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3篇 |
免费 | 53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0篇 |
综合类 | 31篇 |
化学工业 | 71篇 |
金属工艺 | 7篇 |
机械仪表 | 20篇 |
建筑科学 | 54篇 |
矿业工程 | 23篇 |
能源动力 | 19篇 |
轻工业 | 43篇 |
水利工程 | 17篇 |
石油天然气 | 21篇 |
武器工业 | 18篇 |
无线电 | 6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9篇 |
冶金工业 | 16篇 |
原子能技术 | 5篇 |
自动化技术 | 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针对复杂海面背景下的可见光图像舰船目标分割问题,引入了图像的多尺度间隙度特征,分析了Dong提出的图像间隙度特征提取算法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改进,采用滑动盒子内像素值方差计算滑动盒子的质量,提高了舰船目标与海面背景的可分离程度,最后利用改进算法提取图像的多尺度间隙度特征对海上舰船目标进行分割。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改进方法对海面背景下舰船目标进行分割,相对于sobel边缘检测、ostu阈值分割和基于传统提取算法的多尺度间隙度特征分割方法结果更优,可以更好地抑制海面亮度变化、海浪和背景杂波的影响,准确分割出海上舰船目标。 相似文献
12.
13.
高频表面波雷达是近年发展起来用于超视距监测大面积海洋环境的工具,但由于天线本身的特性和天线场的限制,发射天线辐射波束E面有一定的宽度或向上翘起一定角度,其辐射的电磁波能量除了沿海面绕射传播外,还有一部分能量以一定的角度向上半空间辐射,与电离层和所经路径上的散射体相互作用后,其后向散射信号又以原路径回到雷达,并对雷达形成严重的自干扰.本文基于自适应天线理论,在对功率倒置算法改进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自适应对消电离层自干扰新方法,雷达现场观测实验表明,本方法可以抑制电离层自干扰. 相似文献
14.
为了捕获不同材料、不同尺寸的多微粒串列,采用界面层腐蚀法制备了双锥角光纤探针,搭建单光纤光镊系统捕获了酵母菌、二氧化硅和聚苯乙烯等材料的多微粒串列。结果表明,对于相同材料的微粒,双锥角探针所能捕获的微粒数量随其尺寸增加而减少,而对于相同尺寸的微粒,捕获微粒的数量随材料折射率增加而减少;通过测量捕获微粒串列时各个微粒的捕获力,发现串列中离探针尖端越远的微粒其所受捕获力越小,在外力的作用下远端的微粒将率先逃逸;理论计算显示当光纤探针的2次锥角超过60°时,不能捕获2个或2个以上的球形微粒,该结果和实验观测一致。此研究可应用于精细加工和微纳制造。 相似文献
15.
16.
针对平行分层海域中电偶极子源的定位问题,提出利用三个电场强度传感器同时确定场源位置、场源强度及分界面方位共9个参量的方法.首先借助镜像法及边界条件推导了三层平行分层海域中电偶极子源在海水中产生电场强度的矩阵表达式,引入场强传递矩阵,然后通过传递矩阵求逆的方法消除电偶极子源的偶极矩参数,得到以电偶极子源位置及分界面方位为未知量的非线性方程组,将待确定的9个未知参数减少为6个待拟合量,并通过拟合的方法得到电偶极子源位置和分界面方位的最优解.最后通过仿真算例检验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定位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较精确地确定场源位置、分界面方位.该方法经适当完善还可以应用于鱼雷等水下航行器的制导过程. 相似文献
17.
利用化学平衡法研究Sm—Fe—N体系的热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O-NO2的混合气体与Sm-Fe合金和Sm2O3(S)的平衡实验是Al2O3或ZrO2坩埚中进行的。合金上方的气相中氧分压是用固体电池测定的、所设计的电池为M0|M0,M0||ZrO2(MgO)‖Pt,O2|M0,与合金钐成平衡的氧化物确定为Sm2O3(S)。 相似文献
18.
19.
四川盆地龙门山北段隐伏构造带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以来,四川盆地西北部(以下简称川西北)龙门山山前带双鱼石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发现,先后在中二叠统栖霞组、中泥盆统观雾山组钻获多口工业气井。随着勘探工作的稳步推进,深入开展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前锋带—山前带构造特征研究,是认识该区上古生界气藏特征、拓展油气勘探领域的重要前提。为此,基于新部署的线束三维地震、重磁电资料以及ST9等井的实钻成果,解剖了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前锋带—山前带的构造特征,进而分析了该区隐伏构造带的构造特征、天然气成藏条件和勘探前景。结果表明:(1)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前锋带(1)号隐伏断裂之下发育大型隐伏构造带,其地层受挤压褶皱变形,发育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以下的海相地层;(2)由南到北(1)号断裂底部滑脱层位由浅变深,从南部的寒武系滑脱,向北部逐渐转换为基底卷入,古生界及其以上地层整体抬升,越向北抬升幅度越大,断裂上下盘之间的位移距离、褶皱幅度也越大,北部相对南部上古生界构造整体抬升约1 500 m;(3)在剑阁以西—广元地区,(1)号断裂东侧整体表现出"三级台阶"的构造格局。结论认为: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前锋带(1)号断裂下盘隐伏构造带面积达1 800 km2,具有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其中观雾山组和栖霞组储集条件、保存条件好,是川西北深层海相层系天然气勘探拓展寻找新突破的重要领域,具有现实的油气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