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54篇
  免费   2229篇
  国内免费   1676篇
电工技术   3003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703篇
化学工业   4709篇
金属工艺   2340篇
机械仪表   3128篇
建筑科学   3320篇
矿业工程   2078篇
能源动力   837篇
轻工业   3770篇
水利工程   1479篇
石油天然气   2158篇
武器工业   545篇
无线电   344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73篇
冶金工业   1494篇
原子能技术   471篇
自动化技术   3405篇
  2024年   393篇
  2023年   1169篇
  2022年   1268篇
  2021年   1405篇
  2020年   1255篇
  2019年   1431篇
  2018年   1363篇
  2017年   685篇
  2016年   819篇
  2015年   1011篇
  2014年   2436篇
  2013年   1661篇
  2012年   1859篇
  2011年   1940篇
  2010年   1862篇
  2009年   1825篇
  2008年   1729篇
  2007年   1692篇
  2006年   1680篇
  2005年   1520篇
  2004年   1422篇
  2003年   1247篇
  2002年   1076篇
  2001年   984篇
  2000年   879篇
  1999年   706篇
  1998年   587篇
  1997年   471篇
  1996年   583篇
  1995年   558篇
  1994年   556篇
  1993年   352篇
  1992年   363篇
  1991年   355篇
  1990年   374篇
  1989年   365篇
  1988年   229篇
  1987年   218篇
  1986年   167篇
  1985年   167篇
  1984年   159篇
  1983年   167篇
  1982年   111篇
  1981年   106篇
  1980年   67篇
  1979年   45篇
  1978年   23篇
  1964年   12篇
  1959年   15篇
  1957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热干扰特性是影响微热板气体传感器阵列热结构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讨微热板阵列传感器单元之间的热力学特性关系,设计并制备了具有独立式加热功能的热隔离结构4单元微热板气体阵列,传感器阵列单元由Al N陶瓷衬底、Pt膜电极组成,为提高加热效率,阵列单元中间加热区采用激光微加工刻蚀热隔离通孔设计,与边缘形成微梁连接结构。利用有限元法对传感器阵列结构进行了热干扰仿真分析,验证了热隔离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给出了4种热干扰测试模式,并进行了热干扰特性测试分析,给出了4单元之间的热干扰规律曲线,得出传感器单元功耗300m W时最大干扰温度达169.6℃,最小热干扰温度84.7℃。热隔离通孔设计可有效降低传感器单元热传导损耗,热干扰分析对微热板传感器阵列的热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在某种车用空心六角头杆件的挤深孔工序中,负责成形深孔的芯模受力极大,表面磨损严重、失效快。为解决该问题,基于经典的粘着磨损理论,通过Deform11.0软件,研究了5种不同结构的芯模的挤压过程,对比了芯模表面的最大磨损深度和严重磨损面积,结果发现同等条件下锥面芯模的寿命更长。以降低磨损为目的,通过正交试验对锥面芯模的尺寸参数进行了优化,同时研究了不同涂层对芯模表面的降磨损作用,结果表明在TiAlN涂层的降磨损效果更好。采用改进后的芯模进行零件的深孔成形,孔的成形质量较好,芯模寿命为原来的2.48倍。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提高炭气凝胶材料电磁吸波性能。方法 以氢氧化钠或氨水为共沉淀剂制备不同尺寸的Fe3O4颗粒,并加入间苯二酚-甲醛溶液的预聚物中,充分搅拌后快速凝胶,经老化、超临界干燥、碳化等工艺制备Fe3O4/炭气凝胶复合材料。利用SEM、TEM、激光粒度分析仪、比表面及微孔分析仪、振动样品磁强计对Fe3O4及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静磁性能进行表征,并对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进行分析。结果 Fe3O4/炭气凝胶复合材料具有丰富的三维网络结构,Fe3O4颗粒在炭气凝胶中呈离散性分布。Fe3O4颗粒粒径越小,Fe3O4/CA的饱和磁化强度越大,75 nm-Fe3O4/CA的饱和磁化强度最大,达到29.26 emu.g–1;当Fe3O4粒径为75 nm时,复合材料在厚度为2.1 mm时的最小反射损耗值可达–52.43 dB;当Fe3O4粒径为120 nm时,复合材料在厚度为2.5 mm时的有效吸收带宽高达6.98 GHz。结论 Fe3O4纳米颗粒粒径对复合材料介电损耗能力和阻抗匹配有显著影响,进而影响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大粒径的Fe3O4颗粒会破坏炭气凝胶的三维导电网络结构,从而降低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能力。小粒径的Fe3O4颗粒可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阻抗匹配性能。  相似文献   
994.
