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65篇
  免费   4396篇
  国内免费   3189篇
电工技术   3172篇
综合类   3989篇
化学工业   4362篇
金属工艺   2963篇
机械仪表   2618篇
建筑科学   2757篇
矿业工程   1507篇
能源动力   882篇
轻工业   4140篇
水利工程   1234篇
石油天然气   1233篇
武器工业   618篇
无线电   356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166篇
冶金工业   1441篇
原子能技术   628篇
自动化技术   5174篇
  2024年   188篇
  2023年   588篇
  2022年   1518篇
  2021年   1929篇
  2020年   1372篇
  2019年   967篇
  2018年   1005篇
  2017年   1036篇
  2016年   962篇
  2015年   1677篇
  2014年   2048篇
  2013年   2456篇
  2012年   3061篇
  2011年   3214篇
  2010年   3016篇
  2009年   2789篇
  2008年   2904篇
  2007年   2900篇
  2006年   2519篇
  2005年   1969篇
  2004年   1455篇
  2003年   939篇
  2002年   872篇
  2001年   798篇
  2000年   631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7篇
  197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2篇
  195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目的 为解决卷烟机在生产中细支卷烟时,因搓板加热不均匀导致的水松纸泡皱、皱纹、翘边等质量问题。方法 基于SOLIDWORKS Simulation仿真分析设计了一种400 W+800 W双芯加热搓板装置,代替原有的1 200 W单芯加热搓板装置,并通过仿真分析2种搓板加热装置在设定温度为200 ℃时的热量分布情况,然后在实际生产中验证改造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 仿真分析的结果表明,400 W+800 W双芯加热搓板装置的热量极限和加热效率都比1 200 W单芯加热搓板装置高,双芯加热能更加快速地达到设定温度,搓板体上的热量分布更均匀,搓板面上的热量分布也更加稳定,温差较小,能够更好地保证卷烟搓接质量的稳定性。实际应用效果显示,使用双芯加热搓板装置后,再也没有出现水松纸泡皱、皱纹、翘边等质量问题。结论 400 W+800 W双芯加热搓板装置具有加热效率高、热量分布均匀、温差小等优点,能更有效地提高卷烟搓接质量,既大大减少了卷接质量事故出现频次和设备停台维修时间,也降低了卷烟生产消耗。  相似文献   
972.
目的 综述印刷装备振动噪声特性及其在故障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了解当前学术界对印刷装备振动噪声特性的认知情况,包括印刷企业噪声危害、印刷装备结构振动特性、印刷机噪声辐射,以及基于结构振动及噪声辐射的印刷装备故障诊断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结果 目前对印刷装备的结构及声辐射特性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系统地对印刷设备的声振特性进行分析,针对印刷设备的降噪技术尚未起步。探讨印刷装备声振特性的研究进展将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了解及开展印刷装备降噪技术,以及推进印刷装备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的发展。结论 针对印刷机结构声振机理的研究和分析具有较高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该项研究会成为印刷装备降噪技术及故障诊断技术的基础。  相似文献   
973.
目的 探究纳他霉素与ε-聚赖氨酸复配对火龙果贮藏品质的协同作用,为火龙果保鲜技术提供参考。方法 以红肉火龙果为材料,采用3个复配浓度(纳他霉素与ε-聚赖氨酸的复配比例为1∶1,质量浓度分别为400、800、1 200 mg/L,分别记作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火龙果,于温度(25±2)℃、相对湿度(75±5)%下贮藏,对火龙果的感官指标、内容物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贮藏0~12 d,与对照组相比,3个处理组的质量损失率明显降低,降低幅度为45.50%~57.06%(P<0.05);腐烂率明显降低,降低幅度为16.31%~38.30%;硬度和L*的降低幅度分别为8.88%~21.02%、4.25%~6.24%;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和呼吸强度的降低幅度分别为3.13%~11.79%、2.41%~46.76%。在贮藏10 d期间,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19.47%~33.9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1.09%~27.59%、1.11%~32.77%。在贮藏8 d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加了11.52%~36.19%;在贮藏12 d时,抗坏血酸过氧化氢酶(APX)活性显著提高了1.73%~23.98%。结论 3种处理均可延缓火龙果质量损失率和腐烂率的上升,减缓果皮L*和硬度的下降速度,降低呼吸强度和MDA含量,提高SOD、CAT、POD、APX活性。其中,处理1(即400 mg/L ε-PL+400 mg/L Natamycin)更好地维持了火龙果的商业品质。  相似文献   
974.
