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2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8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54篇
水利工程   8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提高小麦淀粉凝胶的冻融稳定性,研究了单硬脂酸甘油酯对小麦淀粉凝胶晶体结构、热力学特性及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X-射线衍射图显示样品中含有V-型结晶结构,说明单甘酯与淀粉结合形成了淀粉-单甘酯复合物;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显示,淀粉凝胶样品含有直链淀粉重结晶的熔融峰和淀粉-单甘酯复合物的熔融峰,复合物熔融焓显著小于淀粉凝胶熔融焓;经过5次冻融循环,小麦淀粉凝胶中淀粉分子发生了重结晶,淀粉凝胶的结晶度从15.37%增大至18.75%,而添加单甘酯形成复合物的淀粉凝胶结晶度从13.98%增大至17.35%;随着冻融循环增加,小麦淀粉凝胶中支链淀粉重结晶的熔融焓增加显著大于含复合物淀粉凝胶中支链淀粉重结晶的熔融焓增加,并且小麦淀粉凝胶硬度显著大于含复合物淀粉凝胶硬度。说明单甘酯与淀粉形成复合物能提高小麦淀粉凝胶的冻融稳定性。  相似文献   
32.
为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特性,利用γ-聚谷氨酸与大豆分离蛋白复合形成凝胶,采用激光共聚焦、质构仪和流变仪测定凝胶的微观结构、质构特性和流变性。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12 g/100 mL的大豆分离蛋白溶液与γ-聚谷氨酸复合比为10时,形成了尺寸较小且均一的球状空隙的凝胶,凝胶的持水性较强,凝胶具有较大的硬度,凝胶其黏弹性模量达到最大。γ-PGA与大豆分离蛋白复合能形成较好的凝胶并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强度。  相似文献   
33.
为了解细菌纤维素对淀粉凝胶老化的影响,利用快速黏度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测定添加不同量细菌纤维素的大米淀粉凝胶糊化特性、热力学特性、结晶性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细菌纤维素添加量的增加,大米淀粉糊化时崩解值、回生值、糊化焓值显著降低,显示细菌纤维素抑制了大米淀粉凝胶的短期老化;随细菌纤维素添加量的增加,大米淀粉凝胶老化焓值显著降低,而重结晶从13.26%降至7.93%,说明细菌纤维素抑制了大米淀粉中支链淀粉的重结晶;大米淀粉凝胶微观结构显示细菌纤维素的添加使大米淀粉凝胶的表面更加完整、结构更加致密。由此表明细菌纤维素对大米淀粉凝胶老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4.
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测定精米直链淀粉含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应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采用3种不同回归统计分析方法建立精米直链淀粉含量(AC)定量分析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用改进的最小二乘法(MPLS)、偏最小二乘法(PLS)和主成分回归法(PCR)进行校正时,校正标准误(SEC)、交叉检验标准误(SECV)分别为0.9524、1.2494(MPLS),0.9372、1.2426(PLS),1.2734、1.5828(PCR)。校正相关系数(RSQ)和交叉验证相关系数(1-VR)分别为0.9640、0.9383(MPLS),0.9654、0.9395(PLS),0.9362、0.9016(PCR)。由此可见,用PLS技术建立PC回归方程最佳。近红外透射光谱法作为一种快速而准确的定量分析手段,在米厂品质管理、人米品质分析和人米贸易检测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应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法测定稻米胶稠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5份稻米为样品,利用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仪,对样品进行光谱扫描,并利用化学法测定胶稠度.利用近红外定标软件,采用多种计量数学处理方法和不同的回归统计方法进行定标曲线的开发和比较,得到了稻米胶稠度测定的近红外分析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定标标准偏差(SEC)、交叉检验标准误差(SECV)和定标决定系数(RSQ)分别为:10.35、10.51和0.827 9.内部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结果表明近红外定量分析胶稠度有很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36.
为了研究甜菜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以及贮藏温度对其杀菌效果的影响,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甜菜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比较不同浓度甜菜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曲线变化的影响,并用Gompertz模型对其生长参数进行计算;分析10,37,42,45℃4个温度条件下甜菜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曲线影响的协同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甜菜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P0.05),最小抑菌浓度(MIC)为6.25 mg/m L。随着甜菜碱质量浓度的增高和温度的降低,可有效缩减抑菌时间。高于(42℃和45℃)或低于(10℃)最适生长温度条件下,甜菜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应用修正的Gompertz模型能较好地描述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甜菜碱不同质量浓度条件的生长动态并建立生长模型。甜菜碱质量浓度对最大比生长速率和延滞时间等动力学参数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该模型的建立对于今后甜菜碱作为天然食品防腐剂进行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为了解月桂酸对小麦淀粉黏滞性和质构特性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快速黏度分析仪和质构仪测定月桂酸和3种不同直链淀粉含量小麦淀粉混合体系的晶体结构、黏滞性和质构特性。结果表明:复合指数随月桂酸用量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小麦淀粉的晶体结构为A-型,淀粉和月桂酸复合后出现V-型结构吸收峰,结晶度随复合指数增大而增大;月桂酸显著影响小麦淀粉的黏滞性和质构特性,使小麦淀粉的最终黏度增大,热糊黏度、硬度和咀嚼性减小。1.5%的月桂酸与小麦淀粉复合程度最大,对淀粉黏滞性和质构特性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肉桂醛对猪肉糜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抑制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在不同温度(55、60、65和70℃)条件下,对添加不同浓度肉桂醛的猪肉糜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活细胞变化曲线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肉桂醛对其菌体形态的影响。结果在猪肉糜中添加肉桂醛能明显增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热失活速率,缩短热处理的时间,这种促进作用也随着肉桂醛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加强。在70℃下,添加有1.0%肉桂醛的猪肉糜样品在0.5 min之内可使得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活细胞的数目从9.03 Log CFU/g迅速减少到2.89 Log CFU/g,而未添加肉桂醛的对照样品则需要3 min。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肉桂醛处理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菌体变长,细胞色泽暗沉。结论肉桂醛能够显著改变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形态,降低其在猪肉糜中的热抵抗能力,因而加快了其热失活速率。本研究为肉桂醛在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安全控制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9.
食源性致病菌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扩增内标的构建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重实时荧光PCR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扩增内标(IAC)可用来指示其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假阴性检测结果。采用来源于人类腺病毒基因的一段序列设计IAC,并对其检测特异性、扩增效率以及与目的致病菌基因组DNA的抗干扰扩增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本IAC引物在供试菌株中均没有非特异性扩增结果,扩增效率达99.44%,而且对供试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p.)、大肠杆菌O157:H7(Escherichiacoli O157:H7)以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多重实时荧光PCR扩增没有任何干扰,在食源性致病菌多重检测技术的建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0.
研究37℃条件下不同浓度纳米和非纳米氧化镁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抑制作用,以及低温(4和-18℃)对纳米氧化镁抑菌作用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37℃条件下纳米氧化镁处理前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37℃条件下,纳米氧化镁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菌效果随着纳米氧化镁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中性缓冲溶液中纳米氧化镁仍具有抑菌效果,但同浓度的非纳米氧化镁以及与纳米氧化镁同pH的碱性条件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均无显著的抑制作用,因而推测纳米氧化镁的纳米材料特性是其抑菌的主要因素。在低温条件下,对照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4℃条件下能缓慢生长,-18℃条件下呈现下降趋势,添加纳米氧化镁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37℃条件下的扫描电镜结果显示,1.5 mg/m L纳米氧化镁处理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菌体有所变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