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篇 |
综合类 | 2篇 |
化学工业 | 21篇 |
机械仪表 | 7篇 |
能源动力 | 22篇 |
轻工业 | 1篇 |
水利工程 | 1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篇 |
冶金工业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装配工艺设计是飞机设计与生产制造之间的关键环节,智能装配工艺设计是实现飞机数字化装配到智能装配的支撑基础,随着设计端的发展向基于mbse(modeldsystemseninging,系统工程)的研发模式发展组件流程设计必须充分利用mbd(modelbasedefinition)设计模型信息、流程知识和现场测量数据来实现... 相似文献
32.
微通道流体物性对流动与传热影响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微矩形通道内单相层流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微矩形通道宽为50μ m,高为200μ m,工质采用去离子水.讨论流体热物性随温度变化对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并把实验数据、模拟结果和文献参考值比较.结果显示,恒热流边界条件下,由于热量加入导致流体温度沿流动方向升高,摩擦系数沿流动方向有递减趋鼢势.进口处的Nu数有最大值,在L*=0.2处降到最小值,之后又攀升到充分状态时的Nu数值.在充分发展段,Nu数保持不变.黏性耗散对热起始段的作用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33.
34.
针对低雷诺数下单相水流经矩形微通道时的流动特性和换热特性进行了试验和理论研究。试验工质为去离子水,微通道宽度为50μm,高度为200μm,雷诺数2.3~15.6。试验结果表明,在低雷诺数下的流动特性和传统理论存在偏差:矩形微通道实验压降值与阻力系数均大于传统理论值的预测,阻力系数的最大偏差为7.9%;Poiseuille数比传统理论预测值大6%;但当热流密度为2.5~15W/cm^2时,换热特性的试验结果与传统理论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35.
丁二烯,苯乙烯溶液共聚体系的偶联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n-BuLi为引发剂,THF/n-BuLi为80-300,在丁二烯、本乙烯负离子共聚体系中加入SnCl4或己二酸二乙酯(DEAP)进行偶联反应,研究了THF和偶剂用量、偶联反应温度和时间及共的不同链末端结构对偶联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SnCl4的偶联效率(51.6%)高地DEAP(43.8%),且该体系共聚物链末端结构时偶联效率无影响;SnCl4较佳的偶联反应条件为:50℃,30min,SnCl 相似文献
36.
37.
38.
微尺度下氢氧预混合气催化燃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空间气相和表面催化的详细化学反应机理,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对亚毫米燃烧器内的氧氧预混合燃烧进行模拟,在对催化燃烧模型进行试验验证的基础上,讨论不同反应模型的燃烧特性以及壁面材料和进口流速等对催化燃烧反应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表面催化反应会使壁面相邻位置空间气体内的OH质量分数降低,对该催化壁面临近区域的气相反应有所抑制;壁面催化反应与空间气相反应耦合进行时,燃烧效率可达到最大值;进口速度对出口排气温度的影响要大于对外壁面最高温度的影响,进口速度过高会导致燃烧效率降低;燃烧器材料的选择也对催化燃烧有着重要的影响,采用热导率较小的材料时,燃烧器壁面存在较高的温度梯度,燃烧器外壁面温度也较高,而采用热导率较大的材料时,壁面对进口端的气体预热作用增强,高温燃烧区域向入口端移动. 相似文献
39.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袭击了四川的北部山区,汶川、北川、青川这三个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城市受到了重创,特别是北川县受到了地震和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垮塌的双重打击。这次地震波及面宽,伤亡人数众多,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40.
集成电路测试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如何检测MCU类复杂大规模集成电路是测试的难点。文章以实际测试过的电路80C196KC为例,详细地介绍了“硬件学习法”生成测试码点的硬件构成和测试向量的采集方法。为实现对80C196KC丰富指令及各种寻址方式的完全测试,给出了测试指令的序列结构和数据结构。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生成测试向量、测试A/D转换器及直流、交流参数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