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938篇 |
免费 | 2247篇 |
国内免费 | 169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024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2754篇 |
化学工业 | 4734篇 |
金属工艺 | 2349篇 |
机械仪表 | 3165篇 |
建筑科学 | 3370篇 |
矿业工程 | 2103篇 |
能源动力 | 837篇 |
轻工业 | 3800篇 |
水利工程 | 1488篇 |
石油天然气 | 2204篇 |
武器工业 | 548篇 |
无线电 | 347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591篇 |
冶金工业 | 1500篇 |
原子能技术 | 485篇 |
自动化技术 | 34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5篇 |
2023年 | 1180篇 |
2022年 | 1277篇 |
2021年 | 1541篇 |
2020年 | 1268篇 |
2019年 | 1440篇 |
2018年 | 1379篇 |
2017年 | 689篇 |
2016年 | 827篇 |
2015年 | 1016篇 |
2014年 | 2443篇 |
2013年 | 1673篇 |
2012年 | 1874篇 |
2011年 | 1949篇 |
2010年 | 1869篇 |
2009年 | 1839篇 |
2008年 | 1739篇 |
2007年 | 1711篇 |
2006年 | 1687篇 |
2005年 | 1524篇 |
2004年 | 1430篇 |
2003年 | 1251篇 |
2002年 | 1081篇 |
2001年 | 988篇 |
2000年 | 888篇 |
1999年 | 716篇 |
1998年 | 606篇 |
1997年 | 470篇 |
1996年 | 590篇 |
1995年 | 562篇 |
1994年 | 558篇 |
1993年 | 354篇 |
1992年 | 363篇 |
1991年 | 359篇 |
1990年 | 382篇 |
1989年 | 367篇 |
1988年 | 230篇 |
1987年 | 221篇 |
1986年 | 167篇 |
1985年 | 169篇 |
1984年 | 161篇 |
1983年 | 171篇 |
1982年 | 113篇 |
1981年 | 108篇 |
1980年 | 68篇 |
1979年 | 46篇 |
1978年 | 23篇 |
1964年 | 12篇 |
1959年 | 15篇 |
1957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872.
由中国通信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光学学会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举办,北方交通大学光波技术研究所等单位承办的第六届全国光纤通信学术会议于1993年10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北方交通大学隆重召开。 来自全国各地280名代表云集一堂,展示成就,交流经验,研讨学术问题。会议共收到272篇论文,经专家评审,将其中238篇论文按5个专题编排成册。 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副部长、邮电部副部长、北京市科委主任等领导参加了开幕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叶培大教授致开幕词。进行大会报告的有:钱宗珏教授的“我国光纤通信发展趋势”;同炳琨教授的“光电子技术研究的进展”;赵梓森教授的“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到会介 相似文献
873.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十里加汗区带上古生界高产气层与低产气层、(含气)水层共存分布,目前对其气水分布的特征、规律及影响因素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进程。为此,统计分析了该区上古生界地层水的矿化度、pH值及离子含量等数据,发现该区地层水水型基本为CaCl_2型;进而利用钻井岩心、录井、测井及分析测试等资料,结合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分类评价结果,厘清了地层水的成因、类型、控制因素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建立了该区气层、水层和干层的测井识别图版,明确了储层流体的赋存状态与分布规律。结论认为:1 CaCl_2型地层水指示该区地层封闭性好,有利于天然气聚集成藏;2该区储层流体存在自由水、毛细管水和束缚水3种赋存状态,自由水主要分布在区带西部,束缚水主要分布在区带东部,而毛细管水则在全区普遍存在;3将所建立的测井识别图版在该区锦86等井进行了应用,识别结果与试气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识别图版能够有效识别气水层。 相似文献
874.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霸县地区是地热资源富集区,其以"雄县模式"为示范引领,成功打造了中国第一个"无烟城"。为指导下一步地热能的勘探开发,基于大量油田钻井实测温度和压力数据,对该区现今地温梯度及温度、压力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了温压场与地热资源的关系。结果表明:(1)该区现今地温梯度介于21.8~73.5℃/km,平均值为33.5℃/km;(2)霸县地区地层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其平面变化特征与地温梯度展布特征相似,两者都与基底起伏形态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对于同一深度,牛驼镇凸起温度最高,而廊固凹陷和霸县凹陷则较低,牛驼镇凸起北部、霸县凹陷中部及廊固凹陷中东部普遍存在高异常温度区,是潜在的地热资源有利开发区;(3)霸县地区现今地层压力以常压、弱超压为主,其平面分布规律随深度变化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廊固凹陷南部和霸县凹陷南部在深度4 000 m处普遍发育中—强超压带,在开展下一步的地热能开发时需要格外注意。 相似文献
875.
