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46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3篇
水利工程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3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应用PCL语言结合会话文件对MSC.Patran 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汽车车桥结构建模与分析的参数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建模和计算精度的改善.文章利用Visual C+ + 6.0强大的编程功能,并结合PCL语言,实现了Visual C+ +开发界面与Patran之间的无缝连接.利用这个接口,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车桥CAE系统.  相似文献   
42.
挤压油膜阻尼器—滑动轴承—刚性转子系统的动力学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挤压油膜阻尼器-滑动轴承-刚性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提出在这一强非线性系统中,对于流体变化较大的挤压油膜层应考虑惯性力的影响,采用紊流短轴理论来分析;对于流体变化较小的滑动轴承油膜层,采用层流长轴理论来分析。文中从运动流体的动量微分方程及其质量连续性方程出发,推导出油膜层考虑惯性力的影响条件下的紊流压力分布函数。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还考虑了旋转机械中出现的外界阻尼力、间隙激励力、外界异频干扰力和外界静态载荷。这对进一步研究系统的动力特性有一定的裨益。  相似文献   
43.
噪声源诊断是有效地控制噪声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分析了相干分析原理及其在噪声源诊断中的精度,研究了窗式空调器的声辐射特性,并针对某KC-20型窗式空调器进行了实际的噪声测试、分析与诊断,得出了其主要噪声源的诊断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降噪对策。  相似文献   
44.
基于特性阻抗的吸声系数测量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吸声系数测量方法主要有驻波管法和混响室法,而驻波管法和混响室法都存在着一些缺陷.基于此,根据吸声材料的表面特性阻抗是吸声材料吸声系数的一个重要参数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吸声材料吸声系数的方法.运用此方法对某一吸声材料进行了实验,并将实验结果与驻波管法以及混响室法测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低频时,测得吸声系数与其他2种方法基本相同,在高频时,有一定误差.  相似文献   
45.
简述了小波包分析原理,阐明其具有良好的时频局部化特性,能对非平稳信号进行有效识别,可有效区别不同故障。结合实例验证了其用于故障诊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6.
对内藏式空调室内机的噪声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运用噪声源诊断的分步运转、频谱分析等方法,对内藏式空调室内机噪声源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判断出主要的噪声源,结合实验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得出一些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47.
计及气和线性温度梯度的内燃机穿孔声管排气消声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48.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考虑气流和线性温度梯度情况下声波在声管中的传播特性,推导了穿孔声管消声器声场传递函数,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文中所推导的理论公式与实际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9.
一种计及滑块裙部变形的滚珠直线导轨副垂直刚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赫兹弹性接触理论和弹性梁理论,建立了一种考虑滑块裙部变形的滚珠直线导轨副垂直刚度模型。通过与文献中滚动直线导轨副垂直刚度试验值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利用有限元技术对由理论模型计算得到的滑块裙部变形量进行验证,二者最大误差不超过3.5%。该模型可以有效描述滑块裙部的变形状态,能够更准确地计算滚珠直线导轨副垂直刚度。  相似文献   
50.
工况传递路径分析(OPA)方法在应用中的缺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况传递路径分析(OPA)方法是传递路径分析技术中一项新的技术,由于其在应用中的高效性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利用经典传递路径分析方法(TPA)为参考,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验证两种方法,揭示了OPA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三个明显缺陷。第一种缺陷由于结构模态的影响,传递路径之间存在互相关,形成OPA的交叉耦合缺陷。第二种缺陷由于实际工况的限制可能导致传递率函数估计错误。第三种缺陷是对分析中遗漏传递路径的可能,OPA方法的拟合总值对比不能识别。这三个缺陷均会导致OPA分析失败,得出错误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