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3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34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2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基于离散相模型,采用颗粒比热容随温度变化分段函数描述颗粒的相变过程,模拟了相变微胶囊悬浮液在细小槽道换热器内的对流传热特性,考察了不同入口流量时换热器进出口压差及温差的变化规律,并与纯水进行比较,分析了换热器内部及加热面温度分布,研究了换热器典型通道修正的局部努赛尔数Nux*沿流动方向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相变微胶囊悬浮液在换热器内的压损随流量变化规律与纯水一致,较纯水有所增大;引入相变微胶囊颗粒减缓了加热面和流体温度升高的速率,使换热器出口及加热面的温度比纯水低;受进出口位置影响,换热器内温度呈现中间通道低、向两侧逐渐升高的分布规律. 不同通道的Nux*沿流动方向的变化规律存在一定差异,部分通道内相变材料完全融化,而部分通道内相变材料尚未完全融化就流出换热器. 需改进换热器进出口位置或对换热器内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获得较好的流量分配特性,从而改善换热效果.  相似文献   
52.
室内空气污染和空气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室内空气品质问题严重,有关这方面的纠纷也随之出现。针对室内空气污染特性,本文综合地讨论了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分析了新风量、气流组织、污染源、装修材料等因素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并从暖通、环保等角度提出r相应的技术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53.
对纤维过滤器内部微观结构可视化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国内外在过滤器内部微观结构可视化方面主要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X-射线照相术(X-ray computerized tomography)及核磁共振成像法(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通过比较后认为应用非侵入式成像技术-MRI方法来预测纤维过滤器的内部微观结构可以获得较为真实的过滤器内部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于MRI方法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研究过滤器内气固两相流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4.
设计并搭建了柜式空调用微通道蒸发器的性能实验测试平台,测试了微通道蒸发器扁管进出口端温度分布及蒸发器进出口温差、压差、输入功率、制冷量和系统能效比随环境舱温度(18~23℃)升高的变化,并与常规管翅式蒸发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微通道蒸发器具有较好的制冷剂流量分配特性,提高了空调出风口温度分布均匀性;由于微通道蒸发器制冷剂充注量低于管翅式蒸发器,且流程也相对缩短,相同工况下,微通道蒸发器进出口压差比管翅式蒸发器降低了33.9%,输入功率降低了4.12%,制冷量提升了2.95%,系统能效比最高提高了6.69%。  相似文献   
55.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对驻极体过滤器内的气-固两相流动特性进行数值研究,计算了过滤器内部电场的分布及带电颗粒经过驻极体过滤器时的压力损失和渗透率。结果表明:对于颗粒粒径dp≤0.1μm的颗粒,静电力在其捕集过程中占主导作用;随着粒径的增加,静电力的影响逐渐减弱。对于粒径范围在0.05~0.5μm的颗粒,驻极体过滤器的渗透率随迎面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另外,从驻极体过滤器内颗粒运动轨迹可以看出,在驻极体过滤器的背风面有带电颗粒的沉积,这种颗粒沉积可能是驻极体过滤器低渗透率,低阻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6.
利用CFD-DEM耦合方法对单纤维过滤介质进行了气-固两相流的数值模拟,研究了颗粒和纤维体间碰撞恢复系数的变化对颗粒在单纤维体上的沉积及捕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的粒径较小时,纤维体捕集颗粒数量较少,且颗粒较为发散,而当颗粒的粒径较大时,颗粒被纤维体捕集的数量明显增加。颗粒的捕集数量随颗粒与纤维体间的恢复系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然后达到平稳状态的趋势,颗粒与纤维体间的恢复系数超过0.3时,颗粒的捕集效率趋向于一个稳定值。  相似文献   
57.
Ce掺杂TiO2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钛酸丁酯[Ti(C4H9O)4]为钛源、硝酸铈[Ce(NO3)3·6H2O]为改性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掺Ce的TiO2催化剂,最佳掺Ce量为1.5%(mol),煅烧温度为500℃.采用X射线衍射、差热、紫外-可见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500℃时煅烧的掺Ce 1.5%的TiO2催化剂晶粒平均粒径为17...  相似文献   
58.
分析了塑料管的优缺点,提出了在住宅建筑的设备工程中塑料管道的选用原则和注意的问题.根据工程耐用年限要求、使用条件等级、热媒温度、工作压力、系统水质要求、材料供应条件、施工技术条件、维修和投资费用等因素,合理选用各类塑料管道.  相似文献   
59.
实践教学环节是建环专业整个本科生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环专业教育评估也对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建环专业评估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出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和创新方法,认为应着重从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等几个方面加强专业建设.从而尽早达到专业评估的要求。  相似文献   
60.
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滤料为基体材料,正硅酸乙酯(TEOS)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改性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超疏水性PET滤料。在此基础上,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ED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接触角测试仪研究PET滤料改性前后的微观形貌、表面组成以及接触角等参数。研究表明:改性前后滤料微观孔隙率基本不变,TEOS改性的PET(T-PET)滤料由于形成大量亲水性的—OH基团,呈现完全润湿性;MTES改性的PET(M-PET)滤料表面存在疏水性的—CH3基团,呈现高疏水性;TEOS和MTES共同改性的PET (MT-PET)滤料表面由于大量疏水性的—CH3基团,且有大量的含有—CH3基团SiO2纳米粒子沉积在纤维表面,降低了滤料表面能,形成纳米级粗糙、褶皱甚至凸起形态;MT-PET的静态接触角(WCA)为(158.8±1.2)°,流失角(WSA)为(6.9±1.5)°,达到超疏水状态。此外,通过喷涂湿粉尘和水中浸泡(室温)滤料对比试验,表明MT-PET滤料具有良好的自清洁性能与稳定性。综上,本文中MT-PET超疏水滤料的制备,对于高湿环境下的袋式除尘材料的研究开发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