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6篇 |
综合类 | 2篇 |
化学工业 | 8篇 |
金属工艺 | 3篇 |
机械仪表 | 8篇 |
建筑科学 | 13篇 |
矿业工程 | 2篇 |
能源动力 | 3篇 |
轻工业 | 4篇 |
水利工程 | 2篇 |
石油天然气 | 4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篇 |
冶金工业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粘土膨胀与运移是特低渗透水敏地层注水开发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以平均渗透率为1.83x10-3 μm2的贝尔油田为例,采用天然岩心对地层的水敏性及粘土稳定剂进行了研究,并且对目前广泛采用的粘土稳定剂静态与动态评价方法在特低渗透油田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水敏导致的渗透率损失对中、高渗透油藏与低渗透油藏产生的不同结果及其原因.通过对3种不同类型粘土稳定剂评价结果,发现室内合成的粘土稳定剂SN的防膨性能优于氯化钾、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按及环氧氯丙烷与二甲胺共聚物3种粘土稳定剂.实验结果表明:贝尔油田存在中等程度水敏性,粘土稳定剂SN对其具有较好的防膨效果.水敏对于特低渗透油藏渗透率的影响要远大于中、高渗透油藏.特低渗透油藏粘土的少量膨胀,会导致渗透率的大幅度降低.单纯的静态粘土稳定剂评价方法不适合特低渗透油藏注水过程中所用粘土稳定剂评价,应结合动态评价的实际渗透率损失结果进行粘土稳定剂优选. 相似文献
42.
管道爆炸的现场数据难以收集整理,事故发生的概率难以确定。引入模糊评价方法中的三角模糊理论来描述难以计算的管道爆炸事故的概率,确定顶上事件的模糊概率区间;为了确定引起事故发生的组合模式,通过Fault Tree Analysis(事故树)简称FTA分析法,应用Boolean algebra method(布尔代数法)求得事故树的最小割集;通过中间值法的应用,确定各个引起事故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通过对各个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的整理,确定影响顶上事件-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的先后顺序,可以对排列靠前的影响较重的因素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43.
为将新型高灵敏度磁敏元件——隧道磁阻(TMR)器件应用于钢索断丝漏磁检测,采用带磁屏蔽层的类赫姆霍兹线圈作为励磁结构,设计了基于柔性印刷电路的隧道磁阻圆环阵列,可实现对直径为14 mm钢索表面断丝处漏磁场的检测。利用加工有全环向沉槽的钢杆试件,测试7个TMR阵元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宽、深均为0.5 mm的沉槽缺陷检测信号幅值均值约33 mV,信噪比可达14.5 d B,而7个阵元输出电压的极限误差为±1.85 mV。将研制的隧道磁阻阵列传感器应用于钢索表面6处位置不同的断丝缺陷检测,依据检测信号或扫查成像结果,可以清晰分辨出单根0.5 mm断丝缺陷,并确定各断丝在轴向和周向的位置。 相似文献
44.
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工便梁在既有线施工桥涵顶进过程中的应用,就挖孔桩支点及工便梁验算、工字梁安装、线路控制、顶进作业等作了论述,以推广工便梁在桥梁顶进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5.
46.
当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发生孤岛效应并停止运行时,可能导致重要负荷供电中断、DG弃光率升高和配电网供电可靠性降低。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二进制粒子群算法的孤岛划分新方法。根据线路电阻确定停电区域内负荷与各DG的电气距离,将其划分为多个单DG初级孤岛,以降低算法复杂度、避免功率远距离输送;给出具有“移动”“寻优”“突变”特性的速度更新公式和逐级约束的位置更新公式,并利用其划分各初级孤岛,以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从而提高其寻优速度;调整不满足约束条件和存在孤岛融合的供电区域,以保证孤岛运行的稳定性和最优性,实现孤岛划分。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IEEE 69节点配电系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总结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应用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治疗520例上尿路结石,其中输尿管结石486例(下段213例,中段175例,上段98例),肾盂结石34例。结果520例上尿路结石完全碎石成功率95.77%(498/520),其中下段结石99.06%(211/213),中段结石98.86%(173/175),上段结石84.69%(83/98),肾盂结石82.35%(28/34)。经过3~6个月的随访,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有效、安全、微创,可作为输尿管结石特别是中、下段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