采用喷雾干燥+射频等离子体球化法制备NbMoTaWZr-HfC球形粉末,并对粉末的宏观特性、物相组成和微观组织形貌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粉末形状为球形,粒度范围为13.31~32.11μm,D50=19.62μm。粉末球形度、流速和松装密度分别为0.98、0.198 s/g,7.20 g/cm3。球化后粉末由体心立方(bcc)固溶体+ZrO2+HfC物相组成,其内部组织为枝晶和胞状晶混合组织。球化后粉末颗粒整体成分均匀,但在枝晶微区存在元素偏析,其中W、Mo、Ta等高熔点元素在枝晶臂富集,Nb、Zr等低熔点元素在枝晶间富集,而Hf元素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995.
文章以西安地区居住建筑活动式外遮阳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Energy plus软件建立遮阳研究模型,分别调整外遮阳类型及构造参数,模拟出不同工况下模型的夏季空调能耗,根据模拟数据,提出适合于西安地区居住建筑的外遮阳设置策略。根据模拟数据显示,西安地区在西向房间设置横百叶遮阳能够大大降低夏季的空调能耗,同时又兼顾房间的自然采光,当遮阳特征值在1~2,百叶控制角度在30°~45°之间时,遮阳能够取得较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996.
贯彻新发展理念需要解决城镇化中要素投入的结构失衡与比例失调问题,文章利用浙江省2002—2014年地级市的数据,采用离差系数最小化模型对浙江省城镇化核心要素的协调度进行评价。结果发现:浙江省城镇化核心要素经历了失调阶段、过渡阶段和协调阶段,核心要素的协调度逐步上升。2006年以来土地城镇化速度放缓与公共品供给加速推动了,协调度上升,2012年以前协调度逐年上升。无论是综合协调度,还是单要素投入水平都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化,浙东北地区的城市普遍要优于浙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997.
利用小功率脉冲激光-TIG电弧复合焊在2mm厚度的不锈钢上进行堆焊,研究脉冲激光束(持续时间4 ms、峰值300 W、频率15 Hz)对电弧形态、熔池行为和焊缝成形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激光加入后,电弧中心高温区发生膨胀,并将电弧阳极斑点稳定在激光斑点处,TIG电压发生升高。当脉冲激光作用到熔池上时,熔池液态金属迅速向后方流动,熔池长度迅速增大;激光脉冲消失1ms后,熔池长度才开始逐渐减小,2 ms后液态金属向前回流,致使焊缝表面形成了鱼鳞纹,改善了焊缝表面成形。激光-TIG电弧复合焊的熔深是TIG焊的1.77倍,是激光焊熔深的2.6倍。而在相同熔深下,复合焊接速度比TIG焊提高了50%。  相似文献   
998.
新中式园林景观赋予给园林景观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但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还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新型材料完成景观设计,把传统古典园林实现全新的演绎。  相似文献   
999.
太阳能利用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降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太阳能利用技术与建筑一体化也是世界各国积极研究的内容之一。本文以新型原竹龙骨组合结构绿色住宅体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类建筑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措施。首先通过结合原竹龙骨结构体系提出了适宜于该体系的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之后利用Energyplus软件建立了典型模型,对已确定的各太阳能利用措施进行了优化研究,分析了利用太阳能的最佳方式,从而为原竹龙骨组合结构这一新型住宅结构体系的被动式太阳能一体化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研究陕西省雷电地闪次数的时空分布以及雷电流幅值的变化特征,为防雷工程设计提供参考,根据陕西省2012-2017年雷电定位系统监测的相关数据对该地区雷电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为了了解配电线路感应雷过电压的影响因素,采用MODELS语言结合ATP软件,进行了感应雷过电压影响因素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地闪2017年约有21万余次落雷,整体呈现南北部地闪密度高,中部地闪密度低的趋势;雷暴天气主要集中在7、8月,中值电流为32 kA,雷电流幅值在16~40 kA的比例较大;感应雷过电压随着雷电流幅值的增加而增加,同时雷击点位置和杆塔高度也对感应雷过电压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