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82篇
  免费   5327篇
  国内免费   2691篇
电工技术   3157篇
综合类   3740篇
化学工业   3485篇
金属工艺   2109篇
机械仪表   2448篇
建筑科学   2756篇
矿业工程   1538篇
能源动力   912篇
轻工业   4170篇
水利工程   1378篇
石油天然气   1172篇
武器工业   367篇
无线电   358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87篇
冶金工业   1361篇
原子能技术   679篇
自动化技术   4861篇
  2025年   7篇
  2024年   700篇
  2023年   799篇
  2022年   1477篇
  2021年   1779篇
  2020年   1294篇
  2019年   875篇
  2018年   964篇
  2017年   1064篇
  2016年   1013篇
  2015年   1539篇
  2014年   1961篇
  2013年   2288篇
  2012年   2819篇
  2011年   2938篇
  2010年   2721篇
  2009年   2565篇
  2008年   2675篇
  2007年   2657篇
  2006年   2146篇
  2005年   1716篇
  2004年   1170篇
  2003年   775篇
  2002年   715篇
  2001年   747篇
  2000年   519篇
  1999年   179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59年   9篇
  195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电离层相位污染使通过电离层传播的超视距雷达的回波谱展宽,从而影响雷达的目标检测性能。近年来发展了基于分段多项式建模的校正算法来解决电离层相位污染问题,针对该算法在处理实际数据时遇到的问题,讨论了更适合的分段原则,提出了改进的阶数选择方法,简化了算法的复杂度,提高了计算速率。通过对实际数据的处理,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证明该算法更适合应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32.
为了提高T10钢的耐磨性和表面硬度,通过脉冲爆炸-等离子体(PDP)对T10钢进行表面改性,使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分析PDP处理前后T10钢的组织形貌,使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PDP处理后的试样的结构变化,使用显微维氏硬度计检测试样PDP处理前后的显微硬度,使用磨损试验机检测PDP处理前后的耐磨性能,使用电化学工作站检测试样PDP处理前后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PDP处理T10钢后,在材料表层形成了外层为柱状区、内层为组织细化区双层结构的改性层,厚度约为70.71μm,显微硬度约为PDP处理前的2倍,磨损质量损失较基体减少,磨痕宽度明显减小; PDP处理前后T10钢自腐蚀电位无明显变化; PDP处理过程中试样快速加热、快速冷却且空气中N2参与,使改性层有残余奥氏体出现,并生成新相Fe3N,从而提高了T10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PDP前后试样耐蚀性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3.

为了研究祁连山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基于祁连山区域1986—2015年的Landsat时间序列数据,通过相对辐射校正获取时序地表反射率数据. 采用光谱扩展与基于回归树的决策树分类(CART)获取规则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应用于长时间序列卫星影像,对各类土地利用类型近30a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相对辐射归一化能有效减少时间序列数据之间光谱值差异,基于CART获取规则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 以2012年分类结果为例,总体分类精度为88.72%,Kappa系数为0.86,并分析了可能存在的误差. 研究区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发展,并且草地破碎化程度加剧,戈壁面积增多,植被退化导致土地荒漠化问题更加严重. 最后,根据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讨论,并针对该情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4.
粗糙集的属性约简是一个NP难问题,目前尚无高效的算法.基于集合理论,提出了关系积概念和基于关系积的属性约简算法,把决策表的属性约简过程转化为关系积的运算,减小了对决策表的扫描次数,提高了属性约简的效率;算法采用自底向上和宽度优先的搜索策略,可确保找到最小属性约简集.结合实例,给出了算法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35.
为解决在站开式距离的人体隐藏危险品检测问题,利用目标对雷达回波的退极化现象实现对枪支等金属物的远距离检测。通过测量待测对象的雷达的不同极化方向的回波并计算出检测参量,就可以据此判断待测对象是否携带有隐藏危险品。为验证该方法有效性,设计并研制了一套140 GHz宽带极化雷达,并进行了实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一方面,对于枪支,或者简易爆炸物等退极化效应显著的目标,系统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另一方面,对于退极化效应不明显的目标的检测以及检测距离的增加会导致系统的虚警和漏警概率增大, 从而降低检测性能。 通过增大发射天线尺寸可以改善检测效果,并且通过检测参量的优化可以提高同等距离下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36.
PA6/EPT体系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考察了PA6、PA6/EPT体系的非等温结晶过程。用3种理论方法(改进Avrami法、Ozawa法及Avrami与Ozawa结合的方法)研究、分析PA6、PA6/EPT体系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EPT的掺入改变了PA6的结晶成核和生长机理,Avrami与Ozawa结合的方法能较好地描述体系的非等温过程,从而为PA6/EPT体系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根据实际研究,分析南旺分水枢纽的分水原理及其时整个京杭运河发展的意义,重点阐述探地雷达的工作原理、实践方法.通过对现场探测数据的解译结果,探测了古代水利工程的埋藏情况,并发现埋藏于地下的古代水工文物,证实了探地雷达在古代水利工程考古中应用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8.
波束形成器通过增强来自转向矢量指定方向的声音分量来衰减背景噪声,所以准确的转向矢量估计是成功降噪的关键。但传统的Watson混合模型掩码估计方法的评估错误率仍然比较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复高斯混合模型(CGMM)的语音谱模型来估计时频掩码和转向矢量,加上改进的维纳滤波来达到有效降低评估错误率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CGMM的估计方法明显优于基于Watson混合模型的掩码估计方法,该算法的误码率(WER)由原来的8.47%降低到8.06%。  相似文献   
39.
为了探讨生咖啡风味组分与海拔之间的关系,采用HS-SPME-GC/MS对德宏州13个不同海拔地区的咖啡豆风味组分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聚类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相关性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德宏州咖啡含量最高5种风味物质分别为异戊醛、异戊醇、正己醇、2,3-丁二醇和异戊酸;按不同海拔咖啡区分,第一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46.572%,第一第二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4.224%;通过聚类分析可知除样品11外,其它样品分为2大类(900 m以上和900 m以下),但差异不显著;通过Pearson相关性系数分析可知样品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关性随着海拔差距而增大。综上可知,海拔是造成风味差异的因素之一,但两者的相关性不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0.
本实验用浓度为0.15 mg/m L的孔雀石绿药浴花鲈1 h后转移至水泥池中用淡水养殖,研究孔雀石绿(MG)及其代谢产物隐色孔雀石绿(LMG)在花鲈各组织中的分布与消除规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检测MG、LMG在花鲈的背肌、鱼皮、肝脏的含量,并用内标法来进行定量。结果表明,在消除期间,LMG的浓度始终高于MG的。MG、LMG在肝脏中的浓度最高。MG在花鲈3种组织中的最大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肝脏(94.86±8.12)μg/kg>鱼皮(19.35±1.88)μg/kg>背肌(7.47±0.45)μg/kg。MG在背肌、鱼皮、肝脏中分别于168、960、2160 h时检测不到。MG在3种组织中的半衰期长短的先后顺序为:肝脏(7.22 d)=鱼皮(7.22 d)>背肌(1.44 d)。LMG在花鲈3种组织中的最大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肝脏(3607.13±189.56)μg/kg>背肌(103.65±14.97)μg/kg>鱼皮(82.10±7.64)μg/kg。LMG在3种组织中的半衰期长短的先后顺序为:背肌(28.88 d)=鱼皮(28.88 d)>肝脏(14.44 d)。消除2544 h后,背肌、鱼皮、肝脏中的LMG含量仍然高于检测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