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无线电   2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提出了一个用于抑制转矩脉动的开关磁阻电动机直接转矩模糊逻辑控制系统模型 ,在系统的设计中同时采用了三种方法使转矩脉动最小化 :(1 )直接转矩线性控制 ,用以获得迅速的直接转矩响应 ;(2 )相电流调制优化算法 ,用以获得最佳的相电流波形 ,保证各相绕组瞬时转矩之和为一恒定值 ;(3 )模糊逻辑控制器 ,对各相电流进行进一步调制 ,用以获得转矩的动态稳定。同时文中还介绍了该智能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并通过数字仿真证实了该设计不仅有效地抑制了转矩的脉动 ,而且具有期望的瞬态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22.
针对锦州25-1南太古界潜山油藏裂缝发育和非均质性强的特点,采用裂缝性油藏地震建模与数模一体化技术,对裂缝性油藏描述及开发方案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在建立构造模型网格的基础上,对基质和裂缝系统分开建模,并首次引入离散裂缝网格建模技术,建立起反映裂缝性油藏地质特征的双重孔隙介质模型,并对地质建模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3.
24.
基于采场围岩控制理论,通过二维相似模型实验台设计了近距离煤层开采的相似模型实验,研究了近距离煤层开采条件下的采场围岩运移规律,采场应力传递规律、着重分析了煤柱附近的应力分布及演化规律,并运用数值计算的方法,以相同支护条件下的巷道收敛量为考察对象,计算了不同错距时的巷道变形量。结果表明,下部煤层开采时,上层煤遗留煤柱附近会产生较高的应力集中,并随下部煤层的开采,应力集中程度越来越高;下部煤层巷道与煤柱错开距离并非越远越好,错距-巷道变形曲线成V形,即存在最优错距使巷道更易于维护,对于平朔矿区安家岭井工矿,此最优错距为5 m。  相似文献   
25.
非稳态实验法获取的相对渗透率数据点主要集中在高含水饱和度处,水驱前缘数据点较少,直接应用到中轻质油田生产动态分析及数模拟合中易导致早期开发规律难以准确认识,不能完整反应整个开发历程。利用广适水驱曲线进行中低含水期含水饱和度计算,并将传统相对渗透率计算模型进行改进,创新性提出基于油水相指数时变的相对渗透率计算方法,实现低含水期相对渗透率数据加密。结果证明,该方法与稳态实验法测得数据吻合度较高,能够反应低含水期渗流规律,对于中轻质油田相对渗透率的获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6.
雷源  王颖 《计算机应用》2003,23(4):99-101
文中设计了一个用于抑制转矩脉动的开关磁阻电动机控制系统模型,采用DSP芯片实现开关磁阻电动机控制系统,有效地抑制转矩脉动,给出了软件和硬件系统的结构及工作流程,介绍了本设计在实现全数字化以及提高系统实时控制方面采用的关键技术,通过数字仿真实验,证实了本设计能有效地抑制了转矩的脉动,而且具有期望的瞬态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27.
雷源  王立雄 《灯与照明》2012,36(4):25-28
立体化交通是解决城市问题的一个有力手段.然而,我国主要的道路照明研究都是以常规道路为模型开展的.对立体交通道路的照明进行针对性研究,提出照明设计依据与设计方法,是国内道路照明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该文以北京地区一些典型主辅路并行的立体交通道路为例,通过数据测试、图像采集测试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立体交通道路照明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现存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与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8.
渤海BZ油田高效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BZ油田为浅水三角洲沉积,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定向井多层合采势必导致层间干扰严重.针对储层非均质性影响的问题,研究水平井设计技术,包括水平井的轨迹方向、水平段长度、水平注水井摆放位置、隔夹层的利用等,并提出采用水平井分层系开发油田的高效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9.
南堡35-2油田原油粘度高,渗流阻力大,油水关系复杂,一次采收率低.为了提高该油田稠油采收率,开展了注CO2吞吐提高采收率研究,稠油注CO2膨胀实验,建立稠油油藏地质模型,利用CMG组分模拟器进行CO2吞吐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注CO2可以膨胀原油体积、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原油渗流能力;焖井时间不是影响稠油藏注CO2吞...  相似文献   
30.
针对某稠油田含水上升快的问题进行弱凝胶调驱井组试验.研究表明,与注水井酸化联合作业,能够改善层间吸水不均,缓解平面矛盾,改变注入水驱替方向,可显著改善注入水沿优势通道突进的现象.如果注凝胶前主力出水层位为主要产出层,笼统注人凝胶时要考虑对注水量进行调整,避免因注凝胶造成主力层位吸水不足导致地层压力下降,从而影响油井供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