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2篇
电工技术   19篇
综合类   30篇
化学工业   56篇
金属工艺   62篇
机械仪表   26篇
建筑科学   16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17篇
轻工业   61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9篇
一般工业技术   41篇
冶金工业   19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7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7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he surface and interface properties of CdTe/CdS solar cells, including interfacial mixing, surface and interface geometrical morphology, CdTe grain size and preferential crystal orientation of CdTe layers were studied using 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 (AES) depth profil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optical reflectance (OR)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techniqu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urface and interface properties and CdTe/CdS solar cell performance was also investigated. AES depth profiling was used to analyse the interdiffusion between the CdTe and CdS layers.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suggests that the interfacial geometrical morphology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photovoltaic property of CdTe/CdS solar cells. Rough interfaces tend to increase the photovolta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solar cells because of multiple reflections. X-ray diffraction shows that polycrystalline CdTe/CdS solar cells with higher efficiencies appear to be orientated with more (1 1 1) planes of CdTe parallel to the macrosurface, but CdTe single crystals with differently indexed surface planes show almost the same reflection behaviour. Further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analyses are therefore needed to clarify this observation.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52.
针对高灵敏度无源加速度计的集成制造需求,提出一种d31工作模式下四悬臂梁集成拾振微球的MEMS压电加速度计敏感结构。建立动力学振动和拾振理论模型,并使用COMSOL 5.0软件对传感器件结构进行建模仿真,通过优化确定满足拾振条件的微器件几何尺寸和结构。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实现硅基高品质PZT压电薄膜的异质集成制造,使用MEMS工艺制造微器件并完成传感器的集成和组装。测试结果表明:该加速度计的输入加速度与输出电压的关系为V=1.881a-0.033,电压灵敏度在1 152 Hz时达到13.8 mV/g,表现出良好的灵敏度、线性度和抗干扰能力;新方法具有正确性和工艺方法的可行性,为高性能加速度传感器件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53.
笔者根据不间断讲授化工单元操作课程和使用研究相关教材的体会,对多数化工单元操作类教材中共同存在的一些疑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更为合理的结论,有利于学习者准确理解和掌握所述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4.
前驱体溶剂对铅基反铁电厚膜介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sol-gel工艺制备了Pb0.97La0.02(Zr0.95Ti0.05)O3反铁电厚膜材料,研究了不同前驱体溶剂(乙酸和乙二醇乙醚)对反铁电厚膜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乙二醇乙醚作为前驱体溶剂制备的反铁电厚膜材料,在室温下反铁电态稳定,其AFE-FE相的相变电场强度为184.05×103V/cm,FE-AFE相的相变电场强度为68.24×103V/cm,饱和极化强度为88.8×10-6C/cm2。  相似文献   
55.
针对温度监测外部电源限制寻找一种柔性自供电、响应时间快、具有长期循环稳定性的温度传感器件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介绍了一种基于摩擦机制的接触分离式自供电温度传感器制备方法.利用聚偏氟乙烯(PVDF)的热释电性增强摩擦层接触表面的电荷密度, PVDF表面Ag电极被用作底部电极层和摩擦层.聚四氟乙烯(PTFE)作为顶部摩擦层其与顶部电极导电铜箔相连接.将中空结构的间隔层(Kapton)置于PTFE膜和Ag电极之间形成空腔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295~335 K温度范围内,传感器输出电压随温度增加呈线性增加,并且其温度响应时间大约为0.1 s,灵敏度为0.25 V/K, 5 500次周期性接触分离循环仍具有优异的稳定性.该摩擦发电机在安全监测,自供电温度传感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自2005年以来,我国铝加工产业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快速发展,成为产能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的铝加工产品生产大国.铝材产品易于回收利用,用于交通运输或建筑领域可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构造绿色建筑,因此成为环境友好型材料.在更大范围内应用铝材对于造就低碳社会、循环利用的社会及安全环保的社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铝加工产业的优化升级核心应是转变发展方式,以保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重点是产能调整、合理布局、产品结构调整、产业链延伸并采用适用的技术路线等,使铝加工产业本身实现资源节约型的目标,全面打造绿色产业.铝加工产业升级指日可待,但需全行业及行业外同仁一致努力;政府及行业协会应制订淘汰落后工艺、落后产能的强制措施;国家应出台扩大铝加工产品应用的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57.
车床螺纹加工系统的经济型数控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丑幸荣 《机床电器》2007,34(3):18-20
本文介绍了数控车床螺纹加工的基本原理,及普通车床螺纹加工系统经济型数控改造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8.
过硫酸铵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过硫酸铵为催化剂,以冰乙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了乙酸正丁酯。结果表明,反应的最佳条件为:酸醇物质的量比为1∶2.8,催化剂用量为酸醇总质量的9%,反应时间为40min,乙酸的酯化率为91.79%。  相似文献   
59.
介绍了一种用于拖曳试验的多关节机器鱼试验平台,用以研究鱼类尾鳍游动机制,提供功耗可测,且能够精确拟合亚绣科鱼类运动曲线的多关节机器鱼。根据生物学鳕鱼外形观测数据,同时采用伺服电机驱动同步带串联周转轮系传动的方式,使仿生机器鳕鱼在形态学和运动学上最大程度复现自然界鱼类游动方式。介绍了平台的机械结构及运动控制的实现,同时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对机器鱼设计方案进行运动学验证以及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机构设计合理,能够满足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60.
研究了基于模糊ADRC(自抗扰控制器)及PC/104总线嵌入式控制系统在Stewart平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模糊ADRC算法,分析了系统的构成、特点与实现,并对模糊ADRC的跟踪情况进行仿真,得到了比原系统更高的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