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0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89篇
电工技术   170篇
综合类   183篇
化学工业   290篇
金属工艺   233篇
机械仪表   165篇
建筑科学   225篇
矿业工程   126篇
能源动力   49篇
轻工业   257篇
水利工程   111篇
石油天然气   158篇
武器工业   16篇
无线电   2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9篇
冶金工业   118篇
原子能技术   26篇
自动化技术   26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前矿热炉冶炼硅系合金存在SiO在炉料中转化生成Si和SiC时,凝结为具有高导电性的板结料,导致炉料透气性下降。同时未及时分解的高熔点SiC在出炉时沉落炉底,凝结形成假炉底,导致炉底上涨。针对这些问题,通过矿热炉炉体旋转机构,减轻炉料板结,提高炉料透气性。利用三维软件绘制出炉体旋转机构安装总图、上环形轨道装配图、销齿传动装配图等图纸。  相似文献   
992.
为研究不同耦合介质条件下光面爆破裂纹发展特性,基于ANSYS/LS-DYNA动力有限元程序,利用脆性材料的Von Mises破坏准则,建立了不同炮孔间距、不同抵抗线条件下的光面爆破数值模型,分别分析了空气和水作为径向耦合介质下光面爆破裂纹发展规律。研究发现:由于2种物质的性质不同,导致耦合作用机理的不同,传递给岩体的爆炸能量有所差别,进而影响炮孔间裂纹的发展,数值模拟结果证实了这一点。空气耦合下的光面爆破较易形成合格的贯通裂隙,且炮孔周边爆生裂纹相对较少,裂纹分叉现象较少;水耦合条件下贯通裂隙形成质量较低或者不形成贯通裂隙,炮孔周边裂纹较发育,裂纹分叉现象较多,不利于炮孔间径向裂纹的贯通。2种耦合介质下,炮孔连心线上的Von Mises应力衰减曲线均符合幂函数衰减,水耦合条件下,炮孔壁的Von Mises应力明显高于空气耦合,但衰减速度相比空气耦合条件下较小。随着不耦合系数的增大,传递给岩体的压力减小,岩体爆破裂纹减少,不耦合系数为2.1时爆破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3.
海洋卫星COMs-1(Communication, Ocean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1)上携带的GOCI(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传感器以海洋监测为主,也具备较好的陆地监测潜力,但传感器陆地辐射特性存在偏差。为改善GOCI陆地辐射特性,基于MODIS数据,对GOCI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开展交叉辐射定标,弥补场地定标成本较高、定标参数更新周期长的不足,拓展其陆地定量遥感监测能力。交叉辐射定标中,考虑GOCI和MODIS传感器相应波段光谱响应函数之间的匹配; 通过辐射传输模拟,订正两传感器观测角度对辐射定标的影响;通过选取两传感器同一过境时刻的数据,降低太阳角度对辐射定标的影响,提高交叉定标精度。通过MODIS数据模拟的GOCI相应波段的表观辐亮度与GOCI实测结果比对,R2大于0.88。对定标结果进行初步验证,表明交叉辐射定标后,GOCI陆地上的辐射特性满足基本的定量遥感需求。  相似文献   
994.
基于OMI对流层NO2柱浓度产品研究了2005~2015年中国及各省(市、区)NO2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①中国对流层NO2柱浓度2005~2009年波动较小,2010~2011年升幅较大,2012年较2011年有所下降,2013年与2012年持平,2014、2015年持续大幅下降;②中国NO2高浓度分布面积11年来变化显著,五级高浓度分布面积2005~2011年呈显著上升趋势,2011年面积最大为37.2万km2;2011~2013年波动较小;2014~2015年呈直线下降趋势,2015年降低到6.1万km2;③上海、天津两市对流层NO2柱浓度处于五级高浓度水平,其中上海是中国浓度最高的城市,山东是中国浓度最高的省;④对流层NO2柱浓度的变化与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相关性很大,需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第二产业比重才能得到改善;长期依赖燃煤高污染的能源结构也是导致NO2浓度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亟需开发新能源以替代煤燃料等各种办法;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加,汽车标准及油品跟不上国际发展水平,导致NO2排放量大增。  相似文献   
995.
