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585篇 |
免费 | 1418篇 |
国内免费 | 79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668篇 |
综合类 | 1344篇 |
化学工业 | 2320篇 |
金属工艺 | 1063篇 |
机械仪表 | 1230篇 |
建筑科学 | 1619篇 |
矿业工程 | 939篇 |
能源动力 | 799篇 |
轻工业 | 2527篇 |
水利工程 | 854篇 |
石油天然气 | 1166篇 |
武器工业 | 284篇 |
无线电 | 179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213篇 |
冶金工业 | 866篇 |
原子能技术 | 263篇 |
自动化技术 | 184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420篇 |
2023年 | 632篇 |
2022年 | 665篇 |
2021年 | 710篇 |
2020年 | 662篇 |
2019年 | 663篇 |
2018年 | 644篇 |
2017年 | 344篇 |
2016年 | 429篇 |
2015年 | 500篇 |
2014年 | 1111篇 |
2013年 | 829篇 |
2012年 | 1019篇 |
2011年 | 1042篇 |
2010年 | 1031篇 |
2009年 | 892篇 |
2008年 | 894篇 |
2007年 | 914篇 |
2006年 | 937篇 |
2005年 | 798篇 |
2004年 | 697篇 |
2003年 | 650篇 |
2002年 | 525篇 |
2001年 | 476篇 |
2000年 | 446篇 |
1999年 | 389篇 |
1998年 | 339篇 |
1997年 | 324篇 |
1996年 | 330篇 |
1995年 | 300篇 |
1994年 | 296篇 |
1993年 | 247篇 |
1992年 | 209篇 |
1991年 | 210篇 |
1990年 | 222篇 |
1989年 | 166篇 |
1988年 | 141篇 |
1987年 | 106篇 |
1986年 | 91篇 |
1985年 | 84篇 |
1984年 | 81篇 |
1983年 | 64篇 |
1982年 | 56篇 |
1981年 | 50篇 |
1980年 | 39篇 |
1979年 | 26篇 |
1978年 | 12篇 |
1959年 | 15篇 |
1958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本文主要就当前普遍采用的沥青路面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常见病害,从工作实际经验出发,谈了现场施工和投入运营后超载车辆管理不严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郭晋君田渭花薛婷杨玉珍杏艳吕靖杨瑾 《分析仪器》2022,(6):45-49
为快速准确地测定水中硝酸盐氮,本研究从多种水样入手,对3种常用测定方法进行比对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和离子色谱法3种方法均可测定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氮。海水中硝酸盐氮适合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水平较低水样中的硝酸盐氮适合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和离子色谱法测定;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水平较高水样中的硝酸盐氮适合用离子色谱法测定。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利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白芥子等36种果实种子类药材进行微形态的观察研究,为近缘物种的分类以及真伪药材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各种果实种子类药材;用相机对其整体外观形态进行拍照;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表面微形态进行观察,发现药材表面特征,进而找出与其混淆品、伪品之间的差异。结果:果实种子类药材的外观形状不尽相同,呈椭圆形、球形、马蹄形、三角锥形等。体视显微镜下表面粗糙或光滑,有光泽或灰暗。可见种脐形状,表面的网格、隆起与突起。扫描电镜显示表面存在不同纹饰,如网纹、刺状、突起、波状弯曲等纹饰,这些纹饰经放大又可见小的线条纹理、沟壑状纹理等,体现出微形态的多样性。可明显区别整体形态相近的果实种子类药材。结论:通过对果实种子类药材的收集观察,为果实种子类药材的表面性状提供了宝贵的图片证据,外形相似的药材可以通过观察发现其在微观特征上的区别,整体研究结果为果实种子类药材的性状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5.
氰化滚镀铜工艺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氰化滚镀铜溶液中碳酸钠含量和主盐浓度不当,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影响碳酸钠含量的因素较多,如溶液的pH值及NaOH浓度,槽电压等.对其具体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措施:NaOH浓度在5.0~7.5 g/L可以将碳酸钠浓度控制在工艺范围内;降低镀槽电压和增加阳极面积有利于降低碳酸钠的浓度;较高的主盐浓度可以提高镀液的电流效率和均镀能力,有利于降低电镀成本. 相似文献
66.
本设计以51单片机作为指纹识别电子密码锁的检测和控制核心,采用矩阵键盘输入设置好的密码和利用事先添加的指纹两种解锁方式。系统采用LCD12864液晶显示屏实时显示通过矩阵键盘实现的功能信息,其中还设置了修改密码的功能,同时在解锁或修改原始密码时发现自己不小心按错,可以进行退格操作;尤其发现旁边有其他人或者不想输入密码可以进行退出输入,更大程度上的确保了指纹密码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7.
本实验以轻微加工熟制鲐鱼为对象,比较原料鲐鱼和熟制鲐鱼品质特性,分析了商业无菌保温过程中熟制鲐鱼品质变化及其安全性,并采用Biolog和16S rDNA分子鉴定法确定导致胀袋的腐败菌。结果表明:加工后鲐鱼盐分质量分数和pH值明显升高,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和菌落总数大幅下降;熟制鲐鱼商业无菌贮藏前后,气味、外观、弹性和滋味的感官评定结果差异均不显著(P>0.05);商业无菌保温初始点样品(A0)和保温终点样品(A1)菌落总数均小于2(lg(CFU/g));商业无菌贮藏期间胀袋样品(B1、B2、B3和B4)菌落总数在4~6(lg(CFU/g))之间,已超过安全限量;从胀袋样品中共分离出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索诺拉沙漠芽孢杆菌和短杆菌;贮藏过程中A0和A1的pH值均高于B1、B2、B3和B4,且A0、A1和B1~B3的pH值呈下降趋势,仅B4升高;胀袋样品(除B2外)与未胀袋样品的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差异性均显著(P<0.05);保温实验前后未胀袋熟制鲐鱼(A0和A1)的组胺含量均低于检出限(5 mg/100 g)。本实验为轻微加工熟制鲐鱼产品的优化,控制产品品质及安全性提供支... 相似文献
68.
荒漠肉苁蓉中分离苯乙醇苷的工艺中,大量甘露醇因难以与其它糖类分离而被一起丢弃。为了从这些废弃的糖溶液中分离纯化甘露醇,本文开发了一套甘露醇的结晶工艺。分别对影响结晶过程的3个主要因素(包括糖溶液的密度、结晶时间和结晶温度)进行了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操作参数为:糖溶液的密度为1.211.27 g/m L,结晶时间为2430 d,结晶温度为-100℃。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对结晶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操作条件为:糖溶液的密度为1.24 g/m L,结晶时间为28 d,结晶温度为0℃。在此条件下,甘露醇的回收率和纯度分别可达70.04%和87.17%。以上结果表明,荒漠肉苁蓉中分离苯乙醇苷的工艺中,废弃的糖液可以用于回收甘露醇。本研究获得的模型可以用来优化甘露醇结晶过程。 相似文献
69.
采用聚酰胺柱分离提取益智总黄酮,通过以不同浓度乙醇溶液(66%、75%、95%)洗脱聚酰胺柱得到益智黄酮,并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70.
对槐豆胶、黄原胶及其复配胶的流变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槐豆胶和黄原胶有强烈的协效增稠性,槐豆胶与黄原胶复配胶的粘度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复配胶为“非牛顿流体”;复配胶溶液的最佳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为60℃,加热60min;pH对复配胶的粘度有一定的影响;冻融变化使槐豆胶和黄原胶复配胶的粘度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