为研究高温效应对钢筋-混凝土动态黏结性能的影响,建立了考虑带肋钢筋表面特征和混凝土材料非均质性的三维细观模型,与试验的破坏模式和黏结应力-滑移曲线进行对比,验证了细观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温下和冷却后钢筋-混凝土动态黏结应力-滑移行为的变化规律。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建立了考虑高温效应的动态黏结强度预测公式。结果表明:细观模型能够反映变形钢筋与混凝土界面的开裂过程和黏结破坏机理;随着应变率的增加,高温下或冷却后的混凝土损伤区域逐渐减小;应变率相同时,高温下混凝土的损伤区域明显大于冷却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高温下或冷却后试件的极限黏结强度均线性下降;相同温度环境下,应变率增加使得极限黏结强度非线性提高;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的良好吻合,说明本文提出的经验公式可以合理反映钢筋-混凝土动态极限黏结强度的高温效应。  相似文献   
975.
文章以公安部2010年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活动的数据作为基础,以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国家级恶意代码样本库作为支撑,结合信息网络安全通报机制成员单位汇总的情况和各反病毒研究机构发布的安全报告,阐述了2010年我国恶意代码发展的总体情况,分析了2010年我国恶意代码出现的新特点,探索了今后恶意代码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76.
杜睿 《工矿自动化》2011,37(3):101-104
以开滦集团建设的环境在线监测系统为例,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功能。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可对各排污口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实时在线监测、预警,提高了大型矿区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977.
段练  杜高鑫 《工矿自动化》2011,37(1):100-102
针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向接地电容电流易造成配电网络次生灾害和设备损害、易产生单向电弧接地过电压和铁磁谐振过电压的问题,分析评估了任楼煤矿电网电容电流的测试数据,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了电容电流治理方案,即将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改为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运行方式,并给出了具体实施方案。运行结果表明,该方案大大减少了高幅值电弧接地过电压发生的几率,抑制了铁磁谐振过电压,有利于提高电缆寿命。  相似文献   
978.
在素描的学习当中,没有一定的直觉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就不能从整体上把握造型的基本形态,并准确生动的表现物体的结构;没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就没有用形象表达创意的能力。那么,即使你有再好的想象力也无法通过造型表现出来;素描毕竟是在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所有的一切最终都要靠造型说话。  相似文献   
979.
计算机仿真领域中,在满足实时性的基础上增强仿真的真实感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立方体映射技术能够使两者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效果.文中对立方体映射技术的原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通过HLSL语言在Direct 3D的环境下实现.并且讨论了立方体映射技术的两种改进方法,一种加入了折射效果,一种使用动态地更新立方体纹理的方法.两种方法增强了立方体映射技术绘制下场景的真实感,拓宽了立方体映射技术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80.
多核处理器,尤其是单芯片多处理器(chip multi-processor,CMP)能够提供强大的共享内存的并行资源,然而单核处理器上的程序和算法并不能充分利用多核架构提供的并行计算资源,因此必须针对多核体系架构特点,对算法进行改进优化,提高算法的执行性能。以优化程序局部性、减少cache访问冲突、提高线程并行度、充分利用单指令多数据流(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data,SIMD)并行和带宽优化等几方面为出发点,归纳和分析了多核处理器上数据处理算法的相关优化策略,并对多核算法进行了总结评述。最后阐述了该领域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