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篇
  免费   418篇
  国内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58篇
金属工艺   12篇
机械仪表   15篇
建筑科学   31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687篇
轻工业   55篇
水利工程   9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37篇
一般工业技术   56篇
冶金工业   22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9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随访中定性和定量评价残留或复发肿瘤组织的能力。方法对16例行TACE术后肝癌患者分别进行DWI、上腹部增强CT和DSA造影检查。DWI检查取扩散敏感梯度因子(b值为0及500s/mm 2 ),利用固定参数组合的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序列。与上腹部增强CT和DSA造影检查相对照,观察碘化油沉积灶、肿瘤坏死组织和肿瘤组织在DWI上的信号特征;分别测量TACE术后病灶的ADC值和对应的CT最大强化值,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DWI显示TACE术后病灶内部信号较复杂,2例(2/16)病灶碘油沉积完整,DSA检查无肿瘤染色,CT图像显示为完整的碘化油沉积灶,DWI为均匀低信号;2例(2/16)病灶为碘油沉积但出现局部缺损,DSA检查可见缺损区肿瘤染色,DWI图像上碘油沉积区表现为低信号,肿瘤染色区为高信号;12例(12/16)病灶DSA检查可见无或稍许碘油沉积,造影见大量肿瘤染色,其内可见无或轻微染色的缺血、坏死肿瘤组织,DWI图像上肿瘤染色区域表现为高信号,缺血坏死区为低或较低信号;对14例(14/16)病灶内肿瘤组织的ADC值与其最大CT强化值进行相关性分析,两者存在相关性(r=-0.76490,P<0.01)。结论DWI是一种灵敏的检测肝癌TACE术后肝内新发病灶的无创性成像方法,可监测TACE术后病灶残留或复发活组织和坏死情况,小b值(500s/mm 2 )的ADC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血供,可以用于肝癌TACE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骨髓多能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和机制。方法选用日本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为A、B、C3组,制成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A组兔抽取骨髓体外分离后,将骨髓干细胞注入钻孔减压的左侧股骨头内,右侧仅钻孔减压;B组模型未治疗组;C组为正常组。各组动物于治疗后8周处死,处死前后分别进行各种指标检测,包括钼靶X线摄影、CT扫描、MR扫描、常规HE染色切片、电镜扫描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股骨头穿刺骨髓干细胞移植后8周,骨质密度X线、CT和MR明显好转。病理组织学表现空骨陷窝减少,成骨细胞增多,新骨形成。电镜下可见成骨细胞内细胞器丰富,空骨陷窝减少。经骨髓多能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显示股骨头修复效果更佳。结论骨髓多能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能加速兔股骨头的修复进程,对股骨头坏死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993.
994.
目的分析急症介入在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影响因素,探讨其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资料。分析导管在2级动脉和3~4级动脉开口造影时出血阳性率差异;经导管灌注缩血管药、止血剂和经导管栓塞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结果导管在2级和3~4级动脉开口处出血的阳性诊断率分别为21.4%(12/56)和100%(56/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前、后(24h内)平均收缩压分别为(93.14±18.63)mmHg和(116.84±13.61)mmHg,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经导管灌注垂体后叶素和血凝酶20例,技术成功率80%(16/20),临床成功率55%(11/20)。再出血9例行微导管超选择栓塞,7例成功,2例失败,接受手术治疗。经导管灌注血凝酶和明胶海绵条栓塞共45例(36例+9例灌注后再出血),技术成功率93%(42/45),临床成功率89%(40/45)。2种介入治疗方法比较,止血的技术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8),临床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例患者栓塞后因酗酒再出血,血管造影显示原出血动脉闭塞;1例患者仅行胃、十二指肠动脉灌注和栓塞,死于动脉性门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肝动脉-门静脉瘘)。结论急症介入能快速发现出血部位并有效控制出血,是急性上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有效诊疗手段;出血的诊断率、止血的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受多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95.
