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60篇
  免费   650篇
  国内免费   543篇
电工技术   856篇
综合类   1007篇
化学工业   1772篇
金属工艺   800篇
机械仪表   923篇
建筑科学   1366篇
矿业工程   493篇
能源动力   414篇
轻工业   1207篇
水利工程   517篇
石油天然气   634篇
武器工业   61篇
无线电   148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13篇
冶金工业   473篇
原子能技术   134篇
自动化技术   1398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54篇
  2022年   230篇
  2021年   266篇
  2020年   272篇
  2019年   364篇
  2018年   342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634篇
  2013年   448篇
  2012年   530篇
  2011年   576篇
  2010年   581篇
  2009年   562篇
  2008年   553篇
  2007年   587篇
  2006年   657篇
  2005年   572篇
  2004年   514篇
  2003年   446篇
  2002年   401篇
  2001年   363篇
  2000年   371篇
  1999年   448篇
  1998年   410篇
  1997年   379篇
  1996年   360篇
  1995年   312篇
  1994年   339篇
  1993年   312篇
  1992年   301篇
  1991年   287篇
  1990年   294篇
  1989年   230篇
  1988年   83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77篇
  1984年   67篇
  1983年   58篇
  1982年   46篇
  1981年   56篇
  1980年   39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6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6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91.
地下工程中常遇到流变岩体中双线近距离隧道施工问题。隧道施工位移的预测和控制,特别是新建隧道的施工对既有隧道产生的影响,是工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流变岩体中深埋双圆形水工隧道的问题,笔者采用复变函数方法和Laplace变换技术建立了考虑施工过程时黏弹性应力、位移与弹性复位势之间的关系,然后运用黏弹性叠加原理得到了整个施工过程各个阶段围岩应力和位移全量和增量理论解答,并据此进行新建隧道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分析。为验证解答的正确性,对一算例进行了有限元解答和理论解答的比对,两者吻合很好。与数值与实验方法相比,本文解答可以较为便利地对岩体应力、位移进行参数分析,进一步可以指导工程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992.
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钢筋混凝土(RC)框架砌体填充墙结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对框架砌体填充墙结构破坏全过程进行了模拟,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可靠性。建立了200 mm厚的填充墙模型,分析不同开洞率、开洞位置、开洞形状对RC框架填充墙结构纵墙平面外抗震性能的影响,根据填充墙的等效应力云图和等效塑性应变云图,对模型的受力情况及填充墙的破坏形式进行分析,总结了开洞对填充墙平面外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洞率为10%,20%,30%,40%的框架填充墙模型中,开洞率越小,填充墙的平面外破坏就越接近脆性破坏; 开洞率为10%的填充墙框架尺寸不变时,开洞靠近框架柱开设,填充墙出现裂缝的层间位移角更小,发展更迅速; 开洞率为20%的填充墙框架尺寸不变时,开洞的高宽比越小,填充墙的边界裂缝和水平横缝出现的层间位移角越大。  相似文献   
993.
管道通径检测器是用来准确定位油气管道变形位置及变形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传统的接触式通径检测器探头易磨损、通过性能差等缺陷,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非接触式大位移多通道电涡流检测技术的新型管道通径检测器。本文重点介绍该新型通径检测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工作过程。研发的原理样机在DN159 mm管道中进行的拖拉试验结果表明,该检测器整体性能达到设计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取代接触式通径检测器。  相似文献   
994.
描述了精制结晶搅拌器减速机的故障,对减速机轴承选型进行了校核,分析得出减速机推力调心滚子轴承轴向安装不到位是造成故障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及建议。  相似文献   
995.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法熔炼出AlCoCrFeNi高熵合金,并在600℃、800℃、1000℃下进行了真空退火处理。利用XRD、SEM、EDS和电化学腐蚀试验对合金退火前后的微观组织以及在3.5%的NaCl溶液、0.5mol/L的NaOH溶液、0.5mol/L的H2SO4溶液中的耐蚀性进行了研究。组织分析表明合金在铸态和三种温度的退火态下均没有复杂结构的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生成;在铸态和600℃、800℃退火处理后合金均由简单的BCC结构构成,成树枝晶形态;在1000℃退火处理后,树枝晶消失,微观组织转变为短棒状的FCC析出相和BCC基体交替排列;在铸态及三种温度的退火态下,Co、Fe、Ni分布较均匀,Cr、Al存在一定的偏析,Al在铸态偏析最严重,Cr在800℃退火态偏析最严重。电化学腐蚀试验结果表明铸态和三种温度退火态的AlCoCrFeNi 合金在 3.5%的 NaCl 溶液和0.5mol/L 的 NaOH 溶液中的耐蚀性优良;在 3.5%的 NaCl 溶液中1000℃退火态的耐蚀性最好;在0.5mol/L 的 NaOH 溶液中,4种状态的合金耐蚀性相差不大;在 0.5mol/L H2SO4 溶液中,4种状态的合金都发生了钝化现象,1000℃退火态维钝电流密度最小,破钝电位最高,耐蚀性最好。  相似文献   
996.
