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196篇 |
免费 | 1956篇 |
国内免费 | 113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118篇 |
技术理论 | 3篇 |
综合类 | 1769篇 |
化学工业 | 3276篇 |
金属工艺 | 1253篇 |
机械仪表 | 1752篇 |
建筑科学 | 2968篇 |
矿业工程 | 1161篇 |
能源动力 | 733篇 |
轻工业 | 2747篇 |
水利工程 | 1259篇 |
石油天然气 | 1053篇 |
武器工业 | 195篇 |
无线电 | 263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902篇 |
冶金工业 | 1211篇 |
原子能技术 | 252篇 |
自动化技术 | 30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60篇 |
2023年 | 750篇 |
2022年 | 851篇 |
2021年 | 1004篇 |
2020年 | 856篇 |
2019年 | 855篇 |
2018年 | 866篇 |
2017年 | 394篇 |
2016年 | 515篇 |
2015年 | 633篇 |
2014年 | 1417篇 |
2013年 | 1031篇 |
2012年 | 1211篇 |
2011年 | 1283篇 |
2010年 | 1228篇 |
2009年 | 1183篇 |
2008年 | 1135篇 |
2007年 | 1205篇 |
2006年 | 1115篇 |
2005年 | 1085篇 |
2004年 | 1015篇 |
2003年 | 905篇 |
2002年 | 811篇 |
2001年 | 757篇 |
2000年 | 787篇 |
1999年 | 598篇 |
1998年 | 537篇 |
1997年 | 461篇 |
1996年 | 467篇 |
1995年 | 433篇 |
1994年 | 415篇 |
1993年 | 299篇 |
1992年 | 292篇 |
1991年 | 314篇 |
1990年 | 302篇 |
1989年 | 293篇 |
1988年 | 224篇 |
1987年 | 199篇 |
1986年 | 152篇 |
1985年 | 173篇 |
1984年 | 126篇 |
1983年 | 132篇 |
1982年 | 128篇 |
1981年 | 101篇 |
1980年 | 74篇 |
1979年 | 38篇 |
1978年 | 18篇 |
1965年 | 21篇 |
1957年 | 17篇 |
1956年 | 1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102.
针对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带有主观、片面和滞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交并均"的多种人脸检测融合算法的课堂关注度分析系统。首先对获取的视频帧图像进行图像均衡和滤波等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图像分别通过三种不同的人脸检测算法进行检测,获得三个不同的坐标集合;同时,对坐标集合中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获得理想最大坐标集合、理想最小坐标集合和理想均衡坐标集合;最后,使用集合中的坐标信息计算出学生抬头率,通过阈值分级量化出学生的课堂专注度,从而实现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客观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对各种课堂的教学质量做出客观评价,为评估和改善学生听课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3.
104.
在城市形态学理论视角下,城市集合住宅具有空间与社会的双重内涵:一方面,它是联系建筑层面“居住空间单元”与城市层面“整体形态”的中介物;另一方面,城市集合住宅形态同城市社会环境紧密关联,进而塑造居住人群特定的生活模式。本文以重庆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的城市集合住宅设计课程为例,探索将城市形态作为推动集合住宅设计的关键视角,强调“类型”方法在方案生成中的使用,并将住宅—城市关联互动的理念融入多维度的设计目标、多层级的方案设计,以及多阶段的设计过程与表达环节中。 相似文献
105.
106.
108.
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特大件成形制造技术基础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大型轧机共性技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大型零件热态成形制造虚拟技术基础研究》,以及中国河北省科技攻关项目《大型轧机共性技术》和《特大件成形制造技术基础研究》共同资助下,以大型锻钢轧辊(辊身直径超过1 000 mm或质量大于100 t)为对象,通过宏观 微观强耦合建模,解决铸造缺陷信息遗传、孔洞锻合条件、形变焊合条件、材料断裂准则构建,以及热 力 微观组织耦合建模等关键技术问题,建立以淬硬层深度数值预测技术为核心的热处理工艺分析与优化系统,提出基于非均质轧辊辊间接触力学模型的轧辊强度设计方法,构建起大型锻钢轧辊热态成形制造与服役评估的多学科耦合决策支持理论体系,提出理论研究报告。针对缩孔和气孔等大型铸钢锭铸造中的孔洞缺陷控制,以大锻件内部孔洞锻造闭合过程为科学问题,以大锻件内部有效锻合区域数值预测为目标,将有限元方法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相结合,利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描述材料变形抗力、温度、应力应变与孔洞闭合程度之间的复杂关系,将孔洞锻合过程有限元模拟结果作为神经网络训练样本,建立起温度、应力和变形等多场耦合作用下的孔洞锻合条件模型(VCCM)。针对孔洞形变焊合机理与物理模拟模型一致性问题,以消除大锻件心部残留微孔隙,实现物理闭合状态下的锻合孔洞缺陷的真正冶金结合为目标,基于临界闭合孔洞界面接触力学原型和原子高温扩散理论,以界面接触应变和高温环境作为孔洞焊合的驱动力,利用高温和大变形对闭合孔洞界面扩散焊合的有利影响,提出适用于大锻件在锻造成形阶段的内部孔洞缺陷形变的形变焊合方法,通过物理模拟实 相似文献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