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414篇
  免费   3318篇
  国内免费   1595篇
电工技术   2396篇
综合类   4563篇
化学工业   16417篇
金属工艺   6138篇
机械仪表   4707篇
建筑科学   4196篇
矿业工程   1274篇
能源动力   1837篇
轻工业   6179篇
水利工程   1892篇
石油天然气   2088篇
武器工业   213篇
无线电   124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512篇
冶金工业   3812篇
原子能技术   592篇
自动化技术   29098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412篇
  2022年   692篇
  2021年   1084篇
  2020年   855篇
  2019年   704篇
  2018年   15105篇
  2017年   14172篇
  2016年   10686篇
  2015年   1733篇
  2014年   1694篇
  2013年   1996篇
  2012年   5159篇
  2011年   11570篇
  2010年   10272篇
  2009年   7433篇
  2008年   8663篇
  2007年   9566篇
  2006年   1896篇
  2005年   2724篇
  2004年   2188篇
  2003年   1976篇
  2002年   1275篇
  2001年   686篇
  2000年   779篇
  1999年   645篇
  1998年   515篇
  1997年   428篇
  1996年   428篇
  1995年   311篇
  1994年   248篇
  1993年   193篇
  1992年   158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69篇
  1969年   24篇
  1968年   43篇
  1967年   33篇
  1966年   42篇
  1965年   44篇
  1963年   28篇
  1960年   30篇
  1959年   36篇
  1958年   37篇
  1957年   36篇
  1956年   34篇
  1955年   63篇
  1954年   6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Chloride doped polyaniline conducting polymer films have been prepared in a protic acid medium (HCl) by potentiodynamic method in an electrochemical cell and studi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and FTIR techniques. The FTIR spectra confirmed Cl- ion doping in the polymers. The polymerization rate was found to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aniline monomer. But the films obtained at high monomer concentration were rough having a nonuniform flaky polyaniline distribu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lymerization rate did not increase beyond a critical HCl concentration. Cyclic voltammetry suggested that, the oxidation-reduction current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scan rate and that the undoped polyaniline films were not hygroscopic whereas chloride doped polyaniline films were found to be highly hygroscopic.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分析单纯化疗与博守联合化疗对实体瘤骨转移引起疼痛治疗的效果。方法 :42例病人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和化疗联合博宁组 ,对疼痛缓解程度和活动能力改善等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化疗联合应用博宁组疼痛缓解率及肿瘤变化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联合化疗组 (P <0 .0 5 ) ,而在活动能力改善方面则无明显差别。结论 :博宁联合化疗治疗骨转移癌引起的疼痛效果优于单纯联合化疗  相似文献   
53.
利用粉煤灰合成分子筛及其脱除高浓度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工业废渣流化床粉煤灰成功合成出X型分子筛.通过XRD衍射表征发现,碱的添加量是影响合成分子筛结晶度的关键因素,而原料中含有微量的α-石英对合成的影响较小.应用合成的分子筛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效果良好.该项研究不仅可解决粉煤灰堆置所引起的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等问题,而且可解决高浓度氨氮废水的降解难题,以废治废,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4.
夏庆林 《石化技术》2006,13(2):38-40
中国石化北京燕化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动力事业部二供水车间电气改造完成后,能源实时监控与信息管理系统出现线路名称不统一、电流互感系数变比不起作用、数据查询功能及统计报表数据的准确性等问题,严重地影响系统的使用。通过对比分析,找到了出现问题的实质,对源代码进行修改,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也成功地解决了其他部门遇到相类似的问题。  相似文献   
55.
含硫化氢气井钻井过程中的腐蚀因素与防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含硫气井的钻井过程中对于HRC大于22的钻具钢材除了腐蚀疲劳之外,在pH值小于9的环境中会发生硫化物应力腐蚀破裂,这种破坏比腐蚀疲劳更突然、更快,使钻杆大量损坏。含硫气井在钻井过程中,由于湿硫化氢的出现,常常会出现油管、套管、钻井设备、钻井仪器以及对支持保护管柱的水泥环柱等腐蚀和损坏问题,为此,阐述了湿硫化氢的腐蚀特点、机理,归纳总结了影响腐蚀的因素,综述了如何在这些方面防止其腐蚀,使损失减小,为指导油管、套管防腐工程实践提供了依据。建议在钻井过程中采用碱性钻井液,其pH值可到9或更高(至pH值12),以减缓或防止钻井过程中电化学从硫化物应力腐蚀破裂;含硫气井用的钻杆应该间歇使用。钻杆停用堆置时间可使其放氢,使钻杆恢复韧性,防止硫化物应力腐蚀断裂。  相似文献   
56.
