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12篇
电工技术   85篇
综合类   49篇
化学工业   69篇
金属工艺   16篇
机械仪表   32篇
建筑科学   148篇
矿业工程   16篇
能源动力   19篇
轻工业   305篇
水利工程   67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59篇
一般工业技术   46篇
冶金工业   10篇
自动化技术   5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研究分析38株分离自不同年龄人群粪便样品的长双歧杆菌的体外生物学特性,包括体外生长特性、糖发酵特性、产短链脂肪酸能力、胞外多糖产量和胞外多糖合成关键酶——pGT酶的序列比对以及进化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来源于不同年龄人群的菌株在生物学特性方面存在差异。婴幼儿来源的长双歧杆菌多数可以利用甘露糖,而成年人来源的菌株则多数不能利用甘露糖,并且婴幼儿源菌株的表面胞外多糖产量显著少于老年人来源的菌株。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婴幼儿源菌株的pGT酶C端氨基酸序列呈部分聚类趋势。  相似文献   
32.
为提高植物乳杆菌的增殖浓度,分别测定菌株在添加不同氮源、不同缓冲盐、不同浓度的MnSO4和不同促生长物质时菌株的生长浓度。结果表明,酵母类氮源是植物乳杆菌的最适氮源,缓冲盐在恒pH培养时对菌株生长无促进作用,锰浓度与最高活菌数呈正相关,在以酵母浸粉为氮源时植物乳杆菌培养不需要添加其他生长因子。进一步优化菌株的最适pH值和碳氮比,基于可耐受渗透压,优化恒pH培养和恒pH自动反馈补料培养基和培养工艺,得到各菌株的最适培养策略。3株菌的最适氮源添加量为40~45 g/L,MnSO4的最适添加量为0. 25 g/L,最适碳氮比为对数生长期生长速率被抑制时的碳氮消耗比。恒pH 5. 5自动反馈补料培养植物乳杆菌X1,活菌数达到4. 1×1010CFU/mL;恒pH 5. 5分批培养植物乳杆菌N8,活菌数达到2. 9×1010CFU/m L;恒pH 6. 0分批培养植物乳杆菌N9,活菌数达到6. 2×1010CFU/mL。该研究结果的应用将显著提高植物乳杆菌的工业化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3.
一种高温乳糖酶的酶学性质及对牛乳中乳糖的水解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对重组大肠杆菌产生的β-半乳糖苷酶学性质的研究表明,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PH值为7.0,在50℃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K^ ,Mg^2 ,Mn^2 等对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而重金属盐如Pb^2 ,Sn^2 ,Zn^2 ,Cu^2 等对酶活有一定抑制作用,对乳糖分解试验研究表明,该酶水解乳糖的能力较强,牛奶中添加2NLU/mL时,55℃保温水解2h可达到55%以上的水解率。  相似文献   
34.
耐热β-半乳糖苷酶相比酵母来源的中温乳糖酶用于低乳糖牛奶的生产具有潜在的优越性。在已将来源于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耐热β-半乳糖苷酶基因(bgaB)克隆入枯草芽孢杆菌得到重组菌WB600/pMA5-bgaB后,对此重组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重组菌WB600/pMA5-bgaB在发酵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可溶性淀粉和胰蛋白胨是重组菌生长和酶活表达的适合碳源和氮源。WB600/pMA5-bgaB适宜的摇瓶培养条件为接种量3%~5%,装液量30~50/250 mL(三角瓶),起始pH7.0,摇床转速220r/min。在7L反应器中进行分批发酵,研究表明,pH调控和溶氧控制对提高工程菌发酵产酶具有明显帮助,pH控制在7.0,溶氧控制在50%可提高发酵酶活;补料培养后菌体密度OD_(600)可达到47,酶活达到37.5U/mL,比在初始条件下提高了10倍。  相似文献   
35.
