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3篇
化学工业   63篇
金属工艺   9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24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50篇
水利工程   37篇
无线电   30篇
一般工业技术   37篇
冶金工业   45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336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研制了一种脉冲电度表.利用传感技术,采集电能的参数,把电度表中的电能量转换为脉冲量,再经脉冲变送电路形成具有一定幅度和一定宽度的脉冲信号.可以经长传导线引入微机监控系统,形成电源智能监测仪器.也可以用无线发射机与中心监控系统联网.用软件系统计算出有功电能、视在电能、无功电能及功率因数等参数.配合其它参数的采集系统,可全面监测电力变压器的运行状态.该技术也可以应用在其它仪表设备中,完成仪表信号数字化和远距离传输.系统抗干扰能力强,是信号采集与变送技术的一项创新.在自动化技术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2.
编码器自动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介绍了某大型机电设备编码器的实时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工作.系统采用在线和离线两种工作方式,实现了接触式编码器的监测和诊断.系统硬件主要电路板基于PC104总线结构,18路I/O通道(9路输入,9路输出)完成9位编码器的检测和诊断.系统软件界面友好,巧妙地实现了格雷码与角度值的转换.本系统对其他编码器自动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3.
分析了温度漂移对声表面波谐振器(SAWR)及其声表面波振荡器(SAWO)频率特性、以及对SAW加速度计测量准确性的影响,探讨了提高SAW加速度计测量准确度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浮动零点原理抑制温度共模干扰的双对SAWR加速度计设计方案.本方案不仅通过设置浮动零点SAWR抑制了SAWO频率-温度漂移对SAW加速度计测量准确度的干扰,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SAWR表面制造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84.
为了测量工件表面的应变,建立了弹性体表面微观形貌的数学建模,利用模型推导出切向应变与法向应变存在的线性关系,提出了面阵CCD测量工件表面的粗糙度的方法,利用推倒的关系达到测量工件应变的目的,为研制新型非接触光学应变测量仪提供了参考.通过实际系统测试表明,该测量方法是正确性的.  相似文献   
85.
动力调谐陀螺仪动基座锁定回路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使动力调谐陀螺仪从加电至工作至完全停止的全过程均有效工作,设计了动基座上的锁定回路,其解耦网络的交叉轴项随着陀螺转速一起动态变化.仿真表明:此动基座锁定回路能够较好地将动力调谐陀螺仪在静止→正常工作→静止的整个过程中都能锁定在零偏角附近.  相似文献   
86.
提出了一种在线测量冷凝器污脏程度的新方法.该方法选取传热端差作为研究对象,以神经网络建模技术为基础成功实现冷凝器污脏、工况参数变化对传热端差影响的分离,可较准确地实现冷凝器污脏的在线监测.在神经网络建模中,采用RBF神经网络描述变工况传热端差变化的非线性过程,研究了一种自适应训练算法动态调整网络结构与参数,从而获得了结构紧凑、精度较高的测量模型,便于实时应用.根据此方法,研制了以DSP为核心的测量仪,并在不同工况和堵管情况下进行了现场试验, 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7.
定向井轨迹的磁控测量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实现油田钻井过程中井轨迹定向的测量,利用磁感应强度随井管材料介质变化的特点,开发了定向井轨迹的磁控测量系统.该系统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强等优点,实现了在井下85℃环境中对预测点自动照相及数据采集功能.  相似文献   
88.
刘轶  陈明  刘宗玉 《传感技术学报》2004,17(3):424-426,439
流量是工业控制与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目前,涡街流量计应用相当广泛.但是,由于其工作原理的关系,它对外界的各种干扰非常敏感,使其现场测量精度大大低于实验室标定的精度.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以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为基础,采用自回归模型谱估计的方法对涡街流量计的输出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要测量的流量值.论文中分别采用计数的方法和自回归模型谱估计的方法进行实验.通过实验验证,自回归模型谱估计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方法,应用于处理流量计的输出信号,并且此方法得出的结果比脉冲计数方法得出的结果精度高.  相似文献   
89.
The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sodium borohydride (NaBH $_{\boldsymbol{4}})$ was investigated for its ability to store hydrogen in the borosilicate glass?Csodium (BSG?CNa) solid system under low hydrogen pressure. BSG, which was prepared by melting borax with silica, was used as the starting material in the BSG?CNa system that would be prepared to store hydrogen.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mechanism for storing hydrogen in the BSG?CNa solid system consisted of six steps and when the BSG?CNa system was heated under a pressure of 4?atm, which was created through the use of hydrogen atmosphere, the storage of hydrogen occurred at nearly 480°C for approximate duration of 200?min, with the excellent yield (97%). In addition, the hydrogen storage capacity of the NaBH $_{\boldsymbol{4}}$ sample was measured using the Au?CPS structure, which was designed as a mini-hydrogen cell. It was determined that the minimum amount of NaBH $_{\boldsymbol{4}}$ to generate the maximum volume of hydrogen gas was 12?mg/ml at 270?mV.  相似文献   
90.
Nanoparticle quantum dots (QDs) are ideal materials for multiplexed biomarker detection, localiz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methods are available for QD-based immunohistofluorescence (QD-IHF) staining; the direct method, however, has been considered laborious and costly. In this study, we optimized and compared the indirect QD-IHF single staining procedure using QD-secondary antibody conjugates and QD-streptavidin conjugates.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sequential multiplex staining were identified quantitatively. A method using a QD cocktail solution was developed allowing simultaneous staining with three antibodies against E-cadheri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nd β-catenin in formalin-fixed and paraffin-embedded (FFPE) tissues. The expression of each biomarker was quantified by using the cocktail and the sequential methods. Comparison of the two method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ocktail method provided more consistent and stable QD signals for each multiplexed biomarker than the sequential method, and provides a convenient tool for multiplexing biomarkers in both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