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304篇 |
免费 | 4516篇 |
国内免费 | 184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442篇 |
综合类 | 3492篇 |
化学工业 | 3384篇 |
金属工艺 | 2092篇 |
机械仪表 | 2388篇 |
建筑科学 | 2587篇 |
矿业工程 | 1221篇 |
能源动力 | 902篇 |
轻工业 | 4033篇 |
水利工程 | 1185篇 |
石油天然气 | 969篇 |
武器工业 | 453篇 |
无线电 | 363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605篇 |
冶金工业 | 1275篇 |
原子能技术 | 570篇 |
自动化技术 | 542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00篇 |
2024年 | 767篇 |
2023年 | 767篇 |
2022年 | 1257篇 |
2021年 | 1714篇 |
2020年 | 1187篇 |
2019年 | 877篇 |
2018年 | 843篇 |
2017年 | 942篇 |
2016年 | 865篇 |
2015年 | 1399篇 |
2014年 | 1673篇 |
2013年 | 2004篇 |
2012年 | 2528篇 |
2011年 | 2810篇 |
2010年 | 2727篇 |
2009年 | 2504篇 |
2008年 | 2577篇 |
2007年 | 2610篇 |
2006年 | 2243篇 |
2005年 | 1831篇 |
2004年 | 1367篇 |
2003年 | 907篇 |
2002年 | 871篇 |
2001年 | 853篇 |
2000年 | 682篇 |
1999年 | 233篇 |
1998年 | 55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1篇 |
1959年 | 8篇 |
1951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酸性蛋白酶用于酒精浓醪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在料水比为1∶2.8~3.2的酒精浓醪发酵中,添加适量的酸性蛋白酶,可缩短发酵周期至48h,其原料出酒率为32.51%,比对照提高约1.04%,吨酒精可节省玉米用量102kg,成本降低约91.8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22.
讨论了影响真丝绸洗又新整理剂TDEA合成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合成的TDEA的最佳工艺条件:n(EPI)/n(TA)=5.5/1,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20min,助剂用量70%。研究结果表明:TDEA合成反应按SN2历程进行,合成的TDEA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23.
植物油与氨基醇在催化剂、在偏低于正常反应温度下进行酰胺化反应,以P2O3为磷酸化剂制成混合磷酸酯。 相似文献
124.
下摆式递纸机构综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递纸机构设计涉及的因素比较多,要保证其设计达到规定要求,必须保证各运动工作循环图正确。通过对摆动器运动过程的分析,求出了摆动器的运动规律和凸轮曲线。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咬牙开闭过程分析和开闭牙凸轮的运动过程分析,求出了开闭牙凸轮及其驱动凸轮的轮廓曲线。 相似文献
125.
我国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对比分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异同.方法:从标准涉及的农药种类、残留具体食品种类、残留限量值三个层面逐级对比.结果:我国标准涉及的农药种类为153种,CAC标准为144种,二者相同的农药种类91种;我国标准与CAC标准在残留具体食品的数量上相差巨大,我国仅为88种,CAC则达到232种;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指标的总数为576个,远远少于CAC的2825个;在可比指标范围内,我国有142个残留限量指标值与CAC相同,72个残留限量指标值严于CAC,仅52个残留限量指标值宽于CAC.结论: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中有80%的可比指标值已达到或超过CAC标准的要求,而CAC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涉及的食品种类详细且具体,是造成我国标准与CAC标准在具体食品数量和限量指标数量上出现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6.
127.
128.
129.
130.
目的:探讨常用乳品加工条件对牛初乳IGF-I的稳定性影响.方法:采用加热、调整pH、均质以及乳酸菌发酵等常用的乳品生产加工单元操作处理牛初乳IGF-I,并检测处理前后IGF-I的含量变化.结果:常用的LTLT(65℃30min或72℃ 20s)或HTST(80℃15s)等巴氏杀菌条件时bc-IGF-I的含量影响不大,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IGF-I含量逐渐降低;37℃、30min条件下,pH在2~7的范围内时,IGF-l的保留率较高;当pH在8~12的范围内时,保留率明显下降;55℃、10~20MPa的均质条件对牛初乳IGF-I的含量几乎无影响;酸乳发酵和储存过程对牛初乳IGF-I的含量有一定影响,6h发酵结束时保留率平均为70.61%,4℃储存20d后保留率平均为45.99%.结论:常用的LTLT或HTST巴氏杀菌、均质、调酸对牛初乳IGF-I的含量影响不大,但乳酸菌发酵造成舍量明显损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