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3篇 |
化学工业 | 19篇 |
金属工艺 | 2篇 |
机械仪表 | 9篇 |
建筑科学 | 4篇 |
矿业工程 | 3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轻工业 | 13篇 |
水利工程 | 5篇 |
石油天然气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篇 |
冶金工业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1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3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生物处理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其传统初沉池出水的碳源难以满足后续生物脱氮除磷的需求,但是取消初沉池会增大生物池的曝气量及能耗。因此提出了一种减少碳源流失的活性初沉池新工艺,并通过中试分析了不同转速及回流比下活性初沉池的出水效果。当活性初沉池的转速由40 r/min增加到80 r/min、回流比由10%增加到30%时,其出水的SCOD、VFA、SCOD/TN、SCOD/TP值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转速为60 r/min、回流比为20%时,活性初沉池出水的SCOD、VFA、SCOD/TN、SCOD/TP值分别较进水提高了34.00%、30.35%、70.73%、63.15%。 相似文献
32.
开展了煤矸石和赤泥协同提取氧化铝研究,考察了添加赤泥对煤矸石活化提取氧化铝及对助剂碳酸钠消耗量的影响,并利用TG-DSC和XRD研究了赤泥添加对煤矸石活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矸石-赤泥-Na2CO3”混合样中氧化铝的溶出率随Na/Al摩尔比和煅烧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Al/Si摩尔比为1的条件下,当Na/Al摩尔比为1.2、煅烧温度为850℃时,混合样的氧化铝溶出率可达到91.7%,与碳酸钠直接活化煤矸石相比,碳酸钠消耗量可降低77.9%。TG-DSC和XRD的结果表明,煤矸石、赤泥以及碳酸钠在低于700℃时相互作用比较弱,在高于800℃时三者发生相互作用,赤泥的加入由于调整了样品中的Al/Si摩尔比,使反应的最终物相选择性地向Na∶Al∶Si摩尔比为1∶1∶1的霞石和沸石相转化。 相似文献
33.
34.
35.
36.
地震波的诸种特征参数与地下地层岩性和含油气特征有密切的关系,这是用地震方法研究地层岩性的客观基础。将地震记录道通过合成声波测井处理,反演成声波测井道并进行岩性标定和类比外推。声测井曲线有效外推的基本依据是曲线的横向变化就是岩性的变化。合成声波测井剖面解释比较方便,因为它与岩性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为地震资料作岩性解释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手段。江汉地区的沉积现象,用合成声波测井剖面进行岩性解释,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37.
38.
39.
研究了稀土元素钇对锂铝合金阳极充放电性能及其表面结构的影响。在锂铝合金阳极中添加0.5%~1.5%钇,电池的放民容量和放电电压分别提高了10mAh、50mV。添加钇的锂铝合金阳极经过3次充放电后,电极表面结构完整均匀。多孔型锂铝合是极比平板型锂铝合金阳极的放电容量有明显提高,添加0.5%~1.5%钇的多孔锂铝合金阳极具有理想的充放电性能。锂铝合金阳极的驻留和电过程受锂原子在电极中的扩散速度控制。 相似文献
40.
提出一种溶剂法制备氧化石墨烯复合酞菁材料的途径并应用于激光防护,分别将化学法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负载到酞菁上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谱(XANES)、热重分析(TGA)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对其形貌、结构进行表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考察其在有机溶剂中的紫外吸收和分散性,再通过用开口孔径Z扫描技术考察其非线性光学性能。表征技术结果发现,浓硫酸溶剂法可以成功将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与酞菁复合,且浓硫酸浓度越高,接枝结构越稳定。将材料应用到聚氨酯薄膜中表现出一定的反饱和吸收响应,酞菁-少层化学法石墨烯的非线性透过率降低至45.5%,与酞菁相比降幅为39.1%;酞菁-氧化石墨烯的反饱和吸收系数提升至74.6cm/GW,增幅57.1%。在制备过程中给酞菁提供更多接枝位点的基底和溶剂环境,得到的复合材料便能在更高入射能量下表现出更高的反饱和吸收系数和更低的光限幅阈值,对于研究石墨烯和酞菁在非线性光学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