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204篇
  免费   31777篇
  国内免费   23264篇
电工技术   24988篇
综合类   28175篇
化学工业   30771篇
金属工艺   18650篇
机械仪表   19512篇
建筑科学   20370篇
矿业工程   9559篇
能源动力   6679篇
轻工业   32194篇
水利工程   9599篇
石油天然气   7916篇
武器工业   3785篇
无线电   2830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708篇
冶金工业   9812篇
原子能技术   4744篇
自动化技术   41477篇
  2024年   1774篇
  2023年   4538篇
  2022年   10356篇
  2021年   13326篇
  2020年   9563篇
  2019年   6705篇
  2018年   6887篇
  2017年   8191篇
  2016年   7564篇
  2015年   11585篇
  2014年   14705篇
  2013年   17624篇
  2012年   21836篇
  2011年   22845篇
  2010年   21889篇
  2009年   21172篇
  2008年   21699篇
  2007年   21409篇
  2006年   18609篇
  2005年   15173篇
  2004年   11275篇
  2003年   7401篇
  2002年   6703篇
  2001年   6241篇
  2000年   4958篇
  1999年   1805篇
  1998年   538篇
  1997年   429篇
  1996年   304篇
  1995年   253篇
  1994年   191篇
  1993年   213篇
  1992年   194篇
  1991年   156篇
  1990年   140篇
  1989年   155篇
  1988年   106篇
  1987年   85篇
  1986年   81篇
  1985年   58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46篇
  1980年   93篇
  1979年   54篇
  1965年   15篇
  1964年   10篇
  1959年   53篇
  1951年   4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研究了分布式Web计算技术开发远程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就基于IP网络实现变电站远程监控的主要思路和技术问题进行说明和分析讨论.从信道带宽、网络机制、远动协议、信息安全等多方面讨论了IP网络传输时保证远动QoS的措施方法以及IP网络传输对信息安全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92.
信号交叉口影响区路边停车的交通流延误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路边停车带的利用率和减小其对路段交通流的影响,以城市一幅路为研究对象,从分析路边停车带的车辆驶出、汇入时对道路动态交通流的影响入手,考虑路边停放车辆及信号控制的共同作用,运用稳态理论分析车辆在信号交叉口的延误时间,建立了停车带第i个泊位车辆驶出影响下,单位时间内机动车流在信号交叉口的延误-Di与停车带离开停车线的距离L0、路段交通流量以及信号周期时长C和红灯时间r的关系模型.以南京市天津路路边停车带为例,重点分析了距离交叉口停车线最近停车位的车辆驶出引起的延误时间-D1随L0、信号周期时长C、红灯时间r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交叉口饱和流率的不同,停车带与交叉口的距离可分别在60m和90m区间设定,而交叉口信号周期长度和红灯时间比例均对延误结果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3.
针对选择性激光烧结(SLS)间接方法成型的金属零件形坯,经脱脂和高温烧结后形成的零件存在大量孔隙和空洞,其致密度和强度都较低,不能满足实际应用要求的问题,采用改性耐高温环氧树脂浸渗零件烧结坯的方法,使多孔金属件致密化,并粘结内部金属网架,提高零件的机械性能.对浸渗烧结坯的拉伸强度的测试和扫描电镜(SEM)以及热失重(TGA)的分析结果表明,浸渗树脂后的烧结坯拉伸强度提高了约4倍;改性环氧树脂和金属网架粘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密实的网络结构,致密度大幅提高;零件可在200℃的温度下使用.该方法可以制造注塑模具和功能零件.  相似文献   
94.
采用离散元法分析路面结构的疲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考虑疲劳损伤和恢复性能的基础上,获取路面结构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疲劳特征,采用离散元方法建立了路面结构模型,并分析了在正弦重复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沥青层底部的受力特性.由于路面荷载的随机性,分别以荷载大小、荷载间歇时间、荷载作用次序为考察对象,分析其对路面结构沥青层底受力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周期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大,沥青层底部拉应力快速增大至某一基础值,并在此基础值附近呈周期性波动,拉应变则在以一定幅值波动的同时,呈现整体水平先急剧增大后缓慢增大的规律;延长荷载作用的间歇时间,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拉应力和拉应变的波动幅值,但却显著降低了沥青层底拉应力和拉应变的整体水平;不同的荷载作用次序在沥青层底引起的应力应变状态不同,从小至大序列的荷载对沥青层造成的损伤明显小于从大至小序列的荷载.  相似文献   
95.
为研究双洞口配筋砌块砌体框支墙梁地震前后的受力模式,在拟动力子试验前后进行了底层框架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结构三层足尺模型的竖向力静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托梁与上部墙体表现出良好的协同工作能力,其工作模式为拉杆拱.通过对其在拟动力试验前后的受力模式进行了比较,可知带洞口配筋砌块砌体框支墙梁结构体系在墙体受到一定损伤时,并不会使墙梁的受力机理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96.
虚拟仪器的测量过程控制是保证测量数据有效的重要手段,利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虚拟仪器的测量过程进行控制,由少量数据信息得到未来的预期测量结果,通过与核查标准的测量结果相比较来判别测量过程是否受控.论文给出了测量过程控制判别限、适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的条件以及模型精度检验判据.  相似文献   
97.
为进一步研究生物质的热解动力学,在氮气气氛和不同的加热速率下对马尾松、棉杆和杉木试样进行了热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生物质中矿物质对热解的催化作用,灰分含量越高,热解温区越低;用占生物质质量约10%的碳酸钠对生物质进行处理后,其热解温区也明显降低;用Ozawa-Flynn-Wall法计算的活化能随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生物质中不同成分如半纤维素与纤维素等的热解特性不同所致;联合运用Satava法和Ozawa-Flynn-Wall法确定了低温区和高温区热解的最佳机理函数,发现Avrami-Ero-feev方程、Jander方程和Zhuralev,Lesokin and Tempelmen(Z-L-T)方程分别可以用来很好地描述不同温区的热解过程.热解机理是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或三维扩散.除了高温催化段以外,在其他温区用两种方法计算的活化能均很接近.  相似文献   
98.
采用对比的试验方法,研究并讨论了钢纤维、聚丙烯纤维及其混杂对混凝土长期性能及耐久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不同尺度、不同性质的钢纤维与聚丙烯纤维按二元混杂以总体积率0.9%掺入高性能混凝土中,明显改善了水泥混凝土的长期性能,90d干缩值减少36.6%,200d徐变度降低45.4%,并可显著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相对渗透系数降低79.03%,氯离子渗透系数降低30.5%.  相似文献   
99.
为了提高EZW算法的性能,分析发现EZW算法主扫描编码对最高频子带中不重要系数的编码存在冗余,且当重要系数的所有子孙系数都是不重要系数时的编码存在冗余.据此提出了扩充编码符号的EZW改进算法,用最高频子带的坐标作为限制条件来减少不重要系数的编码冗余;通过扩充编码符号和赋予原始EZW算法的4个编码符号新的适用范围的方案来减小第二种编码冗余.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使峰值信噪比提高0.9~2.3dB,从而证实了本文改进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0.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area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China's north Sichuan basin, we have divided the time during which the Longmenshan foreland basin was formed into five periods, based on the sedimentary response relationship of the fore-land basin to structural evolution: 1) a late Triassic Noric period; 2) an early-Middle Jurassic period; 3) a late Jurassic to early Cre-taceous period; 4) a late Cretaceous to Paleogene-Neogene period and 5) the Quaternary period. As well, we analyzed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lithologic features of every basin-forming peri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everal favorable source-reservoir-cap assemblages in our study area, making it a major region for futur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China's northern Sichuan bas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