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机械仪表   3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4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顾勇平  周华平  马宏绪 《机器人》2002,24(2):140-143
本文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实验室研制的六足步行机器人为背景,分析了在多机 器人协调控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此类机器人控制理论的研究是以机器人 部队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作为一种侦察、探测用机器人,亦有广泛的应用背景.  相似文献   
12.
薛晗  马宏绪 《计算机仿真》2007,24(11):159-162,175
围棋死活求解非常消耗计算资源,博弈树的节点数随分支因子和深度的增加而呈指数级增长,使得传统的完全遍历博弈树的搜索不足以胜任.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聚类的神经网络方法,利用模式识别和模糊属性检测,为涉及到外部劫争、循环规避、哈希置换、证明树等多方面问题的围棋博弈死活求解,构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棋型聚类分析器,快速又有效地极大减小了博弈树的分支因子,节约了死活求解所耗费的计算时间和内存空间.实验证明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研究表明把自学习能力赋予程序是提高计算机围棋博弈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两足步行机器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空间运动型两足步行机器人控制技术的近期研究成果,给出了跨越障碍,上下斜坡、前向及侧向动态步行的步态综合与控制算法,并得到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4.
主要研究了无线传感执行网络中执行节点之间的协调,提出了基于单执行节点任务的分布式协调机制。在多执行节点协调算法中,建立了多执行节点协调的数学模型,引入基于进化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提高了系统的最优性能。  相似文献   
15.
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基于占用网格的概率地图构建和基于群集智能的微粒群仿生学算法,采用三层控制结构的规划策略,提出了一种新的在未知环境下移动机器人在线实时路径规划方法。最后设计并构造出了实际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16.
面向高等院校控制学科研究生课程"非线性系统"的教学改革,围绕现代控制理论发展前沿,把握和吸收非线性系统分析、设计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论证和改革.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上述举措对于提高"非线性系统"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明显作用,特别有利于促进研究生在非线性控制理论上的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7.
通常,四旋翼飞行器的旋翼气动参数是采用经验值或复杂计算确定的,但其结果对测量传感器精度要求高,对环境的适应性差。设计了一种组合模型机理分析与参数辨识的方法对气动参数进行估计。机理建模可以减少参数辨识的计算量,参数辨识又可以进一步提高模型的准确度,增强参数对环境的适应性。首先利用叶素理论分析了旋翼的升力和力矩,用空气动力学和牛顿欧拉方程建立了平台机构的动力学模型,然后利用辨识工具CIFER对于具有不确定因素较大的气动参数进行频域辨识。通过仿真实验,对辨识所得的模型和参数进行频域和时域的验证,其结果在低频阶段跟踪性能优异,曲线的吻合程度好,气动参数的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18.
首先建立了微小型无人直升机较完整的动力学模型,然后利用参考文献提出的无人驾驶直升机自适应控制器,借助RealFlight模拟飞行软件对动力学模型和自适应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与实际直升机的特性基本相符;自适应控制算法较好地控制了无人直升机的运动状态,表明该控制算法完全可以满足无人直升机控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两足步行机器人动态步行姿态稳定性及姿态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两足步行机器人动态步行实时控制方法,引入了姿态稳定性和步态稳定性的概念,把两足动态步行控制分为姿态稳定性控制和步态稳定性控制两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并从姿态稳定性分析出发,重点研究了各关节轨迹跟踪控制和系统整体动态平衡等问题,提出了姿态控制器的结构及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多数观点动力学研究采用基于Agent的建模和仿真方法,与现实社会现象严重脱节。针对该问题,利用现实社会在线评分的统计数据验证和改进观点动力学模型的解释和预测能力。在评分过程中,个体的观点受到自身初始观点和群体观点的共同影响,产生的最终观点将决定个体是否加入评分群体,如果加入将产生评分行为,进而影响后续个体的观点及行为。据此过程建立一个连续观点动力学模型,对在线评分的人员数量进行预测。使用豆瓣网站的影片在线评分数据进行实验,分析各评分观点变化对在线评分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预测在线评分人数;个体的最终观点主要受群体差-中-好评分观点的影响,而与自身初始观点基本无关;泊松参数值偏离最优值越远,预测准确率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