4、6位的位阻效应以及氮化物的拥塞效应使氢解活性随N含量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89.
建立了描述二元合金凝固的平面枝晶一维微观偏析数学模型,考虑溶质在固相中有限扩散,在液相中完全扩散。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比较了A l-Cu和F e-C合金的微观偏析特性。同时,进一步将微观数值模型与宏观凝固实验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相耦合,实现了凝固宏微观复合尺度的全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证明微观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微观质量传输并能可靠地与宏观相变传热传质模型相耦合。此外,从微观到宏观的计算结果都说明F e-C合金的凝固过程几乎接近平衡凝固。  相似文献   
90.
叙述了在高的原油价格下,炼油企业的渣油加氢技术路线的重要性,介绍了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RHT固定床渣油加氢催化剂的研究结果,通过与参比催化剂同时在中石化齐鲁分公司VRDS装置上进行工业运转试验的对比,表明开发的催化剂具有高的脱硫和脱金属等活性,且活性稳定性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