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1篇
金属工艺   12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5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赖朝彬 《江西冶金》2007,27(4):8-11
结合新钢板坯动态轻压下连铸机设备和工艺的特点与要求,采用射钉法测量不同工艺条件下铸坯的凝固壳厚度,并将测量结果与国外热跟踪模型进行了综合验证,同时,与离线模型进行了交互验证.结果表明,在设备与喷淋状态保证的前提下,模型精度可以满足轻压下工艺过程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52.
电炉渣在NH4Cl溶液浸出过程的自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炉渣在NH4Cl溶液中的浸出过程,重点研究了电炉渣粒径、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NH4Cl浓度对Ca2+浸出率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带有自阻系数的反应过程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电炉渣中钙离子的转化率随着浸出温度和氯化铵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浸出反应过程的自阻系数为1.0307-1.0617,反应过程的活化能约为15.046 kJ/mol,表明该实验条件下电炉渣在氯化铵溶液中的浸出反应过程控速机制为扩散控速.  相似文献   
53.
晶内铁素体及其组织控制技术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晶内铁素体的组织特点以及晶内铁素体组织对钢材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出晶内铁素体能显著提高钢的冲击韧性。详细阐述了晶内铁素体的形核机理,分析表明目前晶内铁素体形核机理仍不够完善,尚未形成统一的机制。同时介绍了钛氧化物、MnS、稀土氧化物等促进晶内铁素体形核的夹杂物,指出含Ti复合夹杂物是理想的晶内铁素体形核核心。最后分析了夹杂物尺寸、冷却速度对晶内铁素体形核的影响,并简述了一些晶内铁素体组织控制技术,结果表明Ti-B 处理、Ti-Mg处理效果优于单独的Ti处理。  相似文献   
54.
 针对亚包晶钢板坯连铸结晶器内经常出现的严重液面波动问题,从机制认识出发,进行了工艺试验研究。指出液面驻波和二冷区坯壳的非稳定鼓肚是导致结晶器液面波动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整亚包晶钢的化学成分,使其碳含量与实际包晶点的计算值接近,并适度增加二冷前区的冷却强度,可有效抑制液面波动。结果表明,亚包晶钢连铸突出的液面波动是因为其不均匀坯壳生长所造成的非稳定鼓肚。亚包晶钢实际碳含量距包晶点越近,相变收缩比例越小,坯壳厚度不均匀度以及后续坯壳非稳定鼓肚量的变化也将越小,有助于减小液面波动程度。  相似文献   
55.
习小军  赖朝彬  干磊  邓志豪  彭园龙 《钢铁》2016,51(11):26-29
 采用立式管式炉制备得到含Ce2O3锰铁脱磷渣系,分别利用HCT-2综合热分析仪和RTW-10型熔体物性仪对渣系的熔化性质和黏度进行测试分析。研究表明,碱度为1.05时,渣系的开始熔化温度和完全熔化温度随[w(Ce2O3)]的增加而升高,其最大值分别为1 121.6和1 282.1 ℃;碱度为0.97时,渣系的开始熔化温度和完全熔化温度随[w(Ce2O3)]的增加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当[w(Ce2O3)]为3时出现最小值,分别为1 008.8和1 148.5 ℃。渣系的黏度值随[w(Ce2O3)]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当[w(Ce2O3)]为3%时,黏度值最小。在碱度为1.05和0.97的脱磷渣系中,黏度最小值分别为0.378和0.308 Pa·s。因此,[w(Ce2O3)]为3%时的锰铁脱磷渣系具有良好的熔化及流动特性。  相似文献   
56.
通过微合金化成分设计,2 t中频感应炉-680 kg锭-锻轧-φ94 mm×5.2 mm管-冷拔至φ89 mm×5.0mm管-880℃正火的中间试验,和50 t EBT EAF-LF-VD-210 mm×280 mm方坯连铸-轧成φ75 mm管坯-穿孔成φ75mm×5.5mm毛管-冷拔φ70.2mm×5.05mm管-880~890℃正火工业生产,成功开发XGZT850高强韧性非调质钻探钢管(/%:0.35~0.41C,0.20~0.40Si,1.4~1.70Mn,≤0.010P,≤0.010S,0.40~0.60Mo,0.04~0.10V,0.03~0.05Ti)。检验结果表明,钢管的抗拉强度1 029MPa,屈服强度931MPa,伸长率达到13.5%;组织为细小均匀的粒状贝氏体;拉伸断口为韧性断口的特征,冲击断口为准解理+韧性断口。该高强韧性非调质钻探钢管性能满足用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57.
通过采用几何相似比0.29:1的水模型和数学模型分别对(a)湍流抑制器和挡墙+坝(原结构),(b)湍流抑制器,挡墙+坝和过滤器,以及(c)湍流抑制器,挡墙和过滤器3种结构两流板坯连铸中间包钢液流场、温度场和夹杂物运动轨迹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原中间包结构(a)活塞区体积偏小,死区体积偏大;加入通道式钢液过滤器(b)后短路流基本消失,中间包死区减小6.83%,钢液的平均停留时间由287.04 s延长至373.76 s,有利于夹杂物的上浮去除,且过滤器的加入对钢液的温降影响不大;用钢液过滤器代替挡坝(c)后优化效果最为明显,中间包钢液平均停留时间由287.04 s延长至404.26 s,峰值时间由原来的95,4 s延长至190.8 s,死区体积由36.10%减小至8.76%。  相似文献   
58.
利用Ge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海洋平台用钢(E690)进行了单道次压缩试验,分析了变形温度、变形量和变形速率对E690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温度是影响奥氏体晶粒度的主要因素,且随变形温度的增加,变形速率的减小,及变形量的增加,奥氏体晶粒更细小均匀。优化热轧工艺参数为变形温度950 ℃,变形量50%,变形速率0.1 s-1,晶粒度可达到9.7级。  相似文献   
59.
连铸板坯二次枝晶臂间距对中心碳偏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余钢铁公司生产的1 900 mm×250 mm板坯,通过测量不同拉速、二冷比水量、过热度等工况条件下铸坯的二次枝晶臂间距,确定不同连铸工艺参数条件对二次枝晶臂间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次枝晶臂间距越大,渗透率越高,中心碳偏析越严重.  相似文献   
60.
利用俄歇电子能谱仪对硼微合金化钢解理断面及延性沿晶断面进行了分析,发现硼在晶界有超过300倍的极强偏聚能力,偏聚量高的地方硼的原子百分数可达38.65%。热力学分析可知,BN析出温度高,优先析出可抑制Al N析出。利用扫描电镜对常温态硼微合金化钢铸坯试样观察,发现BN仅从铁素体析出,晶界和晶内均有尺寸在2~5μm的析出物;经高温加热淬火,发现BN多与Mn S形成复合析出物,并且BN以Mn S为核心进行形核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