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8篇
综合类   22篇
化学工业   23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25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马来酸双聚乙二醇单甲醚酯合成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马来酸酐与聚乙二醇单甲醚合成马来酸双聚乙二醇单甲醚酯,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试验确定在自制复合催化剂条件下,当聚乙二醇单甲醚∶马来酸酐摩尔比为2.1-2.15∶1时,控制温度100-110 ℃,选用反应物质量4倍的甲苯作为带水剂,合成的马来酸双聚乙二醇单甲醚酯产率可以达到98%.  相似文献   
12.
共聚改性型聚羧酸减水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羧酸减水剂分子最基本的结构单元为聚乙氧基(-OCH_2CH_2-)、羧基(-COO-),通过引入其它活性基因可以优化其的性能。在保持主要分子结构不变的情况下,选择适当的改性剂A、B、C,通过接枝共聚,引入不同功能的官能团,可以明显改善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引入10%的改性剂A可以明显提高减水率,抑制流动性损失;引入5%的改性剂B,可以明显抑制高C_3S水泥水化,增加流动保持性;引入2%改性剂C可以明显提高减水剂的引气、保水性能  相似文献   
13.
聚羧酸减水剂侧链密度对水泥早期水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减水剂作用下水泥浆体的流动性、凝结时间、Ca2 浓度、化学收缩、XRD的研究分析,讨论了减水剂侧链上羧基(-COOR)和聚氧乙烯基(-OC2H4-)的相对密度对水泥早龄期水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侧链上聚氧乙烯基密度的增大,凝结时间延长,水泥浆体的流动性增大,分散效果增强,而分散保持性逐渐减小:当n(-COOR):n(-OC2H4-)=1:3时,水化1 min和1h的水泥塑性浆体溶液中的Ca2 浓度呈现较高值,水泥净浆早期化学收缩相对最大;1 d及28 d的硬化浆体的XRD分析结果也显示,当n(-COOR):n(-OC2H4-)=1:3时,Ca(OH)2衍射峰最明显,水泥颗村水化充分.因此,合理地控制-COOR与-OC2H4-的摩尔比,可以提高聚羧酸减水剂的分散性及分散保持性,调整水泥的凝结时间及早期的化学收缩特性.  相似文献   
14.
新型聚羧酸类混凝土减水剂中间大分子单体合成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讨论聚羧酸类减水剂的中间大分子单体——聚乙二醇单丙烯酸酯(PEA)的合成:通过对聚乙二醇与丙烯酸在不同摩尔比、催化剂、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试验条件的研究,确定了醇酸摩尔比为1:1.2、反应温度为85~90℃和丙烯酸全连续滴加的酯化工艺:采用自行合成的CHJ-1和CHJ-2催化剂,在用量为1%时.制得酯化率在95%左右的理想酯化产物PEA。  相似文献   
15.
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有机碳吸附(TOC)、饱和吸水率以及净浆流动性等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粘土矿物与聚羧酸减水剂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聚羧酸减水剂的侧链可进入粘土矿物蒙脱石的层间,发生插层反应,即层间吸附,而其侧链结构不进入伊利石、高岭土、海泡石等粘土矿物的层间,仅发生表面吸附,且吸附量大小为蒙脱石>高岭土>海泡石>伊利石;饱和吸水率试验显示,粘土矿物的饱和吸水率大小为蒙脱石>高岭土>海泡石>伊利石;流动度试验表明,粘土矿物对水泥-减水剂体系净浆流动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蒙脱石影响程度最大.由此可知,粘土矿物对自由水和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是造成流动度损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聚羧酸系高性能混凝土减水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测定自行合成的PCM-23减水剂的吸附量、ξ电位、净浆流动度、混凝土性能等,结果表明。该产品具有高分散能力、高保坍性等特点,掺量为1.2%时减水率可达30%,1小时坍落度几乎不损失,产品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NS)对于水泥-粉煤灰体系的氯离子固化能力的影响.同时,采用相应的测试方法分析了NS对于氯离子固化不同因素的影响:采用MIP和抗压强度评价了氯离子阻迁能力;使用XRD和DTG分析了水泥中的氯铝酸盐含量;采用NMR和EDS测试表征了C-S-H凝胶含量和Ca/Si比.实验结果表明,0.5%掺量的NS可以提升氯离子固化率;而高于1%后,将导致氯离子固化率下降.根据微观测试结果,NS加入水泥-粉煤灰体系,其积极作用在于:增加C-S-H凝胶含量,降低孔隙率,即改善物理吸附和阻迁;消极作用在于:阻碍氯铝酸盐的生成,降低C-S-H凝胶的钙硅比,即降低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8.
纳米碳化钨粉的制备及其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固定床化学气相法存800℃碳化纳米α-W粉体制备成功晶粒尺寸为15nm左右的纳米WC粉体。用XRD分析测量了不同退火温度下纳米WC的晶粒尺寸。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升高,纳米WC粉体的晶粒尺寸随之增大,从原始晶粒尺寸15nm长大到1500℃时的47nm。同时在不同升温速率下测量纳米WC粉体的DSC曲线,并由Kissinger方程求得其晶粒长大激活能为3.494eV。  相似文献   
19.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variations of lithium slag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by three different ways such as physical, chemical activation, physical-chemical combined activation. Mechanisms of the cementitious properties and hydration process of lithium slag composite cement were studied by XRD and S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pecific surface area increased from 254 to 700 m2/kg while median particle size decreased from 14.97 to 8.45 um with the increase of grinding time. Physical, chemical activation and combined activation improved the strength and hydration degree of lithium slag composite cement. Compared with original lithium slag, the flexural strength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mortars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grinding time. A higher strength of the cement with the lithium slag was attained; The sample with 10% lithium slag got the highest strength when the grinding time was 10 min;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was higher than OPC at 28 days, which increased by 12.3%. When the Na2SO4 content was 0.6%,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increased by 1.4%; when the Al2(SO4)3·18H2O content was 0.4%,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increased by 5.8% at 28 days. Compared with the late strength, the improving degree of early strength was larger with the incorporation of activator. The results of XRD and SEM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it is also evident that lithium slag composite cement hydration products were mainly AFt, Ca(OH)2, Ca SO4·2H2O, and C-S-H gel.  相似文献   
20.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不同温度作用后,混凝土内部形貌和物相组成变化;采用NEL法研究了温度作用对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多因素作用下的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理论模型和碳化残量模型进行高温后结构服役寿命预测.温度作用3 h,基于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服役寿命预测结果表明:200 ℃时服役寿命无明显变化,300 ℃、400 ℃时服役寿命约降低60%、90%左右;基于碳化的服役寿命预测结果表明:200 ℃时服役寿命无变化,300 ℃时服役寿命降低72.4%;400 ℃以上时,服役寿命为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