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0篇
建筑科学   11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无线电   2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为了提高速度建模及成像精度,在地下断块破碎、构造复杂的HW地区首次应用了井约束速度建模技术。该技术基于井数据指导和约束速度建模,通过不断迭代,提高速度场的精度。实际成像处理过程中通过使用该技术得到了HW地区准确合理的偏移速度场,基于该速度场的逆时偏移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成像效果,细节刻画更清晰,偏移深度更准确。该技术的应用一定程度提高了HW地区层位和断层的成像精度,苏北探区类似区块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2.
文章分析了电子仪器电磁干扰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使大众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的改变,这也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电力电子系统的现代化建设进度.电子仪器在社会生产中有着较为广泛的使用,不但对多个行业的生产效能产生了影响,还能够提升设备应用准确性.因此,电子仪器对于社会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电子仪器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会受到电...  相似文献   
33.
高邮凹陷阜三段岩性油藏勘探潜力较大,但因阜三段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环境,砂泥薄互层发育,阜三段地震反射特征的连续性差,反射能量弱,分辨率不够,常规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无法满足阜三段保幅成像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和应用曲波域保幅去噪、时变谱模拟反褶积两项关键技术,结合其他针对性处理技术,建立"三维一体"保幅处理框架...  相似文献   
34.
传统的地震资料拓频方法大多采用反褶积、反Q滤波等方法,对中高频进行补偿以拓宽地震频带,但上述方法在低频拓展方面效果不太理想。在压缩感知框架下,利用反射系数反演研究了在频带双向拓宽的基础上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方法。首先根据压缩感知理论,利用反射系数的稀疏性和地震资料的可压缩性,构造了稀疏规则算子约束下的目标函数;然后通过快速软阈值迭代法反演反射系数,利用反射系数频谱中的低频及高频成分补偿地震资料的频谱,实现地震资料频谱的重构;最终达到频带双向展宽以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目的。模型及实际地震资料测试结果表明,利用上述方法可同时对低频端和高频端进行双向拓宽,在不改变原始地震剖面特征的同时,可以使地震资料有效频带拓宽20 Hz以上,并且提高了地震资料识别薄储层的能力,为“两宽一高”地震资料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5.
基于GIS与遥感技术的某水电站库区蓄水淹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电站库区蓄水淹没分析是水电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本文基于GIS与遥感技术,运用ArcGIS系列桌面软件,以金沙江某库区流域为研究对象,实现了库区蓄水淹没分析与三维模拟。首先,应用ArcMap的三维分析模块、水文分析模块与空间分析模块进行库区流域的DEM提取:然后,在DEM的基础上,提取蓄水淹没范围并计算淹没区面积;最后,结合库区的DEM与遥感影像,使用ArcScene平台分别建立了库区蓄水淹没前后的三维模拟效果图。  相似文献   
36.
在印染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发现很多单位对收集的数据缺失分析,找不出问题所在。把折线图和E-P图应用于印染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发现这两种方法能够帮助印染企业在审核过程中发现在生产运行中存在的诸多深层次的问题,并找出原因,为提出解决方案提供依据,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利用FLAC数值模拟软件建立矿区具体工作面的开采模型,模拟研究了随着煤层的开采关键层初次破断前载荷的动态变化过程。根据对关键层载荷起控制作用的岩层的特征,借鉴关键层理论,提出\"载荷控制层\"概念,给出其定义和判断方法,并借助固支梁力学模型给出了一种计算关键层动态载荷的方法。研究成果揭示了关键层载荷的动态变化原因和上覆岩层载荷的传递机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关键层理论。  相似文献   
38.
汶川地震滑坡分布规律与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灾害,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本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地质工程、统计学等理论,以汶川地震滑坡为研究对象,开展人机交互解译、信息自动提取、失稳机制分析、分布规律分析、危险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成果:(1)采用震后多源遥感影像人机交互解译,结合野外调查验证方法,圈定出48 000多处地震滑坡,总面积约为711.8km2。应用GIS技术,建立了汶川地震滑坡及相关地形、地质等空间数据库。(2)基于不同遥感影像,采用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决策树等多种方法,对北川县湔江流域部分地区进行地震滑坡信息的提取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SPOT5影像,基于最大似然法分类方法与坡度的决策树方法所得结果最理想。(3)对一些源区被地表破裂穿过的滑坡进行野外调查,在分析其与地表破裂空间关系的基础上,初步提出这些滑坡的触发原因不单是地震动作用,而是断裂错动与地震动2种外力的综合作用,且断裂错动的影响甚至高于地震动。(4)分析汶川地震滑坡强度–频率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大光包滑坡与文家沟滑坡是汶川地震事件诱发的2个超大规模滑坡事件,除这2个滑坡及与其面积差小于0.1 km2的滑坡,汶川地震诱发的滑坡强频方程为y=-1.834 17x+12.369 1,其中,x为单体滑坡面积(m2)的常用对数值,y为滑坡面积大于该面积值的滑坡数量的常用对数值。统计滑坡空间分布与地震烈度、地震动加速度峰值PGA、岩性、地形等参数的关系,得出汶川地震滑坡易发因子内部级别。(5)分别采用确定性系数方法与证据权重方法,对汶川地震滑坡区域进行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证据权重方法略优于确定性系数方法。考虑了不同因子组合情况下的滑坡危险性,结果表明:地震烈度对地震滑坡的影响最大,而地形、地质、人类活动因素对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的影响较小。滑坡极高危险区与高危险区主要集中在一个沿发震断裂分布的带状区域内,表明地震滑坡受活动构造的控制作用强烈。(6)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2组模型训练样本和不同百分比(100.0%,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5.0%,2.0%,1.0%,0.5%,0.2%,0.1%)训练样本开展地震滑坡的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2组模型训练样本的滑坡危险性评价结果较接近;对于不同百分比训练样本,当训练样本百分比大于等于10%,尤其是大于30%时,评价结果稳定;当训练样本百分比小于10%时,评价结果出现较大异常。(7)以北川县湔江流域部分地区作为研究区,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基于3组不同的滑坡训练样本、两类与单类评价样本、Logistic函数与Hyperbolic函数等12种方法进行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应用于汶川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的结果不理想。(8)基于3组不同的滑坡训练样本,采用两类支持向量机与单类支持向量机评价模型以及线性函数、多项式函数、径向基函数、S型函数4类计算函数等方法(共24种),对北川县湔江流域部分地区进行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基于500个最大滑坡的点数据训练样本的两类支持向量机模型与径向基函数结果的正确率最高;在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中,两类支持向量机比单类支持向量机更科学;在核函数的选择上,径向基函数最优。  相似文献   
39.
复杂网络重叠社区结构的划分已成为复杂网络研究的一个热点,目前已提出了很多关于社区结构发现的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个体从众的演化算法ICEA,基本思想是由节点邻居组成的个体依概率进行从众和变异操作,用较短时间找到最优(或拟最优)模块度的社区划分,社区结构确定后利用邻居投票机制NV发现网络的重叠节点,完成重叠社区的划分。在真实网络的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的使用时间和划分结果都优于典型算法。  相似文献   
40.
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研究了纤维种类、纤维掺量以及砂率等3种因素对普通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纤维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砂率,其次是纤维掺量,纤维种类对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最小;纤维混凝土强度最优正交组合为玄武岩纤维、纤维掺量为0.3%、砂率为35%;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纤维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随着砂率的增加,纤维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纤维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并非呈单一的线性关系,可通过改变纤维掺量和砂率的方法,得到抗压强度相同而弹性模量不同的纤维混凝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