四川盆地及邻区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海槽的深水沉积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四川盆地及邻区广元-旺苍、城口-鄂西、开江-梁平海槽是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飞仙关组(P3-T1f)的深水碳酸盐沉积区。该区上二叠统上部大隆组是硅质岩、硅质泥岩、硅质灰岩组合,含放射虫、有孔虫等化石,厚125—29.0m,为海槽裂陷期凝缩沉积。三叠系飞仙关组下部为远洋沉积的暗色泥岩、微晶碎屑灰岩和重力流沉积的浊积岩、角砾灰岩组成的深水碳酸盐沉积,厚50.0~300.0m,是裂陷期后的海槽充填沉积。海槽相区沉积在晚二叠统世末达到最大海泛面沉积了大隆组。海平面缓慢下降期沉积了补偿充填性质的飞仙关组深水碳酸盐岩。海槽相区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深水沉积物的有机碳平均值高达6.21%,是良好的烃源岩。但在海槽相区上二叠统不发育生物礁,飞仙关组缺乏鲕粒岩。  相似文献   
57.
微构造的地震识别与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胜利油田的油气勘探具有较大的剩余勘探潜力,且大部分油气蕴藏在微构造油气藏中。微构造油气藏在胜利油田的勘探开发老区均有分布,纵向上从沙四段到东营组均有发育。该类油气藏埋深浅、储层物性好、产量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微构造油气藏在国内外研究较少,国内外较注重目的层沉积微构造的研究,且主要是沉积微构造对注采关系的影响。在对复杂断块的精细研究中,以前研究的重点也主要集中在应用钻井资料对断层的成因和对断层封堵性的研究上,而对微构造圈闭的成因、识别及成图,一直没有进行系统的分类研究。文章划分了微构造的类型,研究了微构造的特点,并认为构造作用、沉积作用和后期改造作用是微构造形成的3种主要原因。同时,利用地震资料对微构造圈闭的识别方法和描述技术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技术系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对油气田老区的滚动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8.
59.
本文将空间结构变化的要求与动态资料确定的储量共同作为约束,建立了包含两个约束条件的目标函数, 应用模拟退火算法对孔隙率的空间分布进行预测。在实现过程中,通过初始控制参数的给定及目标函数修改提高了运算效率。由于目标函数有效地整合了静、动态信息,从而降低了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提高了模拟的精度。合成数据及实际数据的模拟试验表明,整合区域特性约束不仅提高了孔隙率模拟精度,而且算法收敛快、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60.
A coupled finite-element model, CON2D, has been developed to simulate temperature, stress, and shape development during the continuous casting of steel, both in and below the mold. The model simulates a transverse section of the strand in generalized plane strain as it moves down at the casting speed. It includes the effects of heat conduction, solidification, nonuniform superheat dissipation due to turbulent fluid flow, mutual dependence of the heat transfer and shrinkage on the size of the interfacial gap, the taper of the mold wall, and the thermal distortion of the mold. The stress model features an elastic-viscoplastic creep constitutive equation that accounts for the different responses of the liquid, semisolid, delta-ferrite, and austenite phases. Functions depending on temperature and composition are employed for properties such as thermal linear expansion. A contact algorithm is used to prevent penetration of the shell into the mold wall due to the internal liquid pressure. An efficient two-step algorithm is used to integrate these highly nonlinear equations. The model is validated with an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both temperature and stress in a solidifying slab. It is applied to simulate continuous casting of a 120 mm billet and compares favorably with plant measurements of mold wall temperature, total heat removal, and shell thickness, including thinning of the corner. The model is ready to investigate issues in continuous casting such as mold taper optimization, minimum shell thickness to avoid breakouts, and maximum casting speed to avoid hot-tear crack formation due to submold bulg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