每个领域下的深网数据源众多,如果检索领域内所有深网以获取所需的集成信息,那么工作量将十分巨大,因而数据源选择技术应运而生。医学领域实体间存在着丰富的关联关系,把相关关联信息进行有效集成可以促进人们健康生活。为提升医学领域实体关联的信息集成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实体关联特征的数据源选择方法。基于实体关联图中的实体权重以及链接信息,构建了实体关联矩阵摘要;基于实体关联查询意图提出了数据源相关性计算方法。利用领域数据集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准确率和召回率较高,可以为医学领域信息集成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996.
对利用非自耗电弧熔炼设备得到的Ti-46Al,Ti-46Al-0.3B,Ti-46Al-0.5B,Ti-46Al-2Fe,Ti-46Al-2Fe-0.3B和Ti-46Al-2Fe-0.5B合金的凝固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铸态TiAl基合金的宏观组织为典型的柱状晶组织,而且平均柱状晶直径随着Fe和B元素的加入显著减小。其中,Ti-46Al-2Fe-0.5B合金的柱状晶直径最小。B元素可以显著地细化TiAl基合金的柱状晶组织和枝晶组织,这主要是由于B元素的添加可以显著增加固液界面前沿的成分过冷度从而细化TiAl基合金的凝固组织。而且,Fe元素的添加还可以显著地提高B元素对TiAl基合金的柱状晶组织的细化效果。  相似文献   
997.
在电沉积Ni过程中,向镀液中加入介质小球,介质小球以不同频率冲击镀件表面对镀层形成机械研磨。用SEM观察镀层表面、截面形貌,用TEM、XRD研究镀层的微观结构与结晶状态,测试镀层的极化曲线(PC)与交流阻抗频谱(EIS)等电化学性能。测试镀层的显微硬度与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电沉积Ni过程中,对镀层实施机械研磨使镀层表面变得光滑,镀层孔隙率降低,致密度增加,镀层厚度减小,机械研磨促进镀层表面与内部晶粒尺寸的明显细化及镀层内部的压应力形成,从而导致镀层的耐蚀能力显著增强,抗拉强度与硬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98.
针对煤矿井下绞车变频调速系统辐射电磁骚扰问题,分析了变频调速系统的电磁兼容辐射发射限值以及井下测试环境和测试方法,并对井下绞车变频调速系统的电磁辐射进行了现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绞车变频调速设备辐射电场主要集中在200 MHz以内,尤其在20 MHz以内最为显著,辐射磁场主要集中在2 MHz以内,且低频段噪声突起分布尤为明显;在距离变频调速设备1 m处测量的辐射电场场强最大值达到122.97 d BμV/m;绞车电动机的辐射电场频谱达到1 GHz,辐射磁场主要集中在150 kHz以内,但总体辐射强度较低,在距离绞车电动机1 m远处测得的最大电场场强不超过80 d BμV/m。因此,绞车变频调速系统的电磁辐射骚扰较为严重,对井下辐射电磁环境影响较大,会对井下监测、监控设备以及控制系统造成干扰,需要采取一定的电磁辐射干扰抑制和屏蔽措施,尤其是在变频调速设备附近。  相似文献   
999.
关于我国实物地质资料保管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形成的最重要成果记载,具有再次利用价值。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地质工作每年产生一二千万米岩芯等海量实物地质资料,但大部分都未妥善保管。当前实物地质资料保管进入强化管理阶段,如何实现重要实物地质资料的安全保管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总结目前我国实物地质资料保管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研究我国实物地质资料保管体系建设总体框架以及Ⅰ类、Ⅱ类、Ⅲ类实物地质资料保管体系建设内容,提出需要重点推进的一些工作建议,为我国实物地质资料保管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以Mo粉、Si粉和Cu粉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热压烧结法制备Mo_5Si_3-Cu复合材料,研究了Cu含量对Mo_5Si_3-Cu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o_5Si_3-Cu复合材料由基体相Mo_5Si_3和晶界相Cu组成,组织均匀细小,晶粒尺寸为3~5μm;随着Cu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烧结致密度、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逐渐升高,而硬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u含量为10%时,复合材料的致密度、硬度、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98.2%、793 HV0.5、551 MPa和8.47 MPa·m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