肝移植术后肝静脉、腔静脉梗阻的发生率很低,术后急性发生常与手术技术因素有关,较晚发生常因为吻合口内膜增生与纤维组织瘢痕生成所致。一般临床表现包括移植肝失功能、肝淤血、腹水、腹痛等。腔内球囊扩张术与支架植入安全、有效,可以获得长期的血管开通。球囊成形术技术成功率高,但容易再狭窄,对于成人或肝静脉具有成人腔径的儿童患者,支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评价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基因(1、2、3、9)多态性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80例在我院行2次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冠脉粥样斑块有无进展(第2次冠脉造影任何节段冠脉病变的最小管腔直径较第一次冠脉造影减少0.4mm者为冠脉粥样斑块有进展),将患者分为斑块进展组(n=31)和非斑块进展组(n=49)。详细记录每例患者临床特征,包括冠心病易患因素等,以及检测每例患者的血脂、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应用PCR直接测序技术测定两组患者MMP-1、MMP-2、MMP-3和MMP-9基因启动子部位的序列,分析两组多态频率。结果斑块进展组中,女性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上述基因的多态比率明显高于非斑块进展组(分别为41.9%比18.4%,P<0.05和77.4%比46.3%,P<0.01);斑块进展组hs-CRP的浓度也明显高于非斑块进展组[(0.26±0.44)mg /L比(0.02±0.14)mg /L,P<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浓度hs-CRP和ACS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为12.63,95%CI 为1.45~110.29,P<0.05和OR为2.99,95%CI 为1.04~8.63,P<0.05)。斑块进展组中MMP-3(-16126A/6A)基因型和MMP3(-16126A)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非斑块进展组(87.1%比53.1%,P<0.01和93.5%比75.5%,P<0.01)。MMP-1(-1607GG)、MMP-2(-955A/C)和MMP-9(-1562C/T)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斑块进展组与非斑块进展组中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女性、高浓度hs-CRP和ACS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明显相关,高浓度hs-CRP和ACS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MMP-3启动子区域5A/6A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显著相关,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标志。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并与DSA比较。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48例临床疑有下肢静脉疾病患者行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脉冲多普勒及Valsalva试验等检查,并与DSA检查比较。结果48例患者中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7例,其中15例合并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8例合并下肢浅静脉曲张,2例两者俱存,另有1例左侧腘窝囊肿合并腘静脉血栓,部分病例提示髂静脉流速减慢。单纯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例,单纯下肢浅静脉曲张6例,6例两者俱存。4例超声检查正常,其中2例DSA提示有髂静脉受压。以DSA为诊断标准,诊断符合率为95.8%,两种方法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6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疾病的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肺癌氩氦刀冷冻治疗的方法,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8年1月内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68例,分别于术前1周和术后1个月行常规CT平扫和增强检查,测量肿瘤病灶最大直径和CT值,并比较冷冻治疗前后的变化。其中30例患者自愿接受CT灌注成像扫描,测量灌注参数并比较术前、术后灌注参数变化。应用Log-rank法计算所有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并绘制生存期曲线图。结果所有患者肿瘤最大直径的平均值由(5.61±3.13)mm缩小至(5.15±3.00)mm,依据实体瘤评价标准(RECIST)好转率10.29%,总有效率98.52%。肿瘤直径最大层面病灶CT平均值平扫由术前(42.01±7.66)Hu 减少至术后(25.61±2.06)Hu ,增强由(66.99±7.65)Hu 减少至(29.66±2.06)Hu ,CT值明显降低。30例接受CT灌注成像检查患者的灌注参数改变分别为血流量(BF)由术前(48.32±8.41)ml ·100ml -1 ·min -1 减少至(28.73±8.92)ml ·100ml -1 ·min -1 ,血容量(BV)由(65.38±10.49)ml/1000ml 减少至(37.8±10.71)ml/1000ml ,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由(13.08±3.41)s减少至(10.01±3.38)s,渗透性(permeability,P)由(91.79±22.80)ml ·100ml -1 ·min -1 减少至(44.62±34.26)ml ·100ml -1 ·min -1 。以上所有结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患者随访至2009年4月30日的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结论氩氦刀冷冻是治疗肺癌安全有效的方法。CT灌注成像能在早期反映氩氦刀冷冻治疗的疗效,配合常规的检查和评价方法,可以在术后及时发现肿瘤复发和残留的病灶,对肿瘤的进一步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评估经静脉DSA(IV-DSA)方法显示兔右侧颈动脉根部囊性动脉瘤模型形态的可行性,总结动脉瘤模型静脉造影法的经验。方法胰弹性蛋白诱导法建立10只兔右侧颈动脉根部动脉瘤模型,在同一体位和造影角度下对模型动物分别进行股动脉插管动脉造影和IV-DSA检查,测量动脉瘤各个径长,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对比两种造影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两种造影方法均能清晰显示动脉瘤模型的形态,测得动脉瘤及载瘤动脉各径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IV-DSA造影方法可较好的显示兔右侧颈动脉根部动脉瘤模型的形态,可作为动脉超选造影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总结DSA引导下经皮椎间盘切吸术(PLD)联合椎间盘电热疗法(IDET)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26例DSA引导下PLD联合IDET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方法。结果手术成功112例,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DSA引导下PLD联合IDET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科学护理保证了治疗与康复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