利用基础地质、钻、测、录井及三维地震资料,结合相干分析技术,对渤海湾盆地垦东地区断裂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断裂对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NNE、NEE、NWW走向断裂体系,受郯庐断裂早期活动影响,研究区断裂活动具有古近纪“西强东弱”、“南强北弱”,新近系“西弱东强”、“南弱北强”的特点。不同成因类型断裂对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不同,拉张型断裂主要形成简单断块型圈闭,张扭(扭张)型断裂形成复杂断块和断层—岩性圈闭,压扭型断裂形成背斜构造圈闭;断裂对储层的控制,表现在储集砂体临近张性断层、远离扭性断层发育的一般规律;拉张型、张扭(扭张)型断层和压扭型断层封闭性依次增强,油气一般在封闭性较强的油源断层附近富集。 相似文献
876.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高家河三维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八段为例,阐明了利用地震信息研究沉积体系平面分布特征的方法。研究表明,岩石物性是地震资料进行沉积学解释的基础。基于90°相位地震数据体,利用时频分析技术,分析砂层地震反射频率;结合地震滤波,压制砂层地震干涉作用。地质、测井及地震相结合,对不同主频的地层切片进行沉积学解释,该方法有助于提高预测沉积体系的精度。研究区三角洲前缘亚相是盒八段的主要沉积亚相,其主要沉积微相为具有较大规模的2条分流河道。一条水下分流河道呈南东-北西向,沿S228、S232、S204、S205、Yq2和S216井展布;另一条分流水道近东西向,沿Y218、S222、Y120和S226井分布。这些水下分流水道充填砂体自然伽马曲线呈钟形、齿状钟形或箱形,在地层切片上表现为中、强能量带状反射模式。此外,一较小规模水下分流河道见于研究区西缘S212、Y217、S211、S210、S246及S247井区,在地层切片上表现为中弱能量蠕虫状、小斑块地震反射模式。 相似文献
877.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以大型溶洞、溶蚀孔洞及裂缝为主要的储集空间,具有非均质性强、缝洞结构复杂的特点,气驱是该类油藏重要的开发方式之一。为探索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气驱动态特征、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及规律,建立二维典型缝洞可视化模型,研究不同类型剩余油启动效果,并结合氮气驱物理模拟驱油效果定量对比,分析氮气驱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氮气驱可进一步启动水驱未波及区域的剩余油;氮气驱效果及油、气、水流动特征受到溶洞充填方式、原油粘度和底水能量等因素影响,溶洞充填方式主要影响流体的渗流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扩大氮气驱波及范围;原油粘度和底水能量影响氮气和底水的相互作用,改变压力场的分布;在强底水作用下,水窜更为明显,但能改善氮气驱效果,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878.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以大型溶洞、溶蚀孔洞及裂缝为主要储集渗流空间,连通方式复杂,非均质性强。CO_2吞吐及CO_2驱替可通过补充地层能量及溶解降粘作用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是一种有效的开发方式。根据现场地质资料,设计并制作室内三维仿真物理模型以模拟典型缝洞油藏单元,通过室内实验模拟CO_2吞吐及CO_2驱替过程,分析生产动态,考察高、低部位井CO_2吞吐的增产效果,并对比高、低部位井CO_2吞吐与驱替对采出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气替油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底水与次生气顶间的相互作用及井位优势,高部位井CO_2吞吐比低部位井CO_2吞吐采收率高16.09%;利用吞吐与驱替过程中不同的气体控制范围,高、低部位井CO_2吞吐采收率比CO_2驱替采收率分别高8.07%和5.01%,CO_2吞吐效果优于CO_2驱替效果。 相似文献
879.
一、概述以上各节已经介绍了许多不同的接口芯片、接口电路及其应用。可见,μP/μC的接口及应用并不十分困难,特别是对硬件比较熟悉的人更是如此。但随着问题复杂性的增加,当需要处理的外设增多时,接口元件也就随之增多,结构复杂将会引起体积庞大,可靠性及μC应用效率下降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厂商采用LSI技术,为本厂的μP制造了多种类型的通用接口芯片,以求把在接口中所需要的硬件减少到最低限度。这种芯片本 相似文献
880.
一、单键或单刀多投开关与μP之接口最简单的按键开关与μP三联接图见图2—1所示。为了记忆开关X_1或X_2的状态,可以采用两个J—K触发器或双稳态触发器等记忆元件,先把状态存下来,等待μP来取用。图2—1中J—K触发器之清零端(CLR),双三端门IC1均为负跳触发。IC2、IC3、IC4为8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