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1篇
化学工业   10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21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9篇
水利工程   15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土壤实验法     
第五节土壤阴离子代换量的测定关于阴离子代换性能的研究历来不太多。最重要的是求得代换性阴离子的量和阴离子代换量。在阴离子之中,PO_4~(---)离子和 HO~-.离子是重要的,其它有少量的 SO_4~(--)离子,但是一般认为 Cl 离子在这个反应中不起什么作用。阴离子代换量随酸度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对实验时的反应应该加以规定。阴离子代换在中性点时很小、所以一般在 PH4.0时进  相似文献   
52.
为了降低C-RAM器件的操作电流,利用0.18μm标准CMOS工艺线制备出外径为260nm的W亚微米管加热电极,并对其进行了电学性能的表征.使用W亚微米管加热电极制备出C-RAM器件,并通过疲劳特性测试分析了器件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W亚微米管具有良好的电学稳定性和疲劳特性,为降低C-RAM器件的操作电流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3.
为了便于消除或控制室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分析了VOCs在室内环境中的扩散规律。基于不可逆过程热力学原理,在考虑交叉耦合扩散效应的基础上,建立了3个物理量的梯度驱动下封闭空间内自然对流传热传质的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室内环境中同时存在温度梯度、湿度梯度和VOCs浓度梯度时的自然对流传热传质现象,并着重考察了多物理量的梯度耦合作用下热附加扩散效应对传热传质的影响,展示了流场、温度场和浓度场等热附加扩散准则数STC的变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多物理场中热附加扩散效应对传热传质具有一定的影响,且具有复杂多解性。  相似文献   
54.
辐射硫化是利用射线使橡胶实现碳-碳交联的过程。用电子加速器对橡胶助剂、辐射敏化剂、浅色胶布进行辐射硫化研究,说明用低能电子加速器可以实现浅色橡胶胶布辐射硫化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55.
根据对某电厂采用天然气再燃技术进行低氮改造220 t/h煤粉炉的热态工业试验,研究炉膛氧量、再燃量、停留时间、配风方式等运行因素对再燃还原NOx效果的影响,并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排放浓度都随着氧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锅炉负荷降低而减小,最佳氧量为5%(表盘氧量为3.5%左右);随着再燃量的增加NOx浓度下降,最佳再燃量保持在15%;最佳停留时间为0.67 s,过长的停留时间对再燃还原效果影响不大;主燃区最佳配风方式为正宝塔式;最佳运行工况下NOx排放浓度平均值为137 mg/Nm。  相似文献   
56.
消除室内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须掌握其扩散和分布规律,根据不可逆过程热力学基本原理,考虑双扩散效应的影响,建立了三个物理量的梯度驱动下封闭空间内自然对流传热传质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室内环境中同时存在温度梯度、湿度梯度和VOCs浓度梯度时的自然对流传热传质现象,着重分析了考虑交叉扩散效应时热瑞利数和浮力比数等对室内VOCs对流扩散的影响.在温度梯度和VOCs浓度梯度方向相同时,热扩散作用促进了VOCs的对流扩散.  相似文献   
57.
扩压风道型建筑风能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扩散型风力机的原理,构想了一种新型风能利用建筑型式--扩压风道型建筑.探讨了扩压风道型建筑的特点,并对影响其风能利用的扩散角α、建筑尺寸、来流偏向角β等因素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扩压风道型建筑能够强化风速及风能密度,是一种有效的风能集结建筑.  相似文献   
58.
本文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对真实多孔介质复合腔体内的对流换热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Ra数、多孔介质高度Y和厚度δ条件下交界面处的热滑移效应,并确定热滑移系数。利用X-CT技术对真实多孔介质材料进行断层扫描,获得实际材料内部结构图片,并进行图片处理,再导入格子Boltzmann模型中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等效热滑移系数随高度Y的影响较大,靠近壁面或固体表面的系数偏大,而间隙处的系数偏小,但两处各自的值基本相同;Ra数和厚度δ的变化对等效热滑移系数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59.
城市黑臭水体问题日益严重,很多河道治理后返淤、返臭,黑臭水体治理陷入反复治理的恶循环。为打破这种恶循环,以福州市茶亭河黑臭水体治理为例,初步探索了城市黑臭水体长效治理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河床底泥原位覆盖和再造河床活性底泥等关键技术,能全面有效地控制水体底泥污染,提升水体自净能力,重建河道的自净化生态系统,最终达到黑臭水体长效治理。  相似文献   
60.
张国庆  陈宝明  刘智  刘芳 《节能》2014,(5):10-13
针对海绵、青砖和石膏3种典型的多孔介质,利用工业X-CT断层图像扫描技术进行处理,获得真实多孔介质几何特征的二维构造多孔介质。采用不可压缩单松弛格子Boltzmann方法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改变通道内多孔介质模型和Re分析了多孔介质复合通道内流体的流动特性,从介观角度研究了多孔介质孔隙结构、孔隙率对复合通道内流场的渗流扰动的影响,为以后研究多孔介质复合腔体内热质交换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