研究了乳固形物浓度对浓缩型酸乳酪(Labneh)品质的影响,对采用传统工艺制备的新鲜Labneh样品分别进行流变分析和感官评定。流变分析表明,浓缩型酸乳酪具有较强的弹性结构;随着乳固形物浓度的增加,浓缩型酸乳酪的硬度和粘性都会明显下降;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表明,其结构致密而均匀,而且酪蛋白颗粒的尺寸比对照组小;感官评定表明,当乳固形物浓度提高到接近质量分数15.50%时浓缩型酸乳酪细腻光滑、可涂抹性较理想。  相似文献   
36.
为筛选得到对变异链球菌及其生物膜形成具有抑制作用的益生菌,从健康及龋病病人口腔、健康人粪便以及新鲜菜叶等样品中分离出乳酸菌,从中挑选出12株对变异链球菌具有良好抑菌作用的菌株进行抑制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实验,并对这些菌株的共聚和自聚能力、自身生物膜形成能力、表面疏水性、酸碱电荷等性质进行测定。通过PCA综合分析得到一株性能优良的植物乳杆菌FB-T9,并探究了FB-T9在不同时期介导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为考察FB-T9在口腔环境中的生存适应性,对该菌粘附唾液包裹的羟磷灰石的能力和溶菌酶的耐受能力进行了体外分析。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FB-T9具有良好的抑制变异链球菌及其生物膜形成的能力,同时表现出较理想的自聚和共聚能力、表面疏水性质。菌体表面酸电荷较低、碱电荷较高,自身生物膜形成能力低。对唾液包裹的羟磷灰石的粘附率为32.93%,溶菌酶最高耐受质量浓度为1.2 mg/mL,说明植物乳杆菌FB-T9具有作为预防龋病的口腔益生菌的潜力。  相似文献   
37.
为研究国内外不同产地藜麦的成分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藜麦中脂肪酸及非极性小分子物质进行测定,并结合无监督模式的主成分分析和有监督模式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产地与成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藜麦中的脂肪酸组成相似,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其占总脂肪酸80%以上;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均在50%左右;小分子物质含量与产地相关性显著,D-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核糖醇为差异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38.
乳酸菌发酵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8种共计61株乳酸菌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乳酸菌发酵脱脂乳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力(ACE抑制活力),并探讨了ACE抑制活力与pH值、滴定酸度、蛋白水解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乳杆菌ACE抑制活力最强,双歧杆菌次之,链球菌、乳球菌、明串珠菌和片球菌ACE抑制活力很低。ACE抑制活力最高的是Lacto- bacillus helveticus 6024,发酵28 h后ACEI%可达到80%以上,其OPA指数可达到0.800以上,而球菌的ACE抑制活力和蛋白水解能力都很低,甚至检测不到。乳酸菌产酸能力做为一个单一因素与ACE抑制率没有明显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r_3=0.526),乳酸菌的蛋白水解能力与ACE抑制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r_3=0.938)。通过对2株产ACE抑制活力高的L.helveticus 6024和L.helveticus T16的研究发现,其共同特点是产酸能力和蛋白水解能力都很强。  相似文献   
39.
研究微波杀菌过程中蛋白质与核酸的变性程度及其与微生物致死率之间的关系,测定了微波加热过程中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蛋白质与核酸的“内源荧光”及残存菌数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当温度升高至50,55℃,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质和核酸“内源荧光”强度以及致死率均米发生明显变化;当温度升高至60℃时,大肠杆菌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内源荧光”强度以及致死率分别增加了44.4%,41.8%,33%,而此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增加了8.7%,9.0%,12%;当温度升高至65℃时,大肠杆菌增加程度分别为71.3%,70.2%,65%,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化程度分别为9.0%,10.6%,23%。随着微波加热温度的升高,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蛋白质与核酸的“内源荧光”强度变化且与致死率呈正相关,因此,胞内蛋白质与核酸变性是微生物微波致死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0.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了球杆菌比例、全脂乳浓度、发酵终点以及蔗糖添加量对中温发酵酸乳的风味和游离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以9个不同的酸乳工艺配方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研究了不同样品的感官特征和游离氨基酸,脂肪酸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PLSR)研究了感官结果和仪器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球杆菌比例和全脂乳浓度是影响奶香味酸味、游离氨基酸量,脂肪酸量的重要因素。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表明酸乳气味与脂肪酸相关性较强,而风味和余味与游离氨基酸相关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