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18篇
综合类   25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13篇
建筑科学   21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12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27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4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根据多家炼化企业防爆电气设备、电气线路安全检测和评估情况,结合炼化企业生产工艺特点、产品特性、电气防爆要求,分析了炼化企业电气防爆特点与现状,探讨了防爆电气设备、电气线路在选型、安装、检测、维护等环节存在的常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整改建议或措施。  相似文献   
192.
O3型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NaNi_(0.5)Mn_(0.5)O_(2)是目前最有应用前景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然而,由于在充放电过程中过渡金属层的滑移,O3型正极材料伴随着多重不可逆的复杂相变,所以其应用受到了限制。另外,O3-NaNi_(0.5)Mn_(0.5)O_(2)正极的容量主要集中在3 V左右的低电压区域,在充放电过程中这一区域很容易发生O3-P3相变,所以限制了其能量密度。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精准的化学元素取代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Sn^(4+)掺杂来抑制过渡金属层的滑移,从而抑制循环过程中的不可逆相转变。同时,由于Sn^(4+)具有独特的外层电子结构,在d轨道上没有单电子,无法与O 2p轨道发生杂化,所以O 2p轨道就只与Ni eg轨道发生杂化,增大了Ni—O键的离子度,提高了Ni的氧化还原电势。因此,NaNi_(0.5)Sn_(0.5)O_(2)正极材料的中值电压高达3.28 V。同时,该电极材料表现出较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动力学性质。本工作基于分子轨道杂化对O3型正极材料的氧化还原电势实现了可控调制,从而获得了具有高电压的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  相似文献   
193.
二连低渗透油藏采油过程中储层伤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二连地区低渗透的阿南、哈南两油田储层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采到的伤害。由两油藏地质和油藏特征及7年(1990-1996)高注采比、高注水压力条件下采液指数和采油指数的变化,得出两油藏的伤害主要是应力敏感和有机结垢并作了详细分析论证。室内岩心围压-孔隙度、围压-渗透率关系数据证实了两油藏储层的强应力敏感性。从原油中石蜡、胶质沥青质存在状态及对原油组成变化和外界条件变化的感受性得出了两油田储层有机结垢的必然性。10年(1988-1998)来两油田采原油初馏点、石蜡和胶质沥青质含量上升(生产数据),岩心孔隙压力下降时油相渗透率下降幅度大、孔隙压力不变时油相渗透率下降幅度小(岩心实验数据),采用原油含水量低时(0%-30%)蜡沉演加快,1995-1998年针对有机结垢采取的92井次、9种解堵方法中复合解堵法效率最高,井底管柱附着物中石蜡含量高而无机盐少,均说明有机结垢是两油藏伤害的另一主要因素。两油藏储层均属弱速敏性。  相似文献   
194.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中部下乌尔禾组深层陆相页岩孔隙结构以及分形特征,以东道海子凹陷下乌尔禾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剖析页岩矿物及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低温N2吸附等研究方法,定量表征下乌尔禾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并基于FHH模型计算页岩孔隙的分形维数,揭示总有机碳含量(TOC)、矿物组分、孔隙结构参数和分形维数的关系及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下乌尔禾组页岩主要发育无机孔和微裂缝,孔径分布呈多峰型,以平行板状或窄缝状孔隙为主;页岩孔隙发育受TOC和石英、长石、黏土矿物含量的控制,导致孔隙结构之间差异性较大,非均质性强。研究区下乌尔禾组页岩孔隙具有双重分形特征,其中表面分形维数(D1)为2.452 2~2.594 8,平均为2.540 9;结构分形维数(D2)为2.604 5~2.774 8,平均为2.705 6。TOC与分形维数呈负相关,孔隙结构参数(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和矿物组分(石英、长石以及黏土矿物)含量与分形维数呈正相关。脆性矿物(石英、长石)和黏土矿物含量的增加有助于微纳米尺度孔隙以及微裂缝的发育,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增大,分形维数也增加,孔隙非均质性越强,孔隙结构越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