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1篇
金属工艺   16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20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篇
冶金工业   4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借助于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快速监测葵花籽油理化品质的变化,有利于油脂品质及安全保障。对葵花籽油在105℃和180℃氧化过程中的LF-NMR弛豫特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应用逐步回归分析了其与多个理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105℃氧化过程中,S21和T22变化规律较为明显,分别呈二项式上升和下降趋势,其他弛豫特性变化规律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除酸值和碘值外,过氧化值、共轭二烯、共轭三烯和茴香胺值均与S21和T22呈显著相关(P≤0.05)或极显著相关(P≤0.01),极性化合物与T21、S21、S22和T23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预测模型经验证后发现,仅过氧化值、共轭二烯和极性化合物含量模型可靠(R2>0.78);在180℃氧化过程中,S21和S22呈二项式上升,T21呈线性下降,T22和S23呈二项式下降趋势,且S21、T21、T22和S23均与除过氧化值外的其他理化指标呈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T23变化规律不明显,只有S22与过氧化值相关性显著;除过氧化值外,所有理化指标预测模型均建立准确(R2>0.89),验证可靠(R2>0.85)。  相似文献   
112.
李以贵  颜平  黄远  杉山进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45(6):620001-0620001(5)
微透镜阵列的制备已经成为微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两次X光移动光刻技术,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正光刻胶,在PMMA基板上制造了微透镜阵列,并对其制作原理进行了详细说明。设计了制备微透镜阵列用的掩膜图形,并通过掩膜图形模拟仿真,预测了微透镜在两次移动曝光显影后的形状。第一次X光移动光刻后,理论上会得到半圆柱状三维结构;第一次光刻后将掩膜板旋转90,进行第二次移动曝光光刻,最终在PMMA基板上制备了面积为10 mm10 mm的3030个微透镜阵列,阵列中每个微透镜的直径约248m、厚度约82m。同时也研究了X光曝光量与PMMA刻蚀深度之间的关系。微透镜阵列形貌测试表明此种制备微透镜阵列的新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3.
改进了传统无黏结预应力(UPT)装配式墙体的连接构造方式,在墙趾处设置耗能角钢以提升构件的抗侧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对带耗能角钢UPT预制剪力墙进行单元建模,通过已有耗能角钢的试验数据和无黏结预应力墙体验证有限元模型中无黏结预应力筋、耗能角钢本构模型和接触等参数设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通过参数分析研究了耗能角钢张拉控制应力、预应力筋位置、轴压比、参数设置及墙体高度对带耗能角钢UPT墙体延性及水平抗侧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带耗能角钢UPT墙体相比,带耗能角钢UPT墙体的抗侧承载能力有明显提高,设置耗能角钢能有效降低预应力筋最大应力;随着耗能角钢厚度的增加或者耗能角钢竖向水平群螺栓至角钢外边缘距离的减小,墙体的抗侧承载力将增大;预应力筋偏心率较小时墙体延性较好,较大的偏心率虽然能够提高墙体的抗侧承载能力,但将大幅降低墙体的延性,不利于改善墙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14.
通过对聚羧酸分子结构进行设计,引入乙二醇单乙烯基聚乙二醇醚(2+2活性大单体),在常温25℃以下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出了2+2型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PC-22,利用乙二醇单乙烯基聚乙二醇醚(2+2活性大单体)的高反应活性、更加舒展自由的侧链、使得聚醚侧链的包裹性和缠绕性得到提高、使得合成出来的聚羧酸减水剂具有更好的减水率、保坍性能和材料适应性。通过多种测试表征方法和相关混凝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比普通HPEG型、国外高和易性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PC-22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分散效果和经时保坍性能较好,同时对不同水泥材料适应性良好,改善了混凝土的综合性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15.
黄远  刘曦  沈永炬 《煤矿安全》2012,43(8):201-203
通过PFC2D颗粒流软件对工作面推进不同宽度、不同基岩高度、不同岩性条件下煤层开采问题进行模拟,得出覆岩破坏的一般规律。同时,再采用损伤力学理论进行分析,推导得出的结论与数值模拟相比较,两者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推出的结论可行有效,有助于解决目前薄基岩下煤层开采遇到的难题,为矿井的安全稳定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6.
用直接沉淀法制备前躯体MSn(OH)6,把导电炭黑(Super-P)与前躯体一起球磨后煅烧,合成MSnO3(M=Ca,Sr,Ba),并系统研究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用SEM和XRD表征产物的形貌和结构,用恒电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测试产物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CaSnO3、SrSnO3和BaSnO3的首次充电容量分别为624.9、383.8和330.1 mA.h/g;CaSnO3经过20次循环之后,在0.1C、0.5C、1C倍率下的充电容量分别为510、390和258 mA.h/g,而球磨CaSnO3相应地分别为413、297、183 mA.h/g。这说明加Super-P球磨的CaSnO3样品循环稳定性和高倍率性能均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7.
组合框架梁的抗剪连接件在使用阶段将发生变形,导致构件的挠度增大,按照完全组合的换算截面法计算组合梁的挠度将得到不安全的计算结果。该文首先对考虑滑移效应的框架组合梁刚度进行研究,根据弹性理论推导了传统的完全组合梁TBM(Traditional Beam Model)模型滑移组合梁SLM(Slip Beam Model)模型的基本方程,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说明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及合理性。对考虑滑移效应的组合框架梁刚度折减系数进行参数分析,研究了楼板的宽跨比、楼板宽厚比、板梁高度比等无量纲参数对考虑滑移效应后组合梁刚度折减系数的影响。研究发现:影响组合框架梁刚度折减系数的关键参数为抗剪连接件的剪力连接程度。在此基础上,建议了考虑滑移效应的钢-混凝土框架组合梁折减刚度系数的简化公式,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可以为组合梁的研究及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8.
林则明  周海光  黄远不 《中国激光》1987,14(12):735-738
给出在某些简化下利用斜入射丝状液晶光致重取向效应简并四波混频(DFWM)后向波共轭特性、增益和自激振荡泵浦阈值的解析式;对MBBA计算结果的阈值泵浦光强是很低的,讨论了理论误差的若干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9.
采用真空浸渍法制备了三维编织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PE-UHMW3D)/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纤维体积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吸湿前后力学性能的对比。研究表明,PE-UHMW3D/PMMA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冲击强度。纤维经表面处理后,其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横向和纵向剪切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冲击强度略有下降。随着纤维体积含量的增加,横向剪切强度增加,纵向剪切和弯曲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反而下降。吸湿平衡后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0.
黄伟建  李丹阳  黄远 《计算机应用》2005,40(11):3385-3392
由于城市中各区域空气质量同时存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的相关性,而传统深度学习模型结构比较单一,并且难以从时空角度进行建模。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可以同时提取空气质量间复杂时空关系的STAQI模型用于空气质量预测。该模型由局部组件和全局组件构成,分别用于描述本地污染物浓度和邻近站点空气质量状况对目标站点空气质量预测产生的影响,并利用加权融合组件输出获得预测结果。在全局组件中,利用图卷积网络改进门控循环单元网络的输入部分,从而提取出输入数据中的空间特征。最后将STAQI模型与多种基准模型和变体模型进行对比。其中,STAQI模型与门控循环单元模型和全局组件变体模型相比,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下降约19%和16%。结果表明STAQI模型对于任意时间窗口都具有最佳预测性能,并且对不同目标站点的预测结果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