采用射频反应磁控溅射法在Si(100)衬底上制备出纳米晶高熵合金FeCrCoNiMn氮化物薄膜,结合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电子显微探针(EPMA)、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原子力显微镜(AFM)及四点探针(FPP)研究了衬底温度(40、300、500℃)对沉积薄膜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微观结构和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衬底温度对高熵合金FeCrCoNiMn-N薄膜的形貌、组织结构和导电性能有显著影响。随衬底温度的升高,薄膜的表面粗糙度和颗粒/晶粒尺寸增大;与氮反应沉积后,含氮高熵合金薄膜中形成了Mn3N2、MnN、Cr2N和CrN金属氮化物,而Fe、Ni和Co元素则以Fe-Ni-Co合金相形式存在。不含氮合金薄膜其电阻率高达131.78mΩ·cm,加入氮沉积后,随衬底温度的增加,含氮薄膜的电阻率逐渐减小(6.14~0.43mΩ·cm),含氮合金薄膜的电阻率明显小于合金靶材的沉积膜,衬底温度500℃时薄膜的电阻率达到最小值0.43mΩ·cm。  相似文献   
997.
阐述了激光冲击金属表面残余应力形成机制的最新研究趋势。重点论述了激光冲击调控残余应力分布的宏观与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和微观分析研究中的主要问题。提出引入激光冲击诱导金属动态响应构建激光冲击工艺参数和表面残余应力分布之间联系是当前解决激光冲击定量调控残余应力的有效途径;同时指出以"Bragg衍射峰宽化"为桥梁将可深入探究材料表面纳米化与残余应力分布内在的对应关系及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对激光冲击强化工艺在航空航天、海工船舶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8.
刘博勋  蒋成约  陈坤  张伟 《机床与液压》2018,46(12):156-160
汽车主动式头枕能够在汽车追尾碰撞过程中有效地减小头枕和头部的间距,从而实现对车内乘员头颈部的保护作用。针对现有汽车主动式头枕装置的设计缺陷与不足,基于模块化设计方法,对主动式头枕机构进行创新设计,对该机构建立相应的运动学模型,并用UG/Motion模块对机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机构运动轨迹符合设计要求,运动过程无干涉发生,最后通过实物样机验证了本机构设计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999.
以溴酸根插层锌铝水滑石(Zn/Al-Br O3–-LDHs)为载体,与Br-等还原剂构建形成新型溴源体系。为实现溴源体系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控溴,对Zn/Al-Br O3–-LDHs中Br O3–的释放行为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温度、交换离子类型、p H值等因素对Br O3–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温度会加快Br O3–的释放,交换离子的交换性越强,Br O3–释放得越快,在p H值为9.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释放速率要比在p H值为4.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快。采用4种动力学模型对水滑石中Br O3–的释放过程进行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LDHs-Br O3–中Br O3–的释放行为符合Bhaskar方程,属粒内扩散控制过程。用LDHs-Br O3–/Br–构建的溴源体系合成了3,5-二溴-2-氨基苯甲酸甲酯,收率为94.7%,纯度为99.8%。  相似文献   
1000.
以咔唑为起始原料,通过硝化、还原、酰化合成了3,6-二(3-丙酰氯氨基)咔唑,再分别与4个含氮化合物进行烷基化反应,合成了4个具有不同取代基的3,6-二氨基咔唑衍生物,用1HNMR、13CNMR和ESI-MS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UV-Vis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和热变性实验研究了合成化合物与小牛胸腺(Ct)-DNA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化合物Ⅳa及Ⅳb作为DNA嵌入剂与Ct-